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知道和您不知道的:印花税杂谈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01:24:25 浏览量:0

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杂杂妹

近日,关于中国2023年一季度A股成交额5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8.43万亿元下滑11.26%, 而证券印花税却仅有504亿元,同比下滑52.8%的消息[1]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围观。

不少人议论纷纷,有人提出,是因为印花税征收与入库有时间差,有人提出,是由于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在征收股票等有价证券交易时的印花税仅按投资者卖出股票余额的1‰征收,而一季度印花税同比跌幅远大于A股成交额恰恰显示了大资金看好中国A股,正在战略性买入……

两者哪个更接近实际呢?

还是让我们先从印花税(Stamp Duty)的历史、现实与规则说起吧!

那场让英国后悔不已的殖民地印花税“改革”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和使用的应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收,起源于荷兰。

1624年,荷兰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拟增加税收,考虑到可能引起民众反对,于是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在众多税收应征设计者中,印花税的设计者注意到,人们在经济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凭证很多,一旦对凭证进行征税,就会财源滚滚。同时,由于民众普遍认为这些向经济书据和凭证征税,征收的对象主要是贵族、企业家,而非农民和工人、职员等小业主、受雇劳动者,所以比较容易接受[2]。

印花税方案因此中标。此后,印花税陆续被很多国家的政府采用。

印花税最初的纳税方式是:纳税人将应税凭证送到政府机关,缴纳税款后在上述凭证上加盖印花戳记,表示已经纳税。1694年,印花税传入英国[3]。英国王室开始使用收取印花税,用于支持对法国的战争。

但英国印花税制度有个缺陷,就是长期以来,英国印花税并非皇室和纳税人代表协商的产物,而是王室单方面提出的一项临时政策。在接近70年的时间里,英国印花税都是在约定俗成中,由各种文书(如地契、房契、租房合同、婚姻证明书等)的所有人拿去政府办事处盖章,同时缴纳合同面值的1%作为税款,在殖民地也不例外。

1754年至1763年,英国和法国爆发了蔓延至世界多个国家,堪称“第0.5次世界大战”的英法七年战争,于是英国继续将印花税条例法制化下来,为以后再与法国、西班牙等强国爆发战争时有广泛的税收来源。

于是,1765年英国印花税改革打破了约定俗成的“你给文书,我盖章”的原则,而是改成了帝国议会批准后的《印花税法》,其中规定:“殖民地的报纸、年历、小册子、证书、商业单据、债券、广告、租约、法律文件以至结婚证书等,都必须贴上票面为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须用硬币购买),违者将被送到不设陪审团的海事法庭受审。”

对于这项极大幅度扩大了征税范围的《印花税法》,殖民地居民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各殖民地的权利,是直接来自英王的特许而不是来自英国的议会,英国的国会里没有一个殖民地的议员代表,因此根本没有通过对殖民地加征税收的法案的权力,“无代表不纳税”成为当地居民反对课税的基本理由。

结果由此引发了北美殖民地的骚动,导致《印花税法》在两年后的1767年被废除[4]。但此举埋下了英国北美殖民地殖民者对英王的不信任,也成了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远因之一。

乔治三世泉下有知,一定到今天都对当年鲁莽地批准1765年《印花税法》后悔不已吧?

到了19世纪后,印花税也有了较大变化。1854年,奥地利政府开征印花税后,印花税纳税方式改为粘贴印花税票(简称贴花),比如上面这4张西班牙在20世纪50年代于西属摩洛哥殖民地,面额分别为0.15、0.25、0.75和1比索的西班牙印花税票。具体做法是:政府印制印花税票后发售,纳税人购买后贴于应纳税的凭证上,然后自行注销,从而完成纳税义务。

由此,世界各国的印花税票也就成了一种收藏品。

“熟悉”而“陌生”的中国印花税

东亚引入印花税比较晚。光绪十五年(1889年)9月25日,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劻为筹备海军军费,上奏朝廷:“……经费之难,几于无可设措。惟有仿照外国筹费之法,酌开一周转之饷源,庶不虞其无继。查有印花税一法,西洋各国通行,传闻美国每年征税可得美金五千三百余万元,法国征税所得二千七百余万元。中国如何仿照办理,可先试行于各口之洋商……其纸由臣衙门仿照西式,用机器制成,汇发各省,由各该督抚转饬办理,若日久行之无弊,再推广于内地。可否之处,拟请饬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悉心妥议,详细获奏。如果可行,再行遵旨试办。”

