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突然改名!两字之差,天壤之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7:49:00 浏览量:0

作者 | 赵云合

来源 | 电商之 家(ID:iechome)

你有没有发现,手机里的淘宝跟以前不一样了?

5月27日,淘宝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将“手机淘宝”应用更名为“淘宝”。

看到淘宝的“新名字”,很多人调侃淘宝和小米的“尖头变圆头”一样,改了个寂寞。也有人笑称,如果不是它主动说,还真不知道“淘宝”前面还有“手机”两个字。

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表面上看,淘宝APP只是删掉了“手机”两个字,但实际上这次改名背后暗含着非同寻常的用意。

两字之差,就是天壤之别!

淘宝改名的三重用意

淘宝APP改名的背后,至少隐藏着三层用意。

首先,“手机淘宝”变成“淘宝”,更符合手机端APP的命名逻辑。

既然它是一个手机APP,那么必然是在手机上使用的,加上“手机”二字显得十分多余,就像手机上的“设置”不叫“手机设置”,图库不叫“手机图库”一样。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手机这两个字这么多余,为什么一开不直接叫“淘宝”呢?

这是因为,阿里最早做移动端淘宝的,和PC端的不是同一个技术团队,如果都叫淘宝不太好区分,因此加上前缀特指。后来人们渐渐习惯了这个名字,也就没有改的必要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突然又改了呢? 这就要涉及到淘宝的第二层用意:宣告战略革新。

这次淘宝改名的时机非常取巧,正好在 618的前夕。618和双十一,就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既是对前一段时间努力成果的验收,也是下一段时间查漏补缺、战略调整的前奏。

经过蚂蚁金服暂缓上市、反垄断调查两次打击,阿里必然会在内部进行一番整顿,大的战略也很有可能有所调整,核心产品改名,就是战略革新在外部的体现。

而且,淘宝的改名很可能只是阿里战略革新的其中一环,因为就在手机淘宝改名的第二天,“淘宝特价版”也改成了 “淘特”,说不定过几天阿里系的其他APP也会相继改名。

那么,阿里会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呢?笔者认为,多半会在“生态”上做文章。

以前,淘宝只是一个单纯的购物工具,但现在的淘宝包含直播、逛逛、菜鸟等一系列产品,未来也有更多的可能性。按照阿里的“新零售”战略,以后淘宝必然会涉及线下业务,那么名字里的“手机”二字就显得不搭了。

就像美团网最后改成了美团一样,多余的修饰词只会限制品牌的边界。淘宝就是淘宝,不能用简单的网站、工具、平台去定义它。

至于第三层用意,则是彻底宣告PC时代的终结。

其实不止是淘宝,很多“老一辈”的互联网产品都用了类似的词加以区分,比如百度APP最早叫“掌上百度”,QQ最早叫“QQ手机版”。 因为那个时代PC才是主流,而主流是不需要特意强调的。就像国际象棋棋手大多数为男性,偶尔出现“女棋手”才要特意强调一样。

但现在,时代变了,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是现有的手机版,再有的PC版,比如国民级应用微信。甚至,很多2015年以后诞生的互联网产品根本不支持PC版,比如拼多多、抖音。

二十年前开发网页的人不会考虑手机用户的感受,二十年后开发APP的人也不会考虑PC用户的感受。根据CNNIC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达到 95%,PC的渗透率却不足 50%,占据主流的一方,自然拥有产品的话语权。

受大环境影响,淘宝必须把重心放在手机端,此次改名也是在告别过去的自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知行,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后来在实践中领悟到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改名陶行知以明志。

淘宝此举,异曲同工。

没有一家公司,能比阿里更重视名字

其实,如果你了解阿里的历史,对淘宝改名这件事就不应该感到意外, 因为阿里是一家对“起名”非常重视的公司,他们每一个产品的名字都很值得玩味。

就拿 “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来说,这可不是马云拍脑袋取的,而是其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马云创办的是一家外贸公司,跟外国人打交道自然要用个 接地气的名字。而阿里巴巴出自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几乎所有老外都知道这个典故。1998年马云在旧金山吃饭时就曾验证过,连服务生都能微笑着回应一句“芝麻开门”。

其次,阿里巴巴的读音非常顺口,在世界上的所有语言中的发音都是“a li ba ba”,这也就意味着全世界的商人都能听懂并记住这个名字, 学习成本极低

最后,阿里巴巴是一个关于财富、合作、惩恶扬善的故事, 与马云本人的价值观相符。而那句“芝麻开门”更是马云的毕生追求,他曾说,要为全世界所有的小企业open sesame,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有多重视这个名字呢?当时阿里巴巴的域名被一个加拿大人抢注了,对方开口要价一万美金,而马云的创业团队总共只有50万元人民币。再三权衡后,马云还是咬牙买下了“阿里巴巴”。

从结果上看,他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现在绝大多数人看到“阿里巴巴”的第一反应都会是这家电商公司,而非“四十大盗”或者“芝麻开门”。

此外, 阿里系的诸多产品名字都取得十分巧妙,而且都用上了“谐音梗”。

比如最广为人知的 “天猫”,就采用了猫的意象。猫作为宠物在国内接受度很高,因此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同时,猫与英文“mall(商场)”谐音,一语双关。

与天猫异曲同工的,还有另一个电商平台 “闲鱼”。在互联网语境中,咸鱼一词有躺平、低欲望的含义,很符合二手交易市场的调性。而“闲”字则直指闲置物品,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平台是卖什么的。

除了猫和鱼, 蚂蚁集团的名字也很有意思。马云对此的解释是,蚂蚁以团结著称,他希望员工能像成千上万的蚂蚁一样团结。另外,“蚂蚁”一词的日文发音恰好就是“阿里(あり)”,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双关语。

诸如此类的 “盒马”、“飞猪”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阿里的产品带有强烈的企业色彩,命名风格高度一致。可以说中文互联网中,再也找不到比阿里更会起名的公司了。

名字都取不好,还开什么公司!

有的人可能会说,不就是改个名字么,值得这么小题大做吗?

但我想说, 起名、改名看起来是件小事,但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对细节的把控。

叫淘宝还是手机淘宝,用户可以无所谓,但阿里不能无所谓。一个产品叫什么名字,背后一定是一套逻辑的。如果连名字都可以随便取,内部的管理多多少少会出岔子。

越是大公司,越不能“随便”。

另外,好的名字不仅看着舒服,还能 省钱

对于任何产品来说,取个好名字永远是发展的第一步。名字,对内是基调,对外是形象。就像人做自我介绍一样,第一句永远是“我叫xxx”,如果你的名字很难听,面试的时候总会缺少几分自信。

古人写诗尚且不停推敲,开公司做产品怎能敷衍了事? 大数据时代是讲究IP的,名字就是IP的基础,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自带传播价值,不知能省去多少推广费用。

这次阿里借着改名,暗示了即将到来的战略革新,更是连开发布会的钱都省了。

看到这,你还觉得淘宝只是简单改个名吗?

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