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牛肉10块,一片娃娃菜1块5,人均150的高价火锅偷偷降级
近年来,从写进财报的数字来看,不少火锅品牌都在实施“降价”策略。2023年,海底捞的人均消费水平跌破百元,仅剩下99.1元。而呷哺呷哺旗下的湊湊火锅,人均消费也从150.9元降至142.3元。
然而,这种“降价”的氛围并不一定会反映在消费者的感受上。不少人反而觉得菜品份量在缩水,而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更能直观地影响他们的消费体验。比如,紫柠就表示,她可以接受火锅店因为经营成本上升而适当涨价,但如果不仅涨价而且菜量还越来越少,就会让人觉得过分。
火锅这一中国传统美食曾经被誉为“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但如今,动辄人均150元甚至200元的高价火锅,已经让一些打工人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火锅品牌开始面临生意不景气的困境,为了降低成本,它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菜品是不少火锅店争取利润的关键。品质较高的食材价格越来越高,但为了维持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店家往往不得不寻求其他方面的节省成本之道。例如,通过减少人工成本、控制菜品质量、提供套餐等方式来降低经营成本,以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李然是其中一位火锅店老板,他开了一家楠火锅店。在他看来,业务开始下滑的迹象从去年国庆节开始就已经显现了出来。他观察到,在天气变冷的时候,顾客前来吃火锅的数量明显减少了。作为加盟商,他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比如减少员工数量、调整员工薪酬、控制食材的采购成本等等。
火锅品牌的降价策略也反映在其财报数字中。海底捞、怂火锅等知名品牌的人均消费水平都在下降,显示出它们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然而,消费者对此的反应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尤其是当他们感受到菜品份量的缩水时,可能会对火锅品牌产生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事实上,火锅店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经营成本的上升,还包括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等。在这样的环境下,火锅品牌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