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老干妈”还能坚持多久 1931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6 03:34:15 浏览量:0

“老干妈”可能要败在俩儿子手里

邹蓝/文,图

最近我看到一篇深度报道,被两个儿子“坑”了的陶华碧 还能不能挽救老干妈?

事由是,老干妈的俩儿子,在老干妈前两年脱手一线管理经营,交给小儿子李妙行过后,小儿子把事情搞砸而不得不再度披挂上阵,但在疫情特殊商业环境和网商夹击中,困难不小。因此财经人士有此文分析报道。

我近十年来,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前几年在汕头大学商学院作过一场专题报告,也在浙江大学的家族企业传承方面一个年会上也就此做过发言。老干妈是贵州重要企业,也是全国性有影响企业。在地域上我对贵州也比较关注,在2007年到2017年,作为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在贵州参与一线公益即乡村教育(主要是乡村教师培训)和留守儿童等方面,有十年的经验。这期间基金会还协助腾讯的新乡村行动在贵州的公益项目3000万元资金落地,包括雷山县的职业培训大楼,以及黎平县岩洞乡铜关村的侗族大歌民俗博物馆两大硬件项目。

从“老干妈”近几年的情况看,老干妈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倒没有对老干妈企业造成物质上的损害。其在昆明房地产行业参与的项目烂尾,因为是老干妈的儿子身份这一无形资产提升了当初购房者的信心,烂尾后则也因同样原因, 损害了老干妈的无形资产

如果没有二儿子李妙行的不妙行为,无形资产方面的不利影响倒不至于过分影响销售。但是老二作为51%的控股股东对产品基本配料贵州的辣椒调整为成本低口感也有差异的河南辣椒,影响了老干妈辣椒酱的传统口感,被消费者察觉配料质量下降,口感也有不同,则营销就受到了相当影响。以致于老干妈急的赶紧再度出山。这俩儿子真不省油,一个在外围攻击,另一个在内部开门配合, 削弱老干妈产品的质量和营销阵地,老干妈产品的一众竞争者有了攻城的缺口。

以前就有业界分析说,老干妈产品的定价,是国内同类产品的标杆。这个定价使得老干妈的竞争者难以高于或等于老干妈产品的价格销售。因为同样的价格,老干妈有很大无形资产和影响,小品牌凭什么卖到老干妈的价格?而低于老干妈产品的价格,则竞争者的产品销售利润可能就比较低,难以从市场获得足够支持来扩张发展。

李妙行的妙行,在于将老干妈的质量价格比降低,给竞争者腾出了空间。因此,对老干妈企业造成实质损害的是二儿子李妙行。

从时间线来说,2014年的三个股东,老干妈1%,老大49%,老二50%。这年老干妈将1%给了小儿子。小儿子掌控了老干妈企业。

2015年是李妙行正式掌权的第一年,网上开始出现消费者对老干妈产品的味道吐槽,称口感大不如前。经销商的解释是,老干妈以前用的都是12到13元一斤的贵州辣椒,现在换成了7元一斤的河南辣椒。

吐槽变成了销售势头下降。深度报道说,2016-2018年,老干妈的营收分别为45.5亿元、44.47亿元和43.28亿元,缓缓下滑。2019年、2020年,老干妈一度复苏,营收突破50亿元。而在2022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里,老干妈却首次掉出了十强,位列第十一名。42.01亿元的营收,也相比上一年直降12亿,跌到了2018年的水平。

李贵山就不说了,报道都说,他持股49%,算小股东。他弟弟持股51%是控股股东。再加上李贵山热衷金融和资产运作,因此他不介入老干妈的实际运行。 阅历和经历有限而热衷资本运作和金融的二代,结果都不怎么样。国内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山西闻喜县钢铁巨头李海仓被害后,其儿子急忙从澳洲回国接班。结果因为热衷资产运作和股权交易,证券投资。从实体企业抽调资金进入股市,没几年几百亿亏光而成为老赖,猫了好几年销声匿迹而成国家黑名单上的老赖。只有当年风光娶了小明星的八卦还在坊间流传。李贵山也是类似结果。

