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安:提高上市公司ESG披露的完整性是当务之急
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 李维安
出品 | 搜狐智库
编辑 | 王珍
9月1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了2021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况报告。截止2022年4月30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共有1366家(剔除2022年新上市的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9.42%,比2020年增加了2.52%。
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ESG相关数据。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有哪些特点?还存在哪些不足?搜狐智库连线了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李维安指出,上市公司披露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发布报告的公司比例仍然较低,而且主要以自愿披露为主,达到ESG报告标准的较少。
“其次是披露形式多样,没有统一规范。“李维安指出,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1366家上市公司中,有115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CSR报告,可见大部分上市公司仍以CSR报告的形式进行发布。尽管证监会于2018年确立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的披露框架指引,但由于自愿披露原则和对ESG报告缺乏明确和统一规范,1366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7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
李维安进一步指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篇幅逐年增加,但也有较大差异。各个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篇幅最少的仅有1页,页数最多的则有213页。此外,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依据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上市公司在选择编制依据时较为分散,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存在一定差异。
在行业分布差异上,李维安指出,金融业、文化体育业上市公司披露占比过半。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中,金融业的信息披露程度最高,达到88.10%;其次是文化体育业,发布率在57.38%左右;其他行业的发布率保持在20%-50%,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率最低是信息技术行业,为24.20%。占上市公司数量比重最高的制造业的发布率较低,仅为25.07%。
在鼓励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方面,政策上需要进行哪些引导?对于加强上市公司ESG披露有何建议?李维安表示,ESG信息披露需要政府、市场循序渐进地加大监管及引导力度,进而提高企业ESG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在制度层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特质的ESG披露制度体系,加强ESG监管力度,并以此提高披露的完整性是当务之急;
第二,升级ESG披露要求,从自愿披露到半强制性披露,再到强制披露,特别是重点行业要先披露,然后慢慢过渡到统一的披露;
第三,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出台上市公司分行业ESG披露指南,可以将负面指标和负面争议事件纳入披露要求和评级标准,进一步促进ESG信息披露的平衡性;
第四,发挥领先公司的标杆作用,披露优秀标杆企业,引导企业学习跟进,比如目前有些金融机构和国有控股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表现较好;
第五,建议以第三方评级机构推动企业ESG信息披露,通过建立并完善适用于A股企业的ESG评级及指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平台功能;
最后,推广ESG和绿色治理股价指数,引导价值投资类金融产品,在国际上也称为负责任投资、可持续投资、绿色投资,增加上市公司的绿色治理回报,即绿色治理溢价。通过绿色治理的价值实现,激发自愿披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