清风纸巾背后的印尼首富:祖籍泉州,在华一年进账超900亿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10:14:26 浏览量:0

泉州热门”→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

中国生活用纸行业有四大品牌:维达(维达国际)、清风(金红叶纸业)、洁柔(中顺洁柔)、心相印(恒安国际)

其中,金红叶为外商独资纸企,背后是由祖籍泉州已故印尼知名华人黄奕聪创立的金光集团。而随着维达国际被金鹰集团旗下的亚太资源集团(创始人是印尼前首富陈江和)收购,成为后者的全资附属公司。两大印尼华裔家族将在中国市场正面对垒。

公开资料显示: 金光集团(Sinar Mas Group)成立于1938年,投资遍及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已形成七大核心产业:制浆造纸、金融、农业及食品加工、房地产、能源与基础设施、移动通讯和健康医疗,年营收及资产总额均超过数百亿美元,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印尼第一大财团”。

子公司亚洲浆纸业集团(Asia Pulp & Paper Co.,Ltd.)创立于1972年,是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纸浆和纸张生产商,旗下拥有数十家制浆、造纸公司及100多万公顷速生林,分布于印尼、中国等地。产品和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林、浆、工业用纸、文化用纸、生活用纸以及各类纸制品。

时间回到1923年, 黄奕聪(Oei Ek Tjhong)出生于 福建泉州洛江区罗溪镇后溪坂上自然村。为了谋生,父亲黄则“下南洋”,在印尼开了一家杂货店。7岁那年,他跟随母亲离开家乡,坐了七天七夜的船,前往望加锡与父亲团聚。

为了生存和还清债务,黄奕聪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家里卖东西,高中辍学后自己学做生意——沿街叫卖糖果、饼干、面包等。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开了一家食杂店,后来创办了一家小型面包饼干厂,并开始从事椰油(椰干)生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椰干商。

1962年,黄奕聪成立了金光公司(金光集团前身),主要从事椰干、肉豆蔻等农土特产品进出口生意。六年后,他与林绍良(三林集团创始人,前华人首富)共创一家食用油工厂,生产销售的比莫利(Bimoli)一度控制印尼60%的食用油市场,他也因此获封“食用油大王”。

进入70年代,黄奕聪开始涉足造纸业,收购了烧碱生产商Tjiwi Kimia,并将其转变为金光第一家造纸制造公司。1994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亚洲浆纸业集团,并于次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也让他获得了“纸业大王”的美誉。

2019年1月26日,黄奕聪去世,享年98岁。长子 黄志源担任金光集团董事长;三子 黄鹏年为金光集团银行董事长;四子 黄祥年主要负责纸浆和造纸业务;五子 黄柏年掌舵着金光置业,并担任上海金光外滩置地董事长;六子 黄荣年负责农业及食品业务。次子 黄鸿年则独立在家族之外,被称为“中国资本运作第一导师”,主持了包括“中策橡胶”等有名的并购案。

1992年,亚洲浆纸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总部设在上海,先后投资建立了宁波亚浆、江苏金东纸业、金红叶纸业、海南金海浆纸、广西金桂浆纸、山东博汇等大型浆纸业企业,以及28.6万公顷的现代化速生林地,四个林场分别位于广东、云南、广西和海南。

目前,APP(中国)拥有林务事业部、纸浆事业部、大纸事业部、生活用纸事业部等业务部门,旗下拥有清风、唯洁雅、真真、怡丽、铂丽雅等品牌。此外,广泛涉及化工、房地产、造纸装备等业务。截至2022年底,总资产达到2445亿元,2022年在华销售额约943亿元。【注:在农业及食品加工业,投资了华丰方便面和大满贯食用油;在地产领域,投资建设了“浦西第一高楼”上海白玉兰广场、上海外滩威斯汀大饭店、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等】

尽管数十年商场风云变幻,黄奕聪始终淡定自若地耕耘着脚下的土地,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心系故土家园的他,将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造福桑梓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黄奕聪故居是奕聪先生1969年返乡修建的

泉州侨领黄奕聪的长子黄志源曾说过:“不管在多么艰难的时刻,信义始终是父亲立身之根本。他从未失信或毁约,一直努力维护与商业伙伴的良好关系,这也为父亲在商界赢得信誉,让他的实力在一次次商海浮沉中变得更加雄厚。当人们走入其故居,重温当年的奋斗历程,依然会为他的“创新、开拓、拼搏”精神所折服。

故居展现华侨创业史

黄奕聪像(翻拍)

