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帝网络 | 如何做年度营销预算?
品牌(品)和效果(效)是B2B营销的两大目标。
包括品牌知名度(awareness )和心智占有率(thought-leadership) 、销售线索(leads)的获取和转化。
如果公司刚刚起步,产品解决方案都是新推出的,或者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在目标客户的眼中建立起口碑(听说过、有印象)。
当市场上有了声音,那么就需要和竞争对手PK,建立Thought-leadership, 在客户心智中占有强势的地位(占坑位)。
但是,认知优势离销售接单只有一步之遥,和名牌知名度一样,没有办法直接衡量短期产出。
所以很多公司会把预算的50%以上投入到做需求生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性”,也就是可以用ROI中的数字来衡量的回报。
通过数字营销的手段,精准生成销售线索MQL,然后销售确认变成SQL,销售确认变成销售机会,进入销售管理体系,最后进入合同转化。
除了营销手段要够准,销售团队愿不愿意接受是个问题。如果做不到,就会忽视客户,对品牌起到负面作用。
众所周知,B2B行业的决策过程是复杂的,从知道到购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品牌和效果。
没有哪个企业单纯以品牌建设为目的,也没有哪个公司可以跳过品牌推广,直接去发掘商机。
那么问题又来了。投资回报率的合适投资是什么?“产品”和“效果”的投入比例应该是多少?
只有“适合”的营销投入重点
一般来说(“不一般”的公司可以自动跳到下一个话题了):
“0到1阶段”的初创公司不必在营销上投入太多资金,但这需要时间。重点在于如何清晰地解释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公关和群的力量。
品牌意识在初创阶段要有,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变数比较多,并不急于在品牌上投入太多的资金,创始人团队花时间与种子用户沟通,带来口碑传播,是极其重要的。
到了「1到100的阶段」,就要把营业收入投入营销,大概1%-5%?说不准,每个标准都不一样。ROI 代表的销售商机转化金额(Return):投入(Investment)可以初定为1:1。
另外这个阶段品牌已经有了知名度,在品、效上的投入可以是50%: 50%。或者品牌少了,线索多了,有助于销量快速增长。
而「100-1000-∞的是阶段」,品牌需要大量投入,品牌带动业务增长。现在的新锐巨头salesforce、hubspot、zoom在品牌上可是没少花钱。
强大的品牌力会带来巨量商机,企业进入成熟稳定发展的快车道。这时的ROI可能超过10:1,甚至更高。
此外,还需要根据客户类型确定投资重点。
比如客户是大B的企业,不大需要通过营销手段来获客,那么品牌更重要一些。用服务营销的理念(之前有篇文章介绍过)在客户心智上多多占领空间。
「to 大B」 的营销在内容上下功夫,并在公关、高端客户会议多做尝试,不要去太多要求销售线索回报。【品:效】比例大概是70% :30% 。
面对广大中小型客户的企业,销售团队比较庞大,市场部能够帮忙快速找到机会在哪,可以提高销售效率,扩大业务覆盖面。
「to 中小B」把重点放在线索挖掘和商机培育上。【品:效】比例可以达到30%:70%。
这绝对不是标准答案,毕竟自己的事业和别人不一样。营销人员需要一年一年的探索和迭代,逐渐找到合适的节奏。
有了总成本和品牌与商机的分配比例,再来看看如何细化到各个部门、行业、地区、战役…
“至上而下”“至下而上”
营销预算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具体到实施计划,都是自上而下的。根据市场部内部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计划总结(新媒体、产品市场、渠道合作等)从可执行的角度来看,属于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好处是,你可以从商业角度思考,什么样的营销计划和投资可以实现公司的商业目标。
例如,公司的战略方向是发展中小客户覆盖率,推广SaaS产品,因此营销计划应围绕这一目标,如新产品巡展、合作伙伴活动和SEM投放等。
“自下而上”的优点是可执行性强,有基础,相对灵活。但这是对营销总监能力的考验,需要综合考虑优先级别,删删减减把预算控制在目标数字之内。
总的来说,从战略到实施,最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各个项目的比例。
每季度执行复盘,调整计划
在制定市场计划和预算时,需要与企业高管、产品、销售、渠道和财务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从品牌战略到商机的后续流程需要充分讨论。同时要根据业务节奏将费用细分到每个季度。
大多数B2B企业第一季度都处于销售淡季,但这正是营销的好时机。同样,第四季度销售忙着结账,市场活动相对较少。
所以年度成本预算可以是20%: 30%: 30%: 20%。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可以有更多的预算,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相对比例更小,但市场上仍然有发言权。
第一季度往往被忽略,很多公司到3月份还没有完成预算,因此白白错过了一个季度。
但再好的规划,也未必能跟上变化的速度。比如销售急于增加市场活动,线下活动突然停止,新产品延期。
最好在市场做预算前预留移动性成本(不超过20%)以应对临时需求和变化。
更重要的是,每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仔细审核执行情况,以优化计划。如果年度计划做得不认真,每季度按照上述流程进行。
如果你有条件,也可以做简单的归因分析,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或研究,找出客户选择你公司的原因,这样未来的市场规划会更准确有效。
费用被砍,如何应对?
最好的方法是在规划市场时,根据项目的优先级来标记项目。
每年需要做的几个重大项目都是A级,有些赞助活动是C级,所以在费用紧张的情况下,要优先保证最重要的A级项目能够落实。
这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方法。现实中的费用是不能审批的,或者说是剪不断。归根结底是内部沟通不够,离销售一线太远。
及时反思“你有没有从商业角度思考如何推动增长,有没有从客户角度思考哪些活动或形式会更容易被接受?”
另外,市场部适当的show value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价值包括:每月持续的高质量商机输送给销售;让销售拍手称赞的跨领域合作,收获了新的客户;客户因为品牌知名度主动要求见面...
懂得战略规划、合理规划预算、管理销售预期的市场总监是非常有话语权的。
只有让盈利部门知道营销部门不仅会花钱,还会带来销售增长和长期的品牌实力,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资金、时间和人力)。
花钱容易,但把有限的预算花在刀刃上,事半功倍,绝对是科学。但是可供借鉴的参考书、实践指南、经验值不多,只能不断尝试。
但最重要的是去一线,去了解客户,和销售团队一起关注客户体验之旅的每一个环节,持续提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