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集团等拒不支付超3.3亿被法院发悬赏令,曾经的粮油巨头如何走到这一步?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8:30:41 浏览量:0

西王集团暴雷始于2017年,2019年就经历过一次破产危机。其实这些年西王主营业务还算可以,但财务上的莫名操作让其走到了如今这一步。

西王的财务莫名操作,可以概括成三点:早期盲目担保,接着高风险发债,以及高成本资金使用。

1 早期盲目担保

西王集团成立于1986年,以玉米加工和特钢为主业,从一家村办民营企业走到旗下拥有3家上市公司、1家财务公司和4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列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79,提供了国内市场85%的药用葡萄糖、50%的食用葡萄糖、95%的果糖和60%的玉米油的粮油行业巨头可谓传奇。

但是传奇之路上隐患着实埋了不少,尤其是其与不同发展阶段的“兄弟单位”相互担保,给企业的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风险,当这些“兄弟单位”经营不善破产了,那西王集团也得被连累。

西王集团很早意识到这点,为获得解除担保关系所需的巨大资金,西王大规模企业债券,至2017年时债券发行总规模达到186亿元。但最后剩下的本地另一家巨头—齐星集团却在解除担保前暴雷了。这直接把西王拖进了第一次破产危机中。

2 高风险发债

如果说和“兄弟企业”相互担保,是因为发展早期集团领导缺少专业财务知识,还有地方政府一些帮助兄弟企业发展的“任务”要完成。那西王集团的债券发行操作可就是在找不出别的理由了。

西王集团为解除担保关系,在2019年前多领域的扩张所发行的企业债中,大多有交叉违约条款,即只要西王集团对其他债务有违约行为,则本协议亦将视为违约。也就是说只要西王集团一笔债券还款迟了,那就等于其他尚未到期的债券也全都被视为违约。

该条款一般来说只有一些信用较差的企业才会用,西王集团当时的信用很好,企业盈利情况也不错,为何会同意加入交叉违约条款的债券,这就是个谜了。

但迷归迷,真出现一次违约,要命可是真的。

齐星集团暴雷是因为为其担保的西王集团财务紧张,而大量交叉违约条款债券就让财务紧张变成了财务暴雷。2019年西王集团出现了债务违约、股价暴跌、评级公司下调信用等级、部分银行抽贷150亿等情况。当时山东省、滨州及邹平市委市政府为了挽救西王集团可谓费尽全力,成立了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工作专班;联合设立30亿元重点企业发展基金,置换西王食品质押股票;帮着西王和债权人反复沟通。

最终通过风险巨大的"司法和解"模式,让债权人们同意了西王的债务延期与债转股的方法,避免了西王早早破产。

3. 高成本资金使用

西王集团内的财务体系一直以来有个谜团:

一方面其账上趴着大量的资金不动,或只吃少量的利息。

另一方面,其又以7%以上的年化成本去大量贷款。

以集团旗下最大的上市企业西王食品为例:2018年~2022年,西王食品每年有超过10亿的资金趴着西王财务公司账上,平均利息收益率仅为2.22%。而这5年西王食品又以平均利率7.33%的代价去贷款和融资。

这相当于每年白白的浪费2-3亿元的利润。

这种操作当然被广泛认为有猫腻,市场分析猫腻主要有两种可能:

一是西王集团用上市企业融资,而上市企业的资金则拿去支持集团下的非上市公司发展,属于将较高的融资成本转嫁到了上市公司所有股东身上,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是西王集团将上市企业利润,把资金转移给关联企业,从而接着叫穷,继续赖上一次破产危机时产生的延期债务。

到底是哪种猫腻还要以后披露出更多信息才能了解。

被执行超30亿!深陷财务风波?

