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上册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0.2课后习题详解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广西民族大学2021研]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通过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其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加以比较。
答:(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同,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的稀缺性为起点讨论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问题,把生产中人与物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完全撇开了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超阶级”超历史”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抽象地讨论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用对人与物或物与物的关系的分析代替对人与人的关系或社会关系的分析。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1)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以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为基础,从个人主义的自利和完全理性假设出发描述人类经济活动,阐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规律,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西方经济学发展了一些研究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法,特别是把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借用来研究经济问题,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些有用工具。
(2)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1)方法论个人主义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以此解读和研究许多学科。在最极端的形式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整体只不过是许多个体加起来的总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也被称为化约主义的一种形式,因为它的解释方式是将一个大的实体化约为许许多多的小实体。值得注意的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并不一定代表政治上的个人主义。
(2)方法论个人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体现: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其理论体系、基本假设及分析工具都是该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3)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性:
方法论个人主义具有非社会性、非制度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往往以“经济人”假设——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作为其范式框架,逻辑空间比较狭窄;有时对某些局部的表象问题,仅仅提供对策性、描述性的说明或数理模型。
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
答:(1)理性行为的含义
理性行为是指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会想方设法收集和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对各种可能的抉择进行权衡比较,挑选出最佳方案,以实现最大满足或最大效用。
(2)理性行为的重要地位
理性行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西方经济学最核心的命题,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3)与“经济人”假设的关系
完全理性假设与自利假设被合称为“经济人”假设。一个利己主义者是理性的,一个利他主义者也可以是理性的。如果经济学分析的个体既是理性的,也是自利的,经济学就称之为“经济人”。
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演绎法是从既有的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方法。归纳法是从众多的经验事实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方法。
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②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
答: (1)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
当经济模型数学化后,边际分析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小增量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这里“边际”就属于导数或微分的概念,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因变量的变化。
(2)正确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
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应当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简单否定,也不应该片面夸大。一方面,数学是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在经济学研究中使用数学,有助于提高经济学的分析水平,也有助于经济学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无论多么精巧的数学模型都做不到准确描述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世界的全貌,只能反映经济世界复杂经济关系的某个方面,或者说经济世界的庞大冰山之一角。
8马克思为什么把1830年以后的经济学界定为庸俗经济学?
答: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和加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趋于尖锐化,古典经济学进入后期阶段,庸俗经济学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点关注阶级剥削的问题,尤其是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而主流的西方经济学忽视了阶级问题,重点关注效率和资源配置的问题,所以称之为“庸俗经济学”。
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矛盾时,马克思运用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循环等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在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条件下,共产主义才是最优的社会形态。而无论是效用价值论、生产最优理论还是贸易开放理论等等,都是围绕如何做大经济总量,而忽视了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所以是庸俗的。
9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同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伦理道德学体系,试对斯密的思想体系加以评价。
答: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道德情操论》分别以“自利心'和“同理心”作为基本的人性假设和论证的出发点,存在矛盾和不一致(即“斯密问题”),但从内在关系上看,斯密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1)从斯密的时代背景和斯密本人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来看,“自利心”和“同理心”并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因而谈不上对立或一致。在斯密看来,自利心是对自己利益的关系,是一种天性;同理心是对别人感受的感受,是人的一种能力,可以成为分析工具但不是“天性”的出发点,它们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东西。
(2)从《道德情操论》的具体论述看,斯密从来没有否定过自利心。在第一、二卷对“他人情感和行为”的评判,第三、四卷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评判中,斯密都给予了自利心充分的重视和精彩的论述。
10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试举例说明。
答: (1)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它为我们理解世界的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视角,对其他理论至少是一个有用的补充。
(2)西方经济学无从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其原因是没有从整体视角进行分析,把经济发展仅仅视为经济自身运行结果的逻辑,甚至仅从微观市场主体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科学论断,把经济纳入整个社会系统,不仅研究经济发展的自身因素,也研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科学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钥匙。例如,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在于“高储蓄、高投资、低成本”,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节约悖论”,很难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本文旨在学习交流与经验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恒朝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