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专栏】芮艾瑅专家共识:多通道射频之特点与应用(含韧带加强技术)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5:30:31 浏览量:1

关于我们

德大医械成立于2014年,专注从事医械产品上市前的法规、技术领域咨询等服务。主营业务:产品注册,临床试验、同品种评价、国内外进口器械的注册、质量体系建立及维护、技术转移、项目开发等。经过近1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德大建立了一支行业实操经验丰富,充满活力的服务团队,并与国内多家临床机构及检测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德大团队坚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管家式服务,旨在帮助客户最大程度降低注册风险、缩短项目周期、 加速产品早日上市。

公司特点:针对不同品种提供个性化服务。

德大医械有若干技术讨论群,欢迎医械行业同仁进群,与大家交流技术及工作问题。

来源:医美时讯

在2024年5月举行的芮艾瑅(Reaction / 华东医药)专家共识研讨会上,专家就多通道射频治疗的使用达成共识,包括其临床应用、患者选择与治疗方案。非侵入性射频治疗是一种不受性别和肤色影响的医学美容方法。目前,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非侵入性射频设备主要分为单极和双极射频设备。传统上,双极射频由两个对称的正负极组成,其穿透深度约为两极之间距离的一半。然而,这一数据仅基于1MHz双极射频在理想条件下的测量,并不能推广到所有双极射频设备。

多通道射频的定义

多通道射频(multichannel radiofrequency)通过调整不同电磁波频率(包括0.8 MHz、17 MHz和2.45 MHz),可以精确控制穿透深度,范围从3.9mm到18.6mm,因此可以对真皮浅层、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组织进行精确分层治疗。全厚度多通道模式结合了所有三种频率,穿透皮肤的所有层次。第一、第二和第三维通道允许逐层加热,实现全面治疗。该设备在正常能量密度下将真皮温度升高至40-50°C,同时保持表皮温度在39-42°C。此外,该设备还能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细胞外基质。

多通道射频与单极和其他双极射频的区别

多通道射频能够在同一设备探头上切换不同的射频频率,对特定皮肤层应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皮肤组织需要不同的热量积累。例如,体外研究表明,将人类成纤维细胞加热至40-43°C并保持10分钟可使其活性达到最佳状态,活性水平比对照组高2-8倍。皮下脂肪细胞需要加热至43-45°C并保持15分钟才能触发延迟细胞死亡。单极射频通过调整能量密度和冷却来实现不同皮肤层的效果。传统双极射频在1MHz频率下工作,其穿透深度往往为两极之间距离的一半,因为其无法调整射频频率。

国际临床热穿透数据

CORE(Channeling Optimised RF Energy / 优化射频能量通道)技术采用独特的频率调制方式,在不同射频模式和真空强度下影响不同的组织深度。在猪皮上进行的体内研究表明,总加热深度范围为3.9mm至18.6mm。

中国临床热穿透数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姚敏教授团队进行的体内外测试结果表明,整体热穿透深度遵循模式1 > 模式2 > 模式3的顺序(见图1)。动物体内测试显示,ST治疗头模式1和模式3能够穿透整个皮肤厚度,引起胶原蛋白收缩。模式3因其更高的安全性而被推荐用于临床。在模式3下,8遍60 J/cm³治疗后48小时观察到显著的胶原蛋白收缩和脂质液滴减少。FC治疗头治疗超过10分钟可显著促进胶原蛋白增殖并减少脂肪。这种方式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更安全。

图1. 使用ST治疗头在不同模式、能量密度和模拟操作时间下人体皮肤的温度升高曲线。

临床应用

创新的双极多频射频模式结合热能与真空吸引,以增强机械压力,改善血液微循环,从而刺激淋巴引流。除了实现显著的临床改善外,该配置还改善了单极射频的一些问题,如疼痛和烧伤。这种配置用户友好、耐受性好、无需麻醉,而且对深色皮肤更安全,治疗时间更短。作为实用的医学美容工具,双极多频射频可有效治疗由衰老、减肥、怀孕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皮肤松弛、妊娠纹和多余脂肪。此外,该技术还可以辅助手术治疗,用于治疗因减肥或抽脂导致的皮肤松弛。

