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工具——知识库在企业实施应用时的得与失
前言
管理组织知识的工具有很多,如果让大家投票,“知识库”估计会独占鳌头。
知识管理界有人曾将知识库、专家库、实践社区称为知识管理「三宝」,知识库首当其冲。
案例:
我们曾在B公司进行知识管理调研时,曾发放问卷了解员工对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需求。从下面的气泡图可以看出,无论从重要程度看,还是从优先程度看,知识库都是员工最迫切需要的功能模块。
因此,大多数企业构建自己知识管理系统平台时,最先开发的模块往往是知识库。
01 什么是知识库
知识库,英文为knowledge base/repository,顾名思义,就是存知识的数据库。
在有的企业里,有时也会用知识文库、知识仓库等词,代指知识库。
国家标准GB/T 23703.2-2010《知识管理 第2部分:术语》中,是这样定义知识库的:求解问题所需领域知识的集合,表现为基本事实、规则和组织成程序的模式,用于有关领域知识的获取、存储以及共享。
这个定义比较抽象,为了更容易理解,我给出如下的定义,非常简洁:
知识库是组织对其显性知识进行集中分类、存储、维护的应用系统。
我们知道,能够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如书籍、论文、公式、视频课程等,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具体请见笔者的文章《知识管理基础——什么是知识?》 )。
对于这些显性知识,无论是一篇轻文档,一个Word文件,一个CAD图纸,一段MP4视频,都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应用系统来承载,我们把此任务交由知识库去完成。
如同建立一个大的仓库,购置不同的货架,再要求员工分门别类,按照要求把自己的知识码放在仓库不同的货架上,等需要的时候直接去取就好了。
这种原始、朴素的想法,让组织更倾向与把知识当成一个类似于货品的“物件”去进行管理,聚焦于显性知识,投入在内容建设上。
这种致力于收集知识、使其沉淀为组织有价值的知识资产的做法,我们称之为“知识资产化”实施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内容(Content)”,主要的策略是“收集(Collect)”。
一些企业建立共享文档服务器、云盘/网盘、DMS文档管理系统、ECM企业内容管理系统等,其本质与知识库的思路是一致的。
02 知识库的收益及功能
将组织知识作为资产进行有意识地积累,其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工作结果梳理,规范化、标准化后,就能提升工作的一致性,节省查找知识时间,降低重复劳动,节约运营成本等。
这期间有许多公司尝到了甜头。
案例:
IBM自己统计的数据表明:截至2001年底,4年累积共节约资金57亿美元。每个工作日,IBM企业内部知识库的访问次数都超过65万次,并且大约有75%的全球范围内的IBM员工都使用即时信息。仅2001一年,43%的员工培训由大约4万个在线的分散式教育进行,IBM节省了超过3.95亿美元的培训资金。
构建一个好的知识库,其主要功能有哪些呢?
一般通用知识库的基本功能如下:
- 知识分类:构建组织整体的知识分类,支持多级分类,支持多维标签,支持自定义拓展与配置,能进行知识类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
- 知识子库: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子库的创建,也可以把整个知识库看做一个大库,新建的知识子库看做大库的节点。
- 知识文档:支持多种入口让用户创建知识,支持Word、Excel、PPT、MarkDown类的轻文档等,支持预置模板,支持附件上传。
- 知识权限:根据不同的角色,配置知识的浏览、创建、修改、删除、复制、打印、下载等权限,支持用户组配置,支持权限变更等。
- 知识编辑:拥有权限的用户可在线对知识进行编辑、修订、删除、发布、版本管理等,支持多人同时在线编辑。
- 知识审批:支持审批流程,允许后台配置不同的审批路由,用户可查看审批进度,审批相关的通知,可通过消息中心推送提醒。
- 知识展现:对于每个知识子库,可以通过目录树形式(或其它方式)展示具体的知识,支持多级节点。
- 知识查看:点击具体知识,可以直接浏览查看,支持通用文档格式,可在线直接预览,支持是否显示水印,支持知识的下载及导出。
- 知识搜索:在知识库页面设有搜索框,可针对当前知识库的内容等进行搜索,支持关键字、全文检索等。
- 知识互动:支持用户对知识的互动操作,如点赞、评论、分享、订阅、收藏、打分、关联、引用、举报、推荐、加精、置顶、封推等。
- 知识借阅:对于无权查看的知识,用户可申请借阅,进行审批后,赋予用户相应查看权限,可设定借阅期。
- 知识更新:可设置知识更新机制,可设置有效期,过有效期提前进行更新提示,对于没有更新的知识进行下架处理。
- 后台管理:支持管理员进行后台各种配置,例如用户管理、分类管理、权限配置、内容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统计、批量导入导出等。
当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如日中天,可是离企业真正应用尚有不小的差距。这其中最急需的就是企业自己独有的专业领域知识,这一块恰恰可以通过构建企业的知识库进行弥补。
