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大户3500亿抄底,到底是谁瞎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3:02:02 浏览量:0

当很多人都只看到利空,看不到利好的时候,就是捡大便宜的时候。

周五全球暴雷,哪还有利好?实际对于大A来说是有的。

一,狗大户猛投3500亿

8月1日,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跟中国金融机构签署了6份、总价值高达500亿美元(超过3500亿RMB)投资协议。这事儿很牛,但在国内好像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但这也符合熊末的特点。

PIF的资产管理规模现在大约9250亿美元,仅仅比我国的主权基金少30%,排名世界第五,妥妥的狗大户PIF的投资方向,以往一直是欧美日韩,2021年之前对我国的投资是120亿,之后3年加了100亿,年度增速30%并不慢,但这次一下子猛增2倍多。

难道说,就我们知道咱经济增速下滑、通缩、内卷、房地产不景气,狗大户的基金经理都是瞎子弱智?

难道说,PIF的动作,就不会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PIF只是一个缩影。美联储强力加息、尤其是大毛二毛干架之后,世界、尤其是欧洲资本的流向主要有两个。

金融资本的流向是美国。

产业资本的流向是中国。

产业资本是实体,所过之处工业繁荣;金融资本是虚的,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二,装睡的机构不用叫

那你说A股市场是真看不见,还是故意装看不见呢?

实际上,市场里,机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其他资金只是从属地位,当机构资金为了自身利益,选择性失明的时候,就算你能看到利好,也照样一买就套。

当然选择性失明不是真瞎,装看不到的背后,机构未必没有动作,只是他们的动作被其他资金的跟风行为所掩盖,使得他们可以浑水摸鱼。

所以在纷繁的交易中区分出机构行为,尤其重要。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投机客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在很多股票里,机构如果是放弃态度,有利好也不见得去做。

如菜百股份,由于6、7月月以来,金价屡次创新高,对于市场认为,对金饰、宝石等也会是利好。业绩上看也确实如此,菜百股份业绩增长16%不算差吧,并且该股的股价此前一直处于调整阶段,没有上涨,所以也根本不存在利好被提前消化,8倍市盈率也不能说贵吧,仅看走势和基本面,更容易得出该股在6月底、7月初的时候,会见底反弹的判断。但结果是,「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消失状态,说明机构本身就是放弃的态度,不出意外,上周又创新低。

反过来讲,机构愿意,积极参与,坏消息出来都能当做利空出尽来炒。

比如海南椰岛。该7月2日因集团子公司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被通报批评,这样的股票在当时6、7月的市场环境下,是很难持续反弹的。而当消息公布之后,其后两天内股价确实下跌,但用系统去观察,却能发现「机构库存」数据一直持续,随后一段时间,股价虽然没涨,但由于「机构库存」数据依旧持续,说明哪怕利空不断,但机构还是在积极参与的,这就是出利空也无视了,结果在之后,股价也是涨上了。

我之所以用「机构库存」数据,也是因为行为要看的精确,说穿了就是要看的多。好比说某位领导看人看的准,原因就是人家早已阅人无数。行为数据抓取、比对、分类需要时间的积累,而「机构库存」这个数据,已经是累积十几年的结果了,所以就更为可靠。

那么,接下来还有哪些国际巨头,真金白银看好我们,我也是一直盯着,只要他们一有动作,我文章里就会讲到。大家关注我的内容就行。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