紧肤与皱纹减轻:Silviu D. Paun博士的一项研究,纳入16名年龄在37至66岁之间、有中度至重度皱纹和/或皮肤松弛、下垂的健康女性参与者;参与者接受三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三周。结果显示,81%的参与者出现中度至显著改善。治疗后三个月的随访调查显示,参与者在多通道射频治疗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仅有局部温热感,无不良感觉,满意度高达83%。研究表明,射频治疗后12周时,真皮浅层中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变得更为有序,取代了原有的弹性组织。此外,由于皮肤胶原纤维的多向性,治疗可诱导多向收缩效应,效果在治疗后的2-3个月内达到峰值。

溶脂: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将脂肪组织加热至43-45°C并保持15分钟可导致巨噬细胞浸润和脂肪细胞的延迟凋亡或脱落,最终导致皮下脂肪层收缩。Monica Elman的一项研究,纳入24名年龄在24至63岁之间、体重指数(BMI)小于29、橘皮组织等级≥2的健康非肥胖女性;使用多通道射频进行身体塑形治疗后,总体改善率达到55%。James Chen的研究报告,22名参与者在接受六次多通道射频治疗后,身体周长有所减少,且体重保持稳定。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记录到不良反应,三个月的随访也未发现参与者身体状况恶化。

其他适应症:射频技术能够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恢复,重建皮肤屏障结构,增强皮肤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此外,射频技术还能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CM),有助皮肤呈现更饱满、更有光泽的外观。临床上观察到,重复进行多通道射频治疗可以减少皮肤炎症和红肿,表明该技术在治疗如黄褐斑、敏感皮肤和酒糟鼻等皮肤问题方面的有效性。

目标人群

射频治疗适用于25-65岁之间有轻度至中度皮肤松弛、皱纹或局部脂肪堆积的人群,以及因面部填充过多导致的面部过度填充综合征人群。

治疗方案和疗效观察

90-99%甘油用于FC/BC治疗头,医用超声或光子冷凝胶用于ST治疗头。FC/BC治疗头,采用滑动印章发射结合有节奏负压吸引模式,ST治疗头采用逐点发射模式。所有治疗头必须与皮肤完全接触,以避免烧伤或水泡等不良反应。

方案1:此方案通常需要多次治疗,适合预约。治疗每月进行一次,共三次。预热:使用FC模式4治疗4分钟,之后用模式1治疗脂肪组织10分钟,最后使用模式2和模式3各2分钟。此方法适合疼痛耐受度较低的人群,通过温和加热持续积累新生胶原蛋白和弹性组织。

方案2: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此方案针对特定的治疗区域,对特定步骤的治疗时间进行了优化和加强。此外,在韧带和脂肪突出区域,在不同治疗模式下多次使用ST治疗头。治疗次数因年龄而异:建议30岁以下者每年治疗一次,30-45岁者每年治疗2-3次,45-50岁者每年治疗3-4次,而50岁以上者通常需要每年治疗4次以上。

医美与抗衰老治疗新趋势

随着医学美容行业的发展,患者越来越寻求低疼痛、术后护理简单、无恢复期且持久效果的治疗方案。传统的单极和双极射频技术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这种趋,因此要求结合单极和双极射频的两者优点且能弥补各自不足的新技术。

韧带增强治疗技术

面部关键韧带包括:眶周韧带、颧韧带、颧皮韧带、颊上颌韧带、下颌韧带和前耳颈韧带。

韧带加强技术的作用:通过增强特定部位韧带,提升胶原蛋白重塑效果,延长疗效持续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眼周 (图2)、中下面部 (图3)和颈部 (图4) 治疗方案图示。

图2. 眶周韧带加强技术。(A) FC治疗头:模式3,真空强度1级,射频能量2-3档,治疗约5分钟。(B) ST治疗头:模式3,50-60 J/CM³,针对眶下皮肤细纹或紧肤,避开眼球,治疗2-3行,每行6-8遍。(C)(D) ST治疗头:模式3,60-70 J/CM³,避开眼球,6-8遍。治疗终点包括轻度红斑和水肿。

图3. 眶周韧带加强技术。(A) FC治疗头:模式4,真空强度2级,射频能量2-3档,治疗4-6分钟。(B) FC治疗头:模式1,真空强度2-3级,射频能量2-3档,治疗8-12分钟。(C) FC治疗头:模式4,真空强度1-2级,射频能量2-3档,治疗4分钟。(D) ST治疗头:模式2,60-70 J/CM³,治疗2-3行,每行6-8遍(D绿色区域)。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肪突出,应用模式1,能量密度60-70 J/CM³,治疗6-8遍((D蓝色区域))。治疗终点包括轻度红斑和水肿。

