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赋能基层农行支付清算的探索
□中国农业银行宝应县支行课题组 吕 琳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创新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支付清算体系的底层架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银行基层网点作为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其支付清算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具有特殊战略价值。
在传统支付清算体系中,县域及以下地区长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真空。当前,涉农电子支付交易失败主要源于网络覆盖不足和系统兼容性问题。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支付”特性有效突破物理限制,这种技术革新不仅实现了支付方式的升级,更重要的是重构了资金流转的时空逻辑。
涉农资金清算效率的提升更具革命性意义。传统涉农补贴发放需经过财政专户、代理银行、基层网点等多级清算环节,平均耗时3—7个工作日。通过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现“申报即到账”,这种点对点价值传递模式,正在解构原有的层级化清算架构。
目前,有的基层农行已将数字人民币账户与农产品溯源系统对接,实现“交易即结算、结算即确权”。这种创新使供应链金融授信周期从15天缩短至72小时,不良贷款率下降2.3个百分点。此外,传统涉农支付存在的伪造存单、票据诈骗等风险,在数字人民币体系下得到根本性遏制,这种基于密码学技术的安全机制,重构了农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数字人民币在基层农行的深化应用,本质上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基因级改造。这种变革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持续创新,更呼唤制度设计的系统跟进。未来三年将是关键突破期,课题组建议从三个方向重点发力:构建涉农场景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分层分类的监管沙盒机制,完善农村数字金融教育体系。唯有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共振,才能让数字人民币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融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