二儿子李妙行,我看是鼠目寸光。只想着放弃成本比较高的贵州辣椒,改用比较便宜的河南辣椒以控制成本,有助于维持利润率。他以为只要用老干妈的牌子,消费者就肯定会认账。他算盘打错了。合格品与二等品,等外品的差别,老客户是察觉得出来的。而老干妈的核心客户群,就是这样的多年老客户。不过站在李妙行的立场上,他的算盘也可以理解。51%的大股东,总利润的51%是归他的。算营收42亿,利润率权算2%,那就是8400万。如果把成本降低2%来算,那么一来一回,他就多拿8400万。

李妙行不知道 地球离了谁,离了什么都照样转?红塔山,因为字国瑞瞎折腾伤了元气。等云南省领导层发现不妙,抽调柳万东和姚庆艳取代字国瑞,无奈湖南以及各地烟草推出的强势品牌已经分食掉了原来红塔的部分失地。当年老柳老万上任邀请各方人士到玉溪开会听各方意见,我也出席了该次会议。红塔尽管还是知名重要品牌,却也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市场地位。再说,娱乐界动辄几千万粉丝的流量明星吴亦F和李易F,被警方拘留时,还有死忠粉要集资挽救其偶像,还不是照样凉凉的了?甚至可以挖苦说,老干妈缺了李妙行照样行,还可能更好。

如果他在保持原材料和口味不变的前提下,能从其他方面控制成本降低2%,那是两利。因为这能进一步加宽老干妈产品的护城河。而降低老干妈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无疑是开门揖盗,给老干妈的竞争者提供了便利。想多挣几个钱,反而危及了企业的根本和自己的短期和长期利润。李妙行的行为,不仅不是妙行妙招,而是蠢招。

老干妈2019年重新披挂上阵,终不是长久之计。陶华碧1947年出生,到第一次卸任的2014年是67岁,重新出山则是72岁,2022年则是75岁。她最多还能挺五年。李妙行年龄不详,应该是70后。就算1972年,现在正好50岁。他正在年富力强的年龄段。要是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老干妈终究会转到他的手里而再无老娘能出山挽回颓势。到那时老干妈在线下和线上市场都陷入红海而泯然众生。

依我看,李妙行在老妈重新出山这几年内应该做的事(如果他想继续执掌老干妈的话),那他应该到老干妈生产一线各道工序流程各干半个月一个月,了解熟悉其原材料收购到生产,销售以及物流的全过程,看看流程的合理化还有多少余地,工作效率生产效率是否还有提升的余地,哪些流程人浮于事,哪些流程人手不够。此外还要到主要区域市场去跟经销商交流摸清区域市场动向。在此基础上,考虑将来是否一定要固守老干妈的不贷款等原则。红塔在褚时健手里就是出资扶持重点烟草产区烟农的生产过程的,因为这能保证红塔的原材料质量。这也是需要巨大资金量的。如果贷款,则肯定需要向金融分利。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原材料质量保持的前提下,应该有可能控制未来的成本上升势头,长远来看,对原料基地和农民,对老干妈企业都有好处。而且也算加宽了自己护城河的宽度。

而且与银行加大合作,也等于是给企业为下雨天备了一把伞。至于上不上市,可以再说。 一般而言,实体经济企业家,都玩不过产权投资界的低管,中管,更玩不过高管。中外多少例子。还不说老干妈李氏兄弟金融和股权产权投资方面都是知识不够。

就全国来看,家族企业创业一代向下一代移交和传承,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成了迫切问题。但是,这依然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因为成功案例不多。况且疫情以来商业,投资环境都有了大变化。

2022/10/30,2022/11/2

丽江,黑龙潭

贵州黎平,地扪寨

贵州雷山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