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以科技创新引领江西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西科技)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集团”)紧扣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结合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创智赋能、借智引力,充分激发全员创新创效潜能,奋力打造“科创江铜”,持续助推江西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近两年来,江铜集团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1项(一等奖5项),授权专利548项。
坚持高位推动,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整体设计。成立由集团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创新委员会,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例会制,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设立由453名内外部专家组成的12个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在科研项目立结项的专业作用。修订完善涉及科技开发、科研经费、配套项目建设等相关制度,新建“科技攻关揭榜挂帅管理办法”,建立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强科研全过程管控,重点推动成果转化率提升。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研发投入185.18亿元,明确“十四五”期间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占实业收入比重的3.5%以上。持续开展创新创效奖评选、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鼓励科技人员瞄准行业共性、关键性难题攻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新建“专利管理办法”,鼓励高价值发明创造,加大授权专利奖励力度,单项专利授权可奖励2000元至3万元。 三是健全监督体系。把“科创江铜”建设纳入年度江铜党委稽核,围绕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系统发力,推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财务专家、审计专家联合技术专家介入科研项目立项审查,为科研项目开展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提供专业审查意见。
坚持精细服务,支撑科研项目落地生根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构建“4+5+N”多层级创新平台格局,囊括国家铜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科创中国”江铜创新基地等四大国家级平台,院士工作站、江西省铜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电解铜箔工程中心、江铜研究院(省重点研发平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五大省级平台,联合多个研发中心以及所属有关单位科研站和专职研发部门,共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创新。 二是强化成果转化平台。投资近1.6亿元、9619余平方米的江铜研发中心和投资1.9亿多元、21464平方米的江铜中试基地先后建成,新增尖端分析检测仪器和先进研发设备165台(套),打造内部成果转化“孵化器”。碳纳米材料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江铜碳纳米材料公司。 三是强化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江铜产业规模大、应用场景多、需求升级快等优势,加强科技情报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人才培养,全力支持全国有色行业(除央企外)唯一拥有公开出版刊号的科技期刊《铜业工程》发展成为重要科技情报交流平台,为中国铜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贡献江铜力量、学术力量。今年4月,组织开展《铜业工程》首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有333篇论文参评,共评选出优秀论文24篇。
坚持开放包容,凝聚产学研用强大合力
一是深化院企校企合作。与中科院及其专业研究所密切合作,组建多个联合研发中心,聚焦高端合金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与江西省科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高强高导电铜铁新材料中试关键技术研究,有望率先在国内铜铁合金材料领域实现突破。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二是邀请院士为创新“把脉开方”。邀请十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入江铜,就产业绿色化、矿产资源保障、新材料应用等重大领域创新突破建言献策,并通过“科学家论坛”的方式,举办院士专题讲座,拓宽技术人员专业视野。 三是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与中科院金属所、宁波材料所、中南大学、江西省科学院、江西江南新材料公司等18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铜产业企业共同筹建江西省首个科技创新联合体,为做大做强做优江西铜产业,提升江西铜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和行业影响力作出江铜示范。
坚持人才引领,厚植企业发展动力源泉
一是精准引才。制定下发《江铜2021-2025年人才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江铜人才工作5年目标任务,大胆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实施协议工资制,广泛采取市场化招聘、领军人才特聘等方式引才引智,聘用薪酬标准与市场接轨,人才吸引竞争力大幅提升。实施领军人才“一事一议”政策,采用“产业化奖励、技术入股”等形式,努力“让科学家率先成为千万富翁”。截至目前,江铜研究院拥有博士74人,硕士106人,先后从中科院各专业研究所重点引进铜合金、碳纳米、稀土材料等10名高水平研究员分别担任特聘科学家、首席科学家。 二是系统育才。采用博士后研发机制,根据项目需求聘用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项目结束后,项目组解散,以后不再聘用的人员到聘期后解聘;对于取得产业化成果的博士后,公司将择优录用。江铜研究院成立以来,先后培养了11位博士后,攻克了碲的高效回收、高品质银粉制备、铂钯精矿处理新工艺、德铜矿难爆区爆破质量综合优化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三是科学用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博士、硕士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在此基础上推行重点项目科研节点控制管理,将科研节点控制纳入研发人员日常考核,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有压力、有动力、更有活力的创新氛围。实施挂职锻炼政策,坚持产业化导向,不懈推动产研深度融合,推荐优秀高层次人才到生产单位挂职锻炼。江铜研究院共选派博士到生产单位挂职锻炼11人次,在挑担子过程中经受磨炼,在攻坚克难中经受淬炼,加速成长为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真心留才。帮助高层次人才联系解决落户、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实际困难;及时出台了《江铜解决博士配偶工作管理办法》,2021年解决了4名博士配偶就业问题,3名博士配偶就业正在协调解决,倾情倾力为人才提供“妈妈式”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各专业、各领域高端科研人才不仅“引得进”,更能“留得住”。
来源:“江西改革动态”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海底捞的薪酬如何做到精准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