图4. 颈部韧带加强技术。(A-B) 将整个颈部划分为四个部分;FC治疗头,模式2/3,真空强度1级,射频能量2-3档,治疗3-5分钟。(C) 用白色标记笔标记颈部皱纹;ST治疗头,模式3,50-60 J/CM³,对皱纹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治疗,合计6-8遍;不对甲状腺区域皱纹直接治疗,而是先将皮肤拉离甲状腺区域再进行治疗。治疗终点包括轻度红斑和水肿。

疗效观察期

治疗后立即可见紧致和提升效果,缘于纤维隔受热引起的收缩效应。治疗脂肪组织时,常出现水肿。即时效果因个体而异,表现出个体差异。体内研究表明,胶原蛋白纤维在2天内出现收缩,2周后观察到显著的胶原蛋白增加。体外研究表明,FC治疗头可立即导致脂肪细胞中微小脂质滴释放。文献报告,单次多通道射频治疗后3个月内,可以观察到大腿皮肤松弛显著改善:在完成试验的14名受试者中,57-71%报告大腿皮肤外观有所改善,平均改善率高达78%,效果显著。因此建议延长观察期,以便进一步观察胶原蛋白的重塑过程。大多数同行认为,多通道射频治疗的效果与治疗的持续时间及精确度成正比。

图5. 治疗前 (A) ;右侧脸(红色箭头侧)治疗后4个月时(B) 和6个月时 (C)。

联合治疗与间隔建议

与光疗联合:在光疗联合治疗时,应首先进行射频治疗。

与肉毒毒素联合:在同一天且同一区域内进行射频和肉毒毒素注射时,应先完成射频治疗。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耐受度,等待几分钟至数小时,待皮肤冷却后再进行肉毒毒素注射。如果先注射了肉毒毒素,射频治疗应推迟2-4周进行。

与透明质酸填充剂联合:射频治疗后,待热感和肿胀消退后,当天即可进行透明质酸注射。如果透明质酸注射在前,射频治疗的间隔取决于透明质酸的分子量和交联程度,范围从2周到3个月不等。

与埋线提升联合:射频治疗后,待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即可进行埋线提升。如果先进行了埋线提升,射频治疗应至少推迟3个月,以避免损伤埋线或引起过度炎症。

与聚焦超声联合:为确保安全,治疗应间隔进行,以避免热凝固区的积累和过度热效应。聚焦超声用于面部紧致和减脂。对于面部提升,射频治疗后,待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当天即可进行聚焦超声治疗。对于减脂,高能聚焦超声(包括非热损性和热损性)可与射频治疗结合。15-20分钟的射频治疗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增强聚焦超声的机械效应,有助破坏脂肪细胞。如果先进行聚焦超声治疗,射频治疗应在一周后进行,以加速脂肪代谢和皮肤紧致。

与美塑和微针联合:如果先行美塑或微针治疗,射频治疗应推迟10-15天。射频治疗后,待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当天即可进行美塑疗法或微针治疗。建议选择具有修复和胶原蛋白成分的美塑产品。

不良反应与治理

多通道射频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相比其他能量源技术更为安全。大多数不良反应是暂时性的,且不严重。常见的不良反应与高治疗参数、治疗头接触不完全或患者未报告治疗史有关。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轻度红肿和水肿,通常在0.5-1小时内消退。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瘀斑,通常在5-7天内自行消退。担心瘀斑的患者可以降低真空强度。由于治疗头接触不完全导致的水泡和烧伤,可外用烧伤膏治疗,通常在4-6天内恢复。由于治疗是非侵入性的,无需恢复期,治疗后护理简单,当天即可进行日常护肤。医疗射频治疗需由合格医师进行,并在治疗前仔细评估禁忌症。

Acknowledgements:This consensus was discussed and approved by Zhao Xiaozhong, Li Wenzhi, Wang Hongjun, Wang Weizhen, Zha Jingdong, Wang Zhan, Zhou Liyan, Meng Jie, Liu Bing, Li Bin, Li Miao, Keung Chungyung, Tian Yanli, Chen Fuli, Yan Lei, Mo Yaging, and Hu Yang at the Reaction Experts Consensus Seminar in May 2024. Note-taker: Meng Yixin.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德大医械不对其准确性、立场性及观点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德大器械产业管家或联系电话17712584826,我们将立即处理,以保障各方权益。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