只有企业知识库里积累了丰富的内容,才能为大模型提供更多训练的语料。只有经过企业个性化、本地化知识的“喂养”之后,通用大模型才会在企业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03 知识库的挑战与机会
许多企业在构建知识库系统后,往往毁誉参半,对之又爱又恨。
欢喜的是,终于有一个集中的地方管理组织整个的知识资产。
不愉的是,使用起来没有想象的那么方便,真正想找知识时却又找不到。
所以,知识库实施与推行,有时候困难重重,遇到的挑战也多。
首先,知识库里的内容积累产出难。
如果知识库里有好的内容,估计每个人都愿意去看。
但如果要求员工去贡献知识时,他们往往又不太情愿。
组织内也随之会出现许多的杂音,如“保业绩第一”、“没有时间”、“劳民伤财”等。
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都懂,可大家都喜欢直接拿快刀砍柴,却不愿花时间去练基本功。
如果没有前人栽树,后人永远没地乘凉。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胡萝卜加大棒。
知识库初始化的工作,最好设计有配套的物质、精神激励。
不要让雷锋吃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同时,需要把知识梳理、知识开发、知识萃取等工作安排进个人的工作绩效考核当中。
知识管理就是必须要做的工作项之一,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其次,知识库与日常工作是脱节的。
对于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工作是工作,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
员工大多迫于组织要求,被动地在事后找补一些知识上传知识库,应付差事罢了。
知识库与日常工作还是两张皮。
知识管理成了额外的、不增值的工作,因此员工心里会不情不愿的。
幸好,有些企业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将知识的生产、使用与日常的工作尽量关联起来。
一方面,让知识生产线上化。
例如通过预制模板、智能内容生成、多人协同编辑、快捷分发等功能,吸引用户直接在线创建内容,工作过程之中完成沉淀,避免二次上传增加的额外工作量。
另一方面,强化知识智能伴随。
在员工日常的工作台上,尽可能通过智能提示、智能推荐、智能助理等手段,提高知识的复用率,增加对工作的直接支持。
当然,这都需要人工智能AI技术的加持,才能够让知识库如虎添翼。
再者,知识库与业务好像比较远。
毕竟,组织的知识库往往大而全,涉及到诸多业务细节时,可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这就必须基于业务场景,深化到团队级的知识管理。
只有具备了细颗粒度的知识内容,并有机嵌入到业务流程之中,这个问题才可能被解决。
现在许多企业其实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始尝试把知识管理与业务进行深度绑定。
我们现在做的许多项目都与此有关,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法论,可称之为面向业务的知识管理(Business-oriented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BoKM)。
我们定期推出的中国知识管理「四季」研修班公开课上,还专设了BoKM主题的课程。学员们给予了积极的反馈,认为干货满满,对他们回企业指导业务团队进行知识管理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感兴趣的可以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
后记
当然,知识库不是万能的。
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除了知识库,还有专家网络、实践社区、知识问答、知识地图、知识图谱、知识百科、在线笔记、学习培训、创意管理、情报管理、知识萃取、事后回顾、标杆学习、引导画布、私董会、讲故事、同行协助、世界咖啡、知识集市、知识审计等。
每一种工具,都有其最佳的适用场合,都有其独到之处。
技多不压身!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全面学习、掌握好这些工具及技术。
在古龙小说《七种武器》里,前六种武器分别是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与霸王,但最可怕的是第七种武器,却是一口陈旧平凡的箱子,可根据不同场合瞬间组合成为最厉害的武器。
所以,我们也需要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随需组合成最合适的武器。
古龙书中的七种武器,不仅仅是实物,更代表了笑、诚实、自信、仇恨、勇气、不放弃与戒骄戒躁!
那我们妙用各类武器时,是否也会逐步体悟、找到这些工具背后所代表的本质呢?
备注: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当下的认识,不够究竟圆满之处,请多指教斧正。自利利他,如果觉得小作文还不错,可能对其他人有点帮助,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