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后溪村内,今有旅居印尼爱国侨领、金光集团创业董事长黄奕聪旧居和故居各一处。旧居为奕聪家族祖居,近年曾历重修;故居则是奕聪先生1969年返乡修建的,如今已打造成罗溪镇的“侨情会客厅”。旧居为二进五开间的闽南大厝,内有柱联:“南国经商荣中策,西畴发轫灿金光。”据黄氏族人黄复元介绍,此联讲述的正是奕聪在印尼创办“金光集团”的事迹。旧居大门口另有柱联曰:“志营锡地利四海,源发金谿(xī)溁(yínɡ)五洲”,该联是以奕聪长子志源的名字作的藏头联。这些楹联前后相承,暗示着黄氏家族事业的绵延不绝。

位于村子另一头的黄奕聪故居,是一栋颇具中西合璧特色的二层小洋楼。据罗溪镇文化站站长黄坦克介绍,故居有12间屋子,因奕聪先生常年生活在海外,便让其胞弟奕盘回来居住。黄奕聪偶尔回乡也会住在这里。近年来,故居经过精心布置,更显古色古香、雅致舒适。罗溪镇在此打造了“侨情会客厅”,以丰富的图片展板、影像资料、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示以黄奕聪为首的罗溪华侨的创业史、慈善史。除此之外,故居内还不定期举行“十音”铜锣表演、南音演唱等活动,构筑乡愁乡思场景,让游客们能近距离体验罗溪乡土文化,感受老一辈华商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位于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泉州市奕聪中学,是黄奕聪捐资创建的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入园区域矗立着一块大石,上面镌刻着“勤劳、诚实、善予、合作”八个大字,这八字经既是奕聪中学的校训,也是黄奕聪处世、经商的人生准则。按黄奕聪的说法,勤劳、诚实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善予、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品质。

旧居即祖厝,大门口有以奕聪长子志源名字所作的藏头柱联。

黄奕聪旧居为二进五开间的闽南大厝

黄奕聪的“成功之道”

据介绍,黄奕聪在多次回答记者提问中,谈到了他本人及“金光集团”获得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金光集团”参与开发经营的产品是和亿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在印尼及国际都拥有最广大的市场,并且集团在这方面具有竞争的优势,如原料来源供应充足、便宜,劳动力价格低廉等。像食用油、纸张、文具等都是这样的产品。

其二,反复重新投资,扩大再生产,是“金光集团”不断扩展的另一重要原则。黄奕聪及其家族每年在各企业中获得的利润,除小部门支付生活需要外,都用于重新投资、扩大再生产。他们几乎从不曾在企业所获利润中领取过红利。正如黄奕聪自己所言:“如果我获得10块钱利润,我只用5角,其他9元5角我都用来再投资,扩大生产。”“我将我们所获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不然的话,把这些钱用光或吃光,我们的企业何时才能发展壮大呢?”

其三,公正,讲信用,从不失信。这是黄奕聪及“金光集团”能在国内外与各企业、金融财团及客户建立广泛密切的合作叛乱,使企业经营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向其他银行借款到期时,尽管工厂企业仍在建设中,资金周转不灵,但无论困难多大都千方百计按期还清,客户紧急需求的产品,再大的困难也努力克服,按时交付。例如1989年,斯里兰卡共和国的两家纸厂遭到破坏,停止了生产。当时正值学校要开学,各种笔记本、练习本等奇缺,斯里兰卡政府即要求“金光集团”的吉伟化学造纸厂在三周内提供2500万本练习本等纸制品。该厂接此任务后,夜以继日地连续生产,按时将产品送到了斯里兰卡,解决了该国的燃眉之急,从而该公司也赢得了良好的信誉。黄奕聪在总结其一生成功的经验时曾说过:“第一努力工作,善于使用专业人员;第二公正,努力维护商业伙伴的良好关系;第三保持良好的信用,从不失信于人,我一次都未曾失过信用或毁约。”

其四,遵纪守法。在遵守印尼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和印尼政府及当地民族企业家一道共同促进印尼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这方面,最突出的是黄奕聪积极响应苏哈托总统1990年3月要求印尼华人企业集团将其25%的股份转让给印尼合作社的号召,决定首批将其核心挂牌上市企业“印尼国际银行”(100万股,价值110亿盾)、“吉伟化学造纸厂有限公司”(100万股,价值90亿盾)及“翁姑尔·英达化学有限公司”(60万股,价值103.5亿盾)的股票转让给印尼合作社。黄奕聪说:“我们采取的第一步是先转让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股票给合作社。下一步再分批转让其他子公司的股票。”黄奕聪的这个举措,受到当地朝野的欢迎。“金光集团”在整个经营活动中,都严格遵守了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法令。

