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手机在内的多款产品在双十一活动期间出现价格先涨后降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17:54:13 浏览量: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今年的双十一似乎比往年更为冷清,很多人似乎对双十一提不起兴趣了,大概是因为,人们早已看清双十一价格先涨后降的套路。

据了解,起初双十一的诞生就是因为上线的物品比往日的价格便宜,而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近几年,人们发现所谓的“购物狂欢节”变了味。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在双十一活动来临之前将价格往上提,等到双十一活动开始,再将价格往下调,并宣称优惠了多少钱,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自己捡到便宜的错觉。

而这种“先涨后降”的情况,今年在手机领域尤为明显。据悉,有网友打算在天猫自营店购买华为 Mate 50 Pro,却发现该手机在双十一活动前后的价钱出现波动。在 10 月 18 日折后价为 6999 元,到了10 月 21 日(双11活动预售开启)的价格变成了7099 元,相比之下价格上涨了 100 元。时间来到10 月 24 日,华为 Mate 50 Pro的售价竟变成了7299 元,价格再次往上涨了200 元。仅仅一周内,华为 Mate 50 Pro价格上涨了300元。

(售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18 日、21 日和 24 日)

除了手机外,还有一些产品竟然还出现,经过一轮的“先涨后降”之后,价格竟然比平时的售价还贵的情况。据一位网友反映,自己之前放进购物车的一双鞋折扣完也才四百多,昨天进去一看,涨到了六百多,然后各种跨平台满减一系列骚操作鞋子的售价竟变成了五百。网友表示,要不是自己亲眼看的鞋子在双 11 反而涨价了,真不信商家是这么昧着良心挣钱。

据悉,双十一诞生于2009 年,今年是第14个年头。但在这14年中,类似先涨价再降价的促销套路依旧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对此,专家表示,商家先涨价后降价,以制造降价假象,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构成欺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

据有关部门,发布的2017年双 11 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该调查涉及16家网络购物平台,共选取了668款商品,涉及服装鞋帽、手机数码等9大品类。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从价格记录统计结果来看,将近 8 成非预售商品根本没有便宜,其中一些平台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涨价后降价、“双 11”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

对于双十一的价格乱象,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对此,专家建议,治理这类促销套路应该发挥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多方共治的作用。消费者遇到此类事件,不要忍气吞声,学会收集线索,及时为执法部门提供线索,监管部门一经查实的也一定要依法从严处理,要让不法商家感觉到疼,付出违法的代价,也能对其它经营者起到震慑作用。

最后,小编认为双十一的价格乱象还和平台搞的什么跨店满减等类似的优惠算法有关,一堆乱七八糟的合计,最后搞到消费者晕头转,建议平台对这方面提出整改,让以后的优惠政策简单明了,要是做不到就别搞什么双十一了,直接按日常售价买给我们即可。

最后的最后,你看懂过平台的双十一满减机制吗?今年双十一的玩法你看懂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下期见。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