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鱼说球》暂时停更,朋友们后会有期!
凡事皆有始终,有开始,就有结束。当然,也可能只是暂别。
去年9月18日,第一期《 阿鱼说球》节目上线。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现身说法”,给腾讯体育运营团队的小伙伴们、给腾讯体育号的创作者们打个样,证明两件事:
(1)这是一个“是金子就能发光”的伟大时代,每个内容创作者都有能力去拥抱“视频化”,从“写文章”到“做视频”真的没那么难,只要愿意动手做起来;
(2)虽然如今的视频消费市场被小视频、短视频通杀,只要创作者足够用心,哪怕是7-10分钟左右的中视频、主打核心体育用户的“硬核”内容,也一样能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观众。
转眼8个月过去,《阿鱼说球》每周五准时上线,到今天已经做到第37期。从结果来看,前面的两个目标都初步实现了。
从内容来看,通过创作这档节目,今年完成了几个相对成功的预测(可能最后一个争议很大,但我有限定条件):
1、去年12月,预测勇士至少保住西部前8;
2、今年4月,精算湖人最后20场,预测湖人难逃附加赛;
3、去年12月,预测哈登需要找个比他更强的老大,只能去篮网;
4、去年10月,预测杜兰特“事实意义上”掉出联盟前十,即:就赛季整体表现而言,无法入选最佳阵容一二队或MVP评选前五。
从效果来看,前36期节目的累计播放量超过6200万,期均超过170万,已经相当满意了。
也因此,到了一个可以暂时离开的时候了。
离开,不是因为懒惰、疲惫或者厌倦。事实上,每做新一期,我都像是要去准备一篇4000字的论文一样认真,要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和主题调研,要在九十点钟下班回家的通勤路上思考逻辑结构,要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内完成文稿写作、场景布置、个人妆发(就是沐浴更衣)、视频录制、节目粗剪等全流程,是挺累,但依然乐此不疲。
离开,是因为在职业生涯的这个节点上,我有了新的使命,新的责任。我的工作和生活,也被这些新的使命和责任彻底改变。我需要主动走出“舒适区”,进入“恐慌区”。
昨天,不少朋友在朋友圈为前贝壳创始人左晖的去世而默哀、致敬。一个多月前,我恰好刚刚读完“得到”总编辑李翔对左晖的长篇访谈《 详谈01:左晖(做难而正确的事)》,受到很多启发。特别是书名,“做难而正确的事”,一直记在心里。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正确解读,应该是“做正确的事,哪怕它很难”。不是为了“难”才去做,那个可能是有自虐倾向,而是“正确”的事通常都很难。但再难,也要迎难而上。
“做难而正确的事”,这句话的精神源头,可能来自这样一本书——《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对眼下的我来说,“做节目”、“写文章”或“个人创作”这些已经被自己多次证明过的事情,无形中已经变成了“小事”。人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资源都很有限,在职业生涯的这个节点,我需要更聚焦在“大事”上。
暂时停笔、封麦,世界上可能少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篮球写手,但如果有机会做一些更大的事,让自己能够继续学习、继续成长,有机会去推动一些事情、改变一些事情,让更多人可以因此而受益,这波我觉得不亏。
我依然是个终身创作者,依然会坚持创作、持续输出,但关于篮球,我感觉确实已经写得差不多了,是时候暂时告一段落了。
这个公众号已经写了8年,看到这里的朋友,无论你是从哪一天开始关注了这个账号,都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我说过很多次,一个优质的公众号就是一个筛选器,筛选沉淀之后的,都是气味相投的真朋友。再一次感谢你的默默陪伴,写文章的我是最快乐的我,希望看文章的你也是一样。如果你觉得这个公众号,这档篮球节目曾经给你带来过一些安慰,如果你能在留言里说一句“阿鱼加油”,我会非常开心和满足。
也借这个机会,向一直以来先后支持《阿鱼说球》节目创作的小伙伴们表示感谢:唐品、杨滔、孙越、张一斌、冯小、孟繁嘉、山丘、从一打到五、李贺林……排名不分先后,友谊地久天长。感恩能拥有像你们一样最好的合作伙伴,有机会与你们在一起有过这样一段共同经历,是我莫大的福气。
我还会继续写作,未来的输出会转移到另一个公众账号“ ”( 可点击进入 ),或者是我的个人生活视频号“阿鱼”,内容更多聚焦在读书、学习、思考、记录、分享上。这个公众号是我的一个自我训练工具,也许对你也有些参考价值。我依然相信,成长与年纪无关,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终究还是没能做到100期,数字停在了37上。也挺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干就完了。
朋友们,祝大家季后赛看球快乐,各自珍重,有缘再见!(也许忙过这段,又杀回来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