最后,勤奋工作、精心经营,是黄奕聪的“金光集团”赖以不断成长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则。黄奕聪一再强调:“人们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是努力勤奋工作。”“其中70%靠努力工作,30%靠运气和机遇。”当他被评为东南亚最富有的50位大富豪及企业家之一时,他说:“我出身贫寒,没有多大才能。不过,我有理想和愿望,讲信用,肯动脑筋,努力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勤奋扎实地工作。”这是他之所以获得成功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由上可见,黄奕聪本人尽管受正规教育不多,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经营使他深刻认识到子女受教育的重要性,正如人们在评论中所指出的:“黄奕聪的子女们都很能干,他们都受过高深的教育”,“他们也不是靠其父黄奕聪的名声和威望而生活工作的。”黄奕聪深谋远虑地送其子女们分别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印尼本国受教育,分别掌握各国语言与国际商务知识,恰当地安排他们在“金光集团”所属的各主要公司企业中分工负责,独当一面地领导经营公司企业。这也可说是黄奕聪及“金光集团”的一个特点。

慷慨慈善铺就“金光大道”

黄奕聪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早年他曾答应乡亲,要为家乡的教育慈善事业出力。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他像恪守商业诚信一般,恪守着自己对乡亲的承诺,不断地为罗溪地方教育出钱出力。据介绍,早在1957年,黄奕聪和159位印尼侨胞共同捐资在家乡创办了罗溪华侨中学(罗溪中学前身),改变了当地没有中学的历史。1964年,他与其他几位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再次集资,为晋江二十九中学捐建一座大礼堂。1983年,他再次联合20位海外乡贤捐资,为罗溪中学兴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各一幢,并为学校添置教学设备。1992年,黄奕聪在视察罗溪中学时,了解到学校的办学困难,当即表示认捐建科学楼一幢,并致信福建省领导请求在家乡罗溪复办高中。1997年福建省政府、省教育厅同意罗溪中学复办高中,为罗溪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辉煌篇章。

黄奕聪先生(右三)早年回乡关心奕聪中学发展建设情况(翻拍)

1995年,黄奕聪捐资2000万元兴建奕聪学园(奕聪小学和奕聪中学初中部)。1997年元旦,奕聪中学和奕聪小学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2001年10月15日,黄奕聪与夫人赖淑华在几位儿子的陪伴下再度返乡了解学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后又于2002年继续捐资140万元建造奕聪中学初中部科学楼和校门,不久又捐资110万元建造罗溪中心幼儿园(后更名为奕聪幼儿园)。2004年,黄奕聪继续慷慨捐资507万元完善奕聪中学初中部、奕聪小学和奕聪幼儿园的建设。2007年9月,奕聪高中在福建泉州落成,这标志着集团自1995年就开始援建的从幼儿园至高中的“奕聪学园”项目最终建成。同一个月,金光大道也顺利完工。2023年,奕聪中学晋级省一级达标高中,黄奕聪基金会再向奕聪学园捐赠300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发展。奕聪中学校长黄向荣曾在1992年、2001年、2004年三次参与接待黄奕聪,“先生说自己没读过多少书,吃过没念书的苦,教育对人、对国家而言是重中之重,所以他一定会尽其所能支持家乡教育建设。”

黄奕聪的慈善事业涉猎的又何止教育,“1998年广东洪灾捐赠1000万元;2003年抗击非典捐赠1100万元;2008年南方雪灾捐赠2100万元;2008年—2014年累计向汶川、玉树、雅安、鲁甸等地震灾区捐赠8700万元……”一个个数据、一桩桩善行,先生在教育、救灾、扶贫、科研等等领域内,都留下了慈善的足迹。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起,黄奕聪陆续为家乡洛江区捐资达1.5亿元,在中国捐赠慈善公益事业总额超14亿元。作为印尼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心系故土家园的黄奕聪无疑是泉州华侨华人的一面旗帜。

奕聪中学内的奕聪先生事迹展厅

黄奕聪的子女同样不负所望,传承父亲爱国爱乡的精神。2005年,为推动洛江北部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对万虹公路罗溪至马甲段进行改建。为了让工程建设尽早启动,黄奕聪的6个儿子每人捐出一笔善款,以金光集团名义支持道路建设。同时,罗溪镇政府发动当地民众踊跃捐款。最终社会捐资总额近4000万元,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为表彰黄奕聪家族及金光集团对家乡公益事业的重大贡献,洛江区人民政府决定将所改建的路段命名为“金光大道”,金光大道的控制性工程岭头亭隧道命名“金光隧道”。

“金光灿烂、誉满天下!”这是现今人们对于奕聪家族的评价。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缘于奕聪先生一生对于诚信的执着与恪守。

来源:商业MMBA、泉州晚报、泉州热门

·END ·

点亮文章末尾下角小花

转发+点亮❤让更多人看到吧❤

欢迎文章底部写留言、来吐槽!

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合作微信/QQ号:1065863848

资讯|本土|福利|旅游|美食,推广/置换/爆料

已入驻公众号/微博/头条/抖音/网易/搜狐/百家/新浪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