奕劻的奏折引起了清廷的重视,请德宗在奏折上批示:“下所可议。”

1896年,御史陈壁又请仿行印花税。“查印花税创自荷兰,盛于英吉利,今则遍行各州,天国无之。谓之印税者,盖令民间买国家所制之印花,粘于各项契券字据之上,以为纳税之证也……”虽然当时清廷没有立即准奏,但奏疏内容比较周详,为日后开办印花税打下了基础。同年,江苏补用道陈仪洛亦上奏《印花条议》。

于是,经过数年筹备和研究,清国自宣统元年(1909)开始,在直隶、山西、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少数省份开始施行印花税征收[5]。

1912年ROC成立后,10月,北京参议院依据前清印花税则,修订颁布了《印花税法》,列举各项应贴印花的凭证,系以有关财产货物权利转移之契约凭据为限,于1913年3月在全国施行。因税款收人不多,于1914年冬将原规定价额在10元以上的应贴花,改为在1元以上的均应贴花。1914年8月,ROC在北京的参议院又颁布了《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条例》,规定出洋护照、国内游历护照、婚书等加贴印花税票。

ROC在北京印花税法用心虽良,但施行起来还是弊政颇多。

比如ROC在北京时期,采取了将前清半私半公的军队“包下来”的做法,既没旧时皇家人事羁縻,克制军头,也无国民教育稳固士官,建立国家军队,结果各地军阀随意滥发印花,强派勒销,以至“良税反成苛政”,弄得商民苦不堪言。

1927年,南京ROC建立后,因二战和内战,全国财政陷入困境。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印花税法》一改再改,仅在二战结束,宣布全面“和平”后的1946年4月、1947年6月、1948年4月、1948年8月和1949年9月就5次修订《印花税法》[6],通过频繁修订税法肆意扩充税源,提高税率,加重罚则,加剧了KMT管制区的经济雪崩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底至12月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以下简称“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拟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草案)》和有关税法的草案,暂定了14个税种,其中就包括印花税。

1952年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通告,由该局统一颁发1952年版印花税票铜模印版,由各大区税务局自当年7月1日起印制和发行。这套印花税票以拖拉机、压路机、发电机、和平鸽和地球4种图案为主图(其中和平鸽和地球图简称鸽球图);12种面值,金额从10元至5万元不等。

1958年后,印花税因农工商业改革,被统一归入“利税”体系,故有30年不再征收,直到1988年,中国经济改革,方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颁布,再次开始征收。

根据《条例》和《实施细则》,印花税征收范围主要是合同和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前者分为0.05‰、0.3‰、0.5‰和1‰四档,后者按件贴花5元;税款可以粘贴印花税票的方式缴纳,也可以缴款书替代贴花。印花税票面值分为9种,金额从1角至100元不等。已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和抄本,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和学校所立的书据,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凭证,可以免税。

至于印花税中的证券印花税则从1990年开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起征,尔后经过多次改革,在2008年确定为单边(卖出)时征收1‰,单次交易应纳印花税不足1元者,按1元征收。

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九号公布,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印花税由此成为中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制定实体法的第十二个税种,税收法治进程又迈出坚实的一步[7]。

根据该法,印花税的征税对象为应纳税凭证,包括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证券交易4个税目和借款合同、买卖合同、股权转让书据等15个子目;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书立应税凭证、从事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外书立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计税依据为应纳税凭证所列、记载的金额和证券交易成交金额;税率分为0.05‰、0.25‰、0.3‰、0.5‰和1‰五档;税款分别采用粘贴印花税票和税务机关开具完税凭证的方式缴纳。

关于中国证券印花税的一些事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印花税开征远比证券印花税开征要早,但是证券印花税在整体印花税收入中占比十分惊人——