引言:收到深交所问询函的公司不少,连续三年收问询函的见过吗?昔日“粮油大王”如今营收连降,创始人被强制执行,“玉米油第一股”的春天何时到来?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昔日“玉米油大王”西王食品连续三年收到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后,6月23日又被强制执行30.43亿元。

图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而西王集团旗下的另外两股中,西王置业已跌成“仙股”,而西王特钢去年9月就已经停牌了。

图源:东方财富

截至6月21日,西王食品仍有11笔股权质押案,近半股份遭到质押,曾经登上富豪榜的董事长父子被列为失信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继去年大股东西王集团持有的61亿股权被冻结后,今年多家子公司又惨遭冻结,年内要还的债务接近8个亿!坏消息连连不断,这家民营粮油巨头真是多灾多难。

图源:金融虎网

不过奇怪的是,西王食品这边大量债务即将到期,那边账上却仍然有巨额现金,今年一季度算下来负债率仅仅只有43.6%。账上有这么多钱却还要大举借贷,这是怎么回事?

被执行超30亿

连年亏损还要大存大贷?

从财报来看,2023年西王食品归母净,扣非净利润达到2677万元,相比上一年直接爆增104%!

图源:西王食品年报

相比之下,西王食品2023年的营业总收入比去年少了接近一成,为54.9亿元。

2022年西王食品可是亏损超过6亿元,下一年就在营收少了接近一成的情况下扭亏为盈?

图源:西王食品一季报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更是离谱,归母净利润转负为正,暴涨至5085万元,同比增长超过220%,此时营收却同比下降8.6%,也是接近一成。

营收下降一成利润却暴涨,从年报到季报都这样就显得不太正常,难免让投资人心生忧虑,也难怪深交所会向西王食品递问询函,要问清楚增利不增收的原因。

事实上这不是西王食品第一次收到问询函,最近三年深交所每年都会针对西王食品的年报发问询函,甚至还有二次问询!

要知道深交所向一家公司发问询函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更别说连发三年问询函。

图源:东方财富

问询函一出,西王食品的股价便大幅度缩水,从5月22日的3.3元暴跌至6月24日的2.27元,足可见股民们对这家公司的不信任。

不过更加奇怪的是,西王食品的“大存大贷”现象非常严重,明明账面上存有大量现金存款,却又同时存在大额贷款。

图源:东方财富

2022年,西王食品账上的资金有15个亿,而到了2023年更是超过17亿元。

与存款相对应,西王集团的短期负债也高得惊人,2022年达到11.6亿,2023年仍有10.5亿元,其一年内要还的债务接近8亿元,比22年多7.46亿元!

图源:东方财富

这些资金去哪里了?大部分都被塞到了大股东的财务公司里吃利息。

而可见的是,这些钱产生的利息显然比要还的利息低,更别说还要算上财务成本。一存一贷算下来,西王食品一通操作还亏了不少钱,“大存大贷”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图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股民眼中,“大存大贷”透露着一股危险的气息,毕竟曾经的康得新就是一家“大存大贷”的明星企业,从账表上看公司的现金足够还债,到了还债的时候却发现账上的大量现金早就不翼而飞。

图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而在康得新之后,康美药业也出现了“大存大贷”的财务造假案,账上近300亿资金凭空蒸发。

上市公司里,能有多少家市值能达到300亿?康美一个造假案消失的钱就不知道超过了多少上市公司的市值,整个股市一片哗然,影响多么恶劣可想而知。

来源:深交所问询函

股民们对西王的偿债能力深感不安,也难怪深交所要连年向西王食品的资金问题递问询函了。

营收不利,债务缠身,还因为增利不增收和大存大贷遭受质疑,西王食品的情况可不太乐观,这家粮油巨头为什么会从明星企业沦落成今天的样子?

