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21:30:15 浏览量:0

本书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知名的公司争夺战——对美国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争夺战。四个竞标方参与了竞争,KKR公司最终以250亿美元取得胜利,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书中提供了高水平公司金融操作的具体细节,全面展示了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取得和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这是一部精彩的华尔街商战纪实巨著,是每一个公司管理者和对华尔街金融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的之书。

1

作者与作品介绍

·布赖恩·伯勒(Bryan Buffough)是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名利场》杂志特约记者,他曾三次荣获金融新闻界的杰洛德·罗布奖。

·约翰·希利亚尔(John Helyar)是彭博新闻社专栏作家,曾在《华尔街日报》、《财富》、espn供职。

·《门口的野蛮人》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杠杆收购案,用纪实性的报道记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前因后果。四个竞标方参与了竞争,最后KKR公司以250亿美元赢得了胜利。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RJR)收购案是一部精彩的华尔街商战纪实巨著。

2

专业名词解释与背景介绍

(1)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是企业并购的一种。之所以叫杠杆,是因为这种收购方式比较特殊:准备收购公司的新股东只出少部分资金,但会让被收购的公司大量举债,随即将借来的钱交由老股东买断。从理论上讲,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老股东可以出售他们的股权获得现金,新股东可以低价收购一家公司,因为他们已经使用了他们的债务,银行和借钱给新股东的债券买家有了一个安全的投资项目。

(2)要约收购与恶意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向被收购的公司发出收购的公告,待被收购上市公司确认后,方可实行收购行为。这是各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收购形式,通过公开向全体股东发出要约,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要约收购是一种特殊的证券交易行为,其标的为上市公司的全部依法发行的股份。

·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其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恶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

(3)垃圾债券即垃债券,是指主要由信用等级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的债券。由于信用等级差,发行利率高,此类债券具有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的特征。(评信级别在标准普尔公司BB级或穆迪公司Ba级以下的公司发行的债券。垃圾债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其他债务工具的利息收益,因此垃圾债也被称为高收益债(high yield bonds),但其风险也高于投资其他债券。)在80年代的杠杆收购中,使用垃圾债券也是常用手段之一。

(4)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一般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是在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时进行,但企业上市发行时,也会需要事先进行尽职调查,以初步了解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企业在并购时为了尽量减小和避免并购风险,在并购开始前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是十分重要的。

2

专业名词解释与背景介绍

·四个竞标方参与了这场杠杆收购公司争夺战,分别是“管理层团队”、“KKR公司”、“第一波士顿集团”、“弗斯特曼佩雷拉公司”。而我们熟知的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等知名金融机构也参与其中。

本书是基于1988年10月及11月作者在《华尔街日报》上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争夺战的报道完成的。《华尔街日报》为新闻从业者设定的真实、准确和出色的标准,也是我们挖掘这些公众事件背后故事的初衷。

本书中95%的材料来自于1989年1~10月我们在纽约、亚特兰大、华盛顿、温斯顿-塞勒姆、康涅狄格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进行的100多场采访。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在《华尔街日报》工作的时候结识了不少人,因此能够长期采访这场收购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以及一些次要人物。只有少数几个人谢绝了我们的采访。

我们首先采访的人是那些胜算概率较小的竞标者,如波士顿的马赫,还有在纽约办公室和私人飞机上接受了我们采访的弗斯特曼先生。在KKR公司,我们先集体采访了克拉维斯、罗伯茨和雷切尔,之后又对他们每人分别进行了超过20个小时的采访。在一场火灾之后不久,KKR就搬到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之前在纽约的办公室,所以大部分的采访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克拉维斯本人就接受了六次录音采访;除有一次外,其他几次都是在原来约翰逊办公室的前厅里进行的。约翰逊是 后一个同意接受我们采访的。他的这种情绪我们能够理解,毕竟他经受过公众的猛烈抨击,不想再招来什么是非,但 后他还是接受了我们一对一的采访,前后总共长达36个小时。我们在他亚特兰大的办公室里完成了几个全天候的采访。约翰逊在那里抽着小雪茄烟,穿着运动衫,也没打领带。此外,我们一个漫长的夜晚采访是在他纽约的公寓里进行的。当时,约翰逊穿着一条灰色、印着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标志的球裤,和我们一边吃着比萨、一边喝着啤酒。

由于被采访者的配合,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的对话。出于需要,这里有时可能会涉及一个被称为“选择性记忆”的概念。正如肯·奥莱在《华尔街上的贪婪和荣耀》一书中指出:“没有一个记者能够准确无误地再现过去发生的事情。记忆有时会捉弄被采访者,特别是当这些事情的结果变得明朗的时候。报道者为避免差错会核对各个线索,但读者和作者都有必要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

我们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记述那些关键性的会议时,我们通常有机会采访当时每一位与会者。一般情况下,这些会议都有八九个参与者。如果他们的回忆出现重大出入的话,我们都会在行文或脚注中标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读者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杠杆收购对美国经济影响的论断的话,他们将感到失望。我们认为杠杆收购对一些公司很适用,而对另一些公司则不然。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来说,大家要知道这场杠杆收购是时代的产物。在很多情况下,它的成功与否不是3年、4年、5年甚至7年之后就能见分晓的。本书记录的只是这场杠杆收购的诞生,而在我们写作的时候,新生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还不满一岁。这个婴儿现在看起来很健康,但要对它的 终命运做出评判为时尚早。

在此,我们要感谢《华尔街日报》的主编诺曼·普尔斯丁,因为他批准我们专心于本书的写作。我们对Harper & Row出版社的编辑理查德·科特表示感谢。他的慧眼和自始至终的鼓励帮助我们出版了本书;此外还有他的助手斯科特·特兰内拉。罗兰·尚利将我们的书介绍给了出版社。我们的代理安德鲁·威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脾气暴躁,他的同事德博拉·卡尔为本书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华尔街日报》的史蒂夫·斯沃茨在叙事写作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和这场收购的许多参与者也为本书提供了照片。此外,我们还要感谢1988年担任《华尔街日报》亚特兰大分社主管的约翰·休先生。他不但同意约翰·希利亚尔调查研究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而且在1989年担任《南岗哨》杂志编辑时,又批准约翰·希利亚尔先完成本书再继续开展本职工作。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出版也离不开我们的妻子默默无闻的支持。贝丝·莫里斯身兼二职。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员工,她是批“发现”约翰逊的人,而且她还按照年代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事件整理成写作资料。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约翰·希利亚尔因为采访出差或写稿原因长时间不能陪伴在她身边,她也毫无怨言。同样地,玛拉·布罗夫是本书初稿的位读者和文字编辑,并且不断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支持,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本书的成功离不开她们的建议和指导。

……

长按二维码进微店购买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