2016年中国首次在财政部官网公布一年四个季度的印花税收入和证券印花税总收入开始,将2016至2022年各个季度两种印花税总收入额加总可知,2016至22年,证券印花税占印花税总收入普遍多年都在50%以上,而且在2022年更是达到了62.85%,这与公共卫生事件下,个人、企业、团体线下活动减少,合同和账本生成量减少有着密切关系。

比如从2016年第一季度和去年的印花税结构就可看出,该年第一季度证券印花税收入占同期印花税总收入的57.21%,而从全年来看,证券印花税收入则下降至53.63%,说明进入第二季度以后,线下商务、差旅活动增加,故证券印花税收入占比下降,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年印花税第一季度和全年的结构变化中有了明显的体现。

特别是在2021至22年两年间,一季度印花税收入和证券印花税收入都在60%以上,一方面体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夏、秋线下活动的干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共卫生事件反复,导致大量资金只能在线上炒作证券,反过来还挤压了线下商务活动。至于2023年一季度证券印花税占比终于降至同期印花税收入的50%以下,反而说明了线下商务、生产活动在改善。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由于中国印花税是一季度收入占比高,其他季度收入占比下滑,故通过将2016年至2022年第一季度印花税收入、证券印花税收入及两项收入占全年比重同列一图即可发现,在行情平淡的2016年一季度证券印花税收入为全年的28.51%,而一季度印花税收入为全年的28.22%。其他数年一季度印花税、证券印花税收入占比皆大于25%理论平均水平。

这里体现的是一季度由于餐饮、假期、娱乐、消费都比较多,所以该季印花税收入占比高过占25%的理论平均水平。相比之下,从2012年至22年来看,中国历年一季度GDP占全年GDP比重则在20至22%的水平,低于25%的理论平均水平,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GDP中占比大头来自生产和投资,而非消费。

鉴于证券印花税在2008年以后是卖出股票才缴纳,故从同期中国证券业协会或者媒体公布的证券成交额和证券印花税对应的应纳税交易额,又可得出资金交易情况的线索——

由上图可知,每逢交易额大于证券印花税应纳税所得额(=印花税/1‰)时,就说明资金是净流入状况,市场主力看好后市,而到了两值关系相反,则说明资金在净流出。

而通过将历年中国A股总成交额除以A股总市值、再除以A股流通股比例,得出当年平均宏观换手率后,由当年总成交额除以平均宏观换手率,可得股市存量资金和股市筹资之和,再将股市筹资资金减去后,即可得历年资金存量的最大可能值。

通过计算历年资金存量值变化量,可排除因存量博弈导致的投资者频繁交易产生的印花税上升现象计算出的股市存量资金大幅流出以致超过同期理论测算的股市资金存量之干扰,且符合市场行情变化带来的直观感受。

综上所述,2023年一季度中国印花税下降、证券印花税收入也下降、A股成交额下降幅度更大,只能说明一些资金无出可去,只能进入股市重新碰运气,而投资者意兴更加阑珊,更愿意去线下消费、活出自我,叠加上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国际关系变化的大格局,对A股后市更应该保持审慎,言及大资金入市自我打气实无必要。毕竟如果日本经验有效,中国A股成交额将迎长期萎缩,就是大资金入市以后要变现时又能卖给谁呢?

好了,今天的“金钱永不眠”就讲到这里,保镖哥、妤妤姐临时有事,本妹有样学样客串一下,希望大家评论区交流时轻点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操作,盈亏自理)

注释与索引:

[1]黄靖斯:一季度A股交易额下滑11%,证券交易印花税却大降53%,数据因何“分道扬镳”?(财联社:2023年4月18日)

[2]段志清 、刘佐:话说中国印花税的由来(出口退税咨询网:2021年7月19日)

[3]Landlords News:Stamp duty around the world(Benham & Reeves:2017年8月17日)

[4]¿Cuál es el impuesto de timbre? - (htgetrid)

[5]印花税趣史:清代印花税票的来龙去脉(扶摇中国风:2021年6月9日)

[6]浅析1945-1949年,民国晚期印花税制的蜕变及中断(鸿飞指财:2022年5月30日)

[7]新中国印花税制度的发展(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

[8]财政部:一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504亿元 同比下降52.8%(同花顺:2023年4月18日)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