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会计的账务处理汇总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09:29:30 浏览量:0

一、工业会计的特点

需要核算产品成本,是工业会计与商业会计的本质区别。也是之所以工业会计比商业会计更难一些的原因。为了便于核算成本,会计科目与商业会计也有不同,如材料采购、委托加工材料、制造费用、包装物、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都是工业会计使用频繁的会计科目,而商业会计基本不设置。

二、工业会计的账簿有那些

一般工业企业要设总帐、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这些是必须的。根据企业需求, 一般还设置材料保管账、三栏明细账、多栏费用账、固定资产账。具体安用途分,可以分为:往来账、成本账、材料账、产成品账、税金账、费用账、资金账等。其中根据不同产品做的产品成本明细账基本上都有,往来帐也是要有的。向三栏费用明细账、税金帐等具体的根据需要来,小一点的企业基本都不设置。

三、工业会计的账务处理

做账流程:收集单据-->整理单据-->填写凭证-->汇总凭证-->登账-->结账

报税流程:上月末发票认证-->本月金税卡抄税-->本月IC卡报税-->本月增值税申报

具体根据每个阶段如下:

1、购买原材料

A、实际成本法

(1) 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3)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发票账单未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编制会计分录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贷:原材料

重新按实际成本入账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因为原材料在运输中、入库过程中都会产生费用。如装卸费、整理费、运输费、增值税等都需要计入原材料成本(小规模增值税计入,一般纳税人不需要),所以暂估入账一般情况下按经验暂估,无经验可循的可按照已明确要发生的费用暂估入账,等入库时在重新入账。

(4)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ps:运费、装卸费等入库前的费用都计入在途物资,最终结转原材料。

材料收到,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5)采用预付方式购入材料:

预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一般情况下,同一个供货商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只会出现在一个栏目中。如购买材料预付A公司10000元,等材料入库后,材料成本20000,还需支付A公司10000元。这时应付款在预付栏内提现,不再单列应付账款。具体分录如下:

预付款

借:预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入库

借:原材料 20000

贷:预付账款 20000

补齐货款

借:预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B、计划成本法

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收到,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企业购入材料,未入库,款已付(款未付)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2、领用原材料

①、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领用原材料单价的确定,可以使用、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来进行计价。计价原则一但确立,则不能轻易修改。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或者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大部分原材料是可以直接归集到生产成本,分录用上面第一个分录即可。而企业会把纸箱,不干胶,光电耦合器、机械润滑剂、需要量少成本低的原料,用作日常消耗,或辅助生产会计入到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中的原材料是无法直接归集到产品成本对象上,或者原材料金额较小,或归集成本太高,而不直接归集到特定产品成本对象上的。等月底结算,制造费用,再按制造费用的分摊方法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去。

②、行政部门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材料费

贷:原材料

③、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④、建筑施工企业领用原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工程施工

贷:原材料

3、工资的成本归集

①、工资计提(应发工资数)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车间内可归集产品的直接工人)

制造费用—工资 (辅助生产人员如电工、设备维修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②、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车间内可归集产品的直接工人)

制造费用—工资 (辅助生产人员如电工、设备维修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上面1和2可以合并处理,如果生产多个产品,生产成本明细需要分开记,除去计件工资以外的“应付工资薪酬”,按产品计件工资占比进行分配。

③、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金额

④、实际交纳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实发工资)

4、发生的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 银行存款 / 应付账款

5、计提折旧

借:制造费用 (车间用)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

营业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

贷:累计折旧

折旧费是不能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先记入制造费用,月末通过分配转入入生产成本;管理办公使用的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销售用的直接计入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用的记入在建工程。

6、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摊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实做工时或机器工时

某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该产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总额

某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费用总额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制造费用

7、结转完工入库产品

借:库存商品--XX产品

贷:生产成本--XX产品

残次品的会计处理

①、如果残次品售价不高,建议你残次品入库时无成本入库,将全部成本记入正品。销售时全额记入收入,无成本;

②、如果残次品售价较高,或接近正品,就要分担生产成本。可按估计售价对成本在残次品与正品间进行分配。

③、如果残次品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也不可能回收,则计入生产成本即可。

产品无销路再生产分录

如果是没有销路的产成品,要继续生产其他规格的产品继续销售。形式可以像材料出库生产产品一样去归集分配成本,完工后结转产成品, 会计分录考虑要有所区别, 因为产成品的贷方反映的是, 产品销售结转产品成本的。如果像材料出库一样, 贷: 产成品, 显然不太妥当。建议做以下分录,将产成品回调至生产成本 继续

借: 产成品-XX产品(红字)(原产成品名字)

贷: 生产成本--XX产品(红字) (新规格产品名字)

8、卖出产品并结转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9、增值税月末结转

①. 结转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②. 结转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③. 结转应缴纳增值税(即进、销差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④. 实际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10、计提税金及附加(月底根据增值税计提)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11、本年利润归集(可每月结转)

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成本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当年的企业所得税,只有年末需要扣除)

《2022财务管理制度范本.doc》

21个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范例, 包含餐饮、贸易、投资、食品、超市、房地产、建筑、施工、工业、科技、汽车、家政、酒店、科技类等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扫码回复:208

立即免费领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于部分文章无法鉴别有真实法定的原创者,如对版权有异议,请联系后台议定删除。

▨ 本文来源:会计分录

为什么强烈推荐先考取CMA?

以下视频来源于

CMA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点击

    阅读原文】

    免费申请CMA试听课程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