昔日食品加工巨头

连栽两个大跟头

在财务出现问题之前,西王集团还是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

“玉米油大王”成立于1986年,创始人王勇在创业前是西王村的村主任,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山东,他就带领着村里的大伙建厂创业,想要改变村子一穷二白的窘境。

刚开始西王集团的生意还只局限在用棉花籽榨油,不过在赚到了钱后,王勇看到了玉米加工行业的巨大空白: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说干就干,王勇花了50万元购买了玉米淀粉生产甘油的专利,开设了新的生产线。

作为国内第一家玉米油生产企业,西王集团的发展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当年刚拿到技术就因为原料涨价遭遇大规模亏损,企业差点破产。

好在王勇保住了企业,在专家的帮助下成功生产出玉米淀粉糖和玉米果糖,还建立了一条全产业链。

西王糖业也被称为“中国糖都”,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手里握住了核心科技,稳坐产业第一把交椅。

想到生产中的能源可以循环利用,王勇又向重工业进军,与中科院合作落地了西王特钢,在生产玉米糖时产生的副产品玉米油也为西王集团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后来2011年西王集团成功借壳上市,一度发展成为中国玉米油第一股。

带领大伙的王勇也担任了西王集团的董事长,还当选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山东人物”。

凭借着西王集团的成功,王勇的家族也以214亿元的财富成功登上《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第80名,后又于2019年和儿子王棣以100亿人民币的财富挤进胡润百富榜。

西王集团先后拥有了四个上市公司,西王村也因此成了“上市公司第一村”。

王勇还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进军保健品行业,并在2016年斥资7.3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的运动保健品企业Kerr,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

2016年时西王集团的资产总额也才22亿出头,拿出50亿元收购Kerr那可真是“蛇吞大象”了,和6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大胆。

不过西王有吉利的病却没有吉利的命,Kerr给西王集团带来的似乎更多是麻烦。

西王集团这番“蛇吞象”的壮举让它背上了巨额债务,而收购后一段时间的资金缺口大到需要靠银行不断借款来维持日常运营。

这还没完,要是西王集团能够老老实实“养伤”那倒没什么大事,可偏偏它的“旧伤”上又添了“新疾”。

收购Kerr后一年,同县的齐星集团被爆资金链断裂,王勇冒着巨大风险为齐星集团担保了29亿元。

而随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齐星集团破产,西王集团也受到了牵连,要连带着帮齐星还债。

比债务更加棘手的是,西王集团的评级遭到下调,向银行贷款的路几乎被一刀切断。没有了贷款支持,西王不仅救不活齐星,自己也遭遇“股债双杀”,差点破产。

如今好不容易挺过来的西王集团又因为财务问题遭到股市质疑,“上市公司第一村”该如何渡过难关?

“三步走”战略一步都没走完

“玉米油大王”路在何方?

曾经坐拥四个上市公司的西王集团那真叫一个枝繁叶茂,如今几乎只剩下西王食品一根独苗。

西王特钢2022年已经停产,去年年底停牌,曾经年产300万吨钢铁的生产线至今还在积灰。

西王置业还没有停牌,但早已成为一只“仙股”,去年还亏损上亿元。

图源:西王置业年报

西王食品曾经制定了一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要当中国玉米油第一名,第二步是成为中国高端食用油第一名,第三步是成为中国健康食品老大。

就可如今西王食品问题缠身,这三步战略第一步都没走完。

不过西王食品想要活下去并不难,作为“玉米油第一股”它的家底还在,在行业中仍然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图源:西王食品公众号

在刚过去的“618”中,西王食品的玉米胚芽油在京东单品累计榜中位列第三;

同时,在京东玉米油品牌累计榜中,西王食品也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图源:西王食品公众号

而西王集团花大钱买下的Kerr后也终于有了喜人的进展,产出的两个品牌都有不错的收益,肌肉科技更是在“618”中霸榜了京东和天猫热销榜,可以说王勇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只是步子迈的有点太大了。

图源:西王食品公众号

不过西王集团离彻底走出Kerr和齐星这两大风波的影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西王食品“大存大贷”的情况依旧十分可疑,而用来度过难关的30亿资金遭遇冻结更是让它的现金流雪上加霜。

看起来西王想走出困境还是得靠自救,旗下西王玉米油有一批稳定的消费者,但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下滑接近一成的营收来看,西王想要在销售上取得突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增利不增收”的特殊情况,又能帮西王撑多久?

股市不看好,资金有困难,业绩增利不增收,这家“一身病”的大企业能不能走出困境还是一个未知数。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