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问四川要电,是时候谈谈转移支付了
但是必须按下这个暂停键,因为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必须让电于民。然而电力紧张还是紧张,于是拉闸限电扩展到了商业和公共设施。
于是,四川省的政府机关、公共设施、商场写字楼平均关了一半的灯,下行扶梯全停,空调也调高了不少。据说昨天成都迎来最“黑暗”的一天。
政府也大力鼓励和倡导群众节约用电。很多群众响应政府号召,为了省电到地铁站乘凉,结果被BBC逮到了,说是中国经济面临奔溃,无家可归者急剧增加……
给谁开后门呢,给特斯拉的16家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本身在四川,受到了本省拉闸限电的影响,无法给特斯拉供货。
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认为上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企业有困难,政府要出面。这才是良好营商环境的体现,这也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密码。
今天早上刚看的新闻,说是2022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
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所以拜登脱钩这是脱了个寂寞。
当然,这部分傲慢的高端上海人并不代表上海人民。年初的抗疫中,被封控在家、在方舱、在医院的上海普通群众是最大的受害者。
无论是西南的四川,还是东部的上海,都是中华家的亲兄弟。不光灾难面前患难与共,日常也是各有分工、相互帮衬。
这就是为啥我们坚决反对地域黑。纵然沿海地区富裕发达,也不能嫌贫爱富歧视内地。东部沿海地区贡献了巨额转移支付,但这不是对落后地区的施舍,更不能居功自傲。
新中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总的来说是党领导人民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是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打下了工业化的底子,第二是改革开放后,迅速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后的前三十年,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年均经济增长9.7%,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涌现了一群群的繁华大都市。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沿海地区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外有世界市场,对内有14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
很多30岁以上的朋友,对春运有着梦魇一样的记忆。春运曾经号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累计发送旅客30亿人次。
为什么会有春运,还不是大部分人背井离乡常年在外打工?这些打工者创造的价值以税收的形式留在了沿海城市,而沿海城市则不用负担大部分社会福利。
国内煤企,受到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国际煤价便宜时,兄弟省市捡便宜的买,国内煤炭价格跟着下跌,煤企要自负盈亏、自己想办法。
国际煤炭价格上涨的时候,国内煤企又要承担起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不能让兄弟省市缺煤挨冻,导致了行情好可能亏损。
最近两年煤炭价格行情也好,但是山西并未挣到什么钱,甚至还亏钱,因为要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来保供,确保让兄弟省市不限电、不受冻。
咋说呢?山西煤炭资源丰富,还能给国家奉献个50来年。可是,有些城市的煤已经挖空了,沦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比如东北的鹤岗、抚顺、阜新、盘锦,伊春,辽源,白山、七台河,山东的枣庄,河南的焦作、灵宝、濮阳,安徽的淮北、铜陵……
这时候再说东北衰落,再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再说投资不过南宋版图的风凉话,也是充满傲慢和偏见。
除了劳动力、人才和资源,中西部省份也守护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比如河南,守着千里大平原,可很多事就不能干,因为要恪守耕地红线,盖个大学城被喷成了翔。
还有安徽的黄山,要守护浙江的水源(新安江),因此不能发展工业。不过浙江安徽这事儿处理得好,浙江每年拿钱补贴给黄山。
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边还有一句,那就是先富还要带动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