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教育宣布暂停营业,教培业的“泡沫”还能撑多久?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4:05:05 浏览量:0

教培业巨头精锐暂停营业了。

学霸张熙2008年1月,在上海开办了精锐教育第一家学习中心。十年后的2018年3月28日,精锐教育成功在美国上市。

上市后的精锐教育可谓是财大气粗了,一口气连续收购了8家企业,彼时精锐站到了其成立以来的最巅峰,然而危机也就此开始埋下。

再往后,跟其他教培企业一样,精锐教育也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冲向谷底。

前几天一张疑似张熙所发朋友圈的截图流传了出来。

没等人们有太多的感慨,精锐教育马上辟谣。

而张熙也发了朋友圈表示“大家放心,我没事,精锐好好的……”并且信誓旦旦称“明天会更好”。也许真的有人尤其是“精锐人”会很愿意相信明天真的会更好……

毕竟,此时的精锐已经巨额亏损、工资发不出来且股票也跌到了可能会退市的地步。

然而现实是很残酷的,美好的期待果然还是落空了。

就在张熙出来辟谣没几天后,精锐教育终于还是在其公众号发布的《致精锐学员及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表示精锐教育决定全面转型非学科业务,“并将于2021年10月12日起暂停营业”。

至此,人们更愿意相信此时的精锐教育实质上已经“倒闭”了。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教培业可以说是一片狼藉,起初导致很多教培业机构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疫情的影响。

但即便是如此,在很多人看来疫情的突然来袭也使得机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在线教育”发展契机,毕竟没人会真的相信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此大的蛋糕真的会有崩塌的一天。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不说疫情持续的影响,当今年的“双减”落地之后,教培的虚假繁荣的“泡沫”彻底破碎。

至此一些早已经勉力维持的机构只好选择退出,而规模较大的机构还在努力挣扎着。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

同为教培业的巨头公司新东方、学而思,到目前为止除了进行线下撤校区的操作之外,到目前为止关于其是否也会倒闭的问题,似乎一直都没有人太过关注,就仿佛这两家机构已经完成了“平稳过渡”似的。

很少看到有报名学而思、新东方的学生家长担心机构倒了退不了钱的问题,从家长层面来看,似乎更多家长只是在讨论线下转线上、周末转周中所带来的影响。

尽管一直以来网上对这两家机构尤其是新东方的俞敏洪批判之声从未少过,但你还是依旧能够看到在网络上有家长表示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住。

到底能不能转型成功,到底能不能坚持住,这事儿我们不好说,但仅仅只是从目前的来看,这两家机构尽管早已经“资本化”了,但面对前所未有的行业危机,他们却能够比其他巨头更能坚持,不得不说其在运营上还是有一定道行的。

事实上从普通人的角度去看,“老板早就把钱挣够了”那么是不是早点“止损”会更明智呢?

当然,也可能未来某一天这两家也会突然告知大家他们也要撤出了。

就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还是挺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来的,尽管我家孩子一直以来上的是学而思而不是新东方,但我知道新东方却更早,早到九十年代末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知道其在英语教培(当时主要是四六级和出国)上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我还是觉得新东方是真的帮助到很多人的。

面对双减后有这么多的机构关门倒闭,真的只是因为“双减”吗?

我倒是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不在于双减,而是这些机构自身运营本身就存在问题。

他们出事儿是早晚的,只不过是双减恰逢其时——加速、提前了把那些问题暴露了出来。

事实上对那些巨头企业来说,他们“成也资本败也资本”,野蛮扩张、盲目投资、今天花明天的钱……是他们自己在不停地给自己挖坑,只不过双减之前还有无数家长主动或者被动(被焦虑)一起帮他们“填”,但是双减之后这个“坑”就只能更多由自己来“填”罢了。

填不上怎么办?

只能倒闭了,毕竟在当下不可能再有资本去接盘了。

据报道,精锐教育早在双减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退费难”的问题了,而通过过去几年的疯狂扩张,精锐教育资产负债率也早就高达97.94%。

这些企业早就“引火烧身”了,而双减不过就是稍微又吹了口“气”,让火烧得再快一点而已。

精锐教育不是第一个,同样,我们也相信它不会是最后一个倒下的巨头教培企业。

当教培市场“尘埃落定”之后,当众多教育机构基本退出之后,作为学生、学生家长,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

毕竟原本的竞争在那里,并且不会因为你是否会去“躺平”就改变什么,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

学校自然也会根据双减不断提高其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但你不要忘记,受益的不仅仅只是我们自己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

换句话说就是再好的学校教育终究也只是能够保证全小孩子在同一个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但面对必然会来的“分流”“考学”,除了班级、学校本身能够提供的帮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且很多时候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家庭教育,你准备好了吗?

教培业的寒冬目前来看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封”的,作为普通家长、学生,你可以完全没必要在意这些机构的“死活”,但你必须考虑好全新教育模式、教育格局下,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孩子要如何适应这一变化。

相信我,有太多的人早已经想清楚并出发了,那么我们自己呢?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