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如何培养“拯救世界”的技术宅
前两天,上海市长龚正去米哈游调研视察,了解米哈游的商业模式、前沿技术研发。一转眼,这个二次元要素满满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上海市一家举足轻重的民营企业。
打开米哈游的官网,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加粗标蓝的公司使命“技术宅拯救世界”。
在网传的米哈游新员工手册中,专门辟了一个章节解释他们的使命。
所谓的拯救世界,是米哈游要构建一个比现实更加“真实”的虚拟世界,干嘛用呢?
解决地球有限资源和人类无限需求的矛盾!举个俗点的例子,每个人都想住海景大别墅,但地球上有60亿人,绝对无法实现。不过,在与现实感知完全无差别的虚拟世界中,这就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逻辑合理且严谨,比起SpaceX的向外探索,米哈游是在向内走,在人的意识中挖掘出一片像宇宙一样广阔的空间。再回过头看米哈游的使命,你会发现它绝不是一句口号,他们真是奔着拯救世界去的,这格局噌噌噌就上去了。
说完了拯救世界,那接下来就是使命中的核心角色,谁来拯救世界?
“技术宅”!
01技术宅在哪里?
虽然米哈游坚称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游戏公司。但并不妨碍他们的主要业务还是游戏。当大多数做游戏的公司都在思考“如何赚钱”的时候,米哈游想的更多的却是“如何好玩”。
而且米哈游要做的是比市面上现存游戏都更好玩的游戏。很显然,这个101分的游戏,在满分100的游戏市场并不存在,剩下的1分在哪里?
答案是,在技术宅的脑子里。
宅,代表能够发掘多1分好玩的人。技术,代表把想法落地实现的能力。米哈游把这些能创造101分游戏的人就叫做“技术宅”。
既然担负着拯救世界的重任,米哈游给技术宅的待遇自然毫不含糊。
为了吸引技术宅,也为了让他们能在米哈游很好地生存,米哈游打造了一个空前的低压环境、消除非必要沟通,让这里成为技术宅们的乐土:
• 升职加薪、年终考核等,规则能明确出来的尽可能明确,到年底,年终奖员工们可以自己算账,就不必为了年终奖再沟通。
• 其他公司常见的通报表扬、年终评优?在米哈游绝不会有。因为一旦谁被表扬,少不了好多恭喜、寒暄,也会对技术宅们造成社交压力。
• 年会上的唱歌跳舞,社死现场?更不会有。米哈游2022年年会时长仅28分钟,没有走红毯、没有领导发言、没有员工团体节目,当然也没有酒桌艺术,只有快乐抽奖。甚至因为没人关心抽奖嘉宾说什么,年会直接安排了一只猫当抽奖嘉宾。
• 甚至于吃午饭,也有更低沟通压力的解决方案——一起出门吃?肯定不行,一聊就是一中午。搞个食堂?也不行,熟人碰见了还是得打招呼。最低社交压力的方案是什么呢?做好盒饭,放到员工工位上,于是不想社交的技术宅们午饭时间可以选择一个人吃盒饭、打游戏,头都不用抬。
02人人都是技术宅
前面提到技术宅的存在,对米哈游的发展至关重要。那要怎么保证员工是技术宅呢?
首先从招聘入手,保证进来的人都有成为技术宅的潜质。
在米哈游,除了业务面试,还会有“黑话测试”,看你是不是足够“宅”。进来之后,米哈游会安排相应的培训,让新员工成为能够帮助米哈游拯救世界的技术宅。
当然,并不是谁都能成为技术宅,比如一些社招人才。
2021-2022年,米哈游业务高速发展,在人才市场高歌猛进。但当如此多外部人才疯狂涌进来时,米哈游陷入了“组织危机”。最直接的,就是创始人之一的蔡浩宇牵头的项目Project SH直接叫停。一位参与过项目的人士就说,虽然不少高薪挖来的同事能力都很强,但因为大家的背景和工作习惯不同,项目又没有明确的对标,最终决策和执行都会走形。
简单来说,就是人才的“技术宅”味道淡了,大家不是奔着“拯救世界”这一个目标在做事了。
所以米哈游另一位创始人刘伟表示,会加大校招生的招聘和培养。因为这批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米哈游的价值观,成为技术宅。
那米哈游是如何把一群校招生,培养成技术宅的呢?
03米哈游的校招生培养计划
校招生学习路径(来源:米哈游官网)
在米哈游的公开资料中,他们的校招生培养计划有一个灰常二次元的名称,叫“圣芙蕾雅学园萌新培养计划”。名称取自米哈游旗下的崩坏系列,玩过崩坏3的应该会知道。最终学园培养出了一批天才学生,因此拿来命名校招生培养,算是合情合理。
创办圣芙蕾雅学园的塞西莉亚
收到米哈游offer的同学,在入职前就要开始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保持与带教导师的沟通交流,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入职之后,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在整个旅程中,同学们将会体验“入职指引-了解米忽悠-职业素养试炼-专业技能培训-独立打怪升级”等一系列环节。
作为一名合格的旅行者,充足的知识储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冒险旅程中必不可少的。所以米哈游准备了大量的培训课程,包括:
通用类——帮助同学们尽快了解公司文化,快速掌握基础知识,点亮萌新必备技能;
专业类——分享专业经验和项目经验,帮助同学们拓宽专业视野,夯实专业基础。
一张图展示米哈游培训课程的冰山一角:
整个课程培训,重点是提升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为工作中的打怪升级做准备;同时通过分组学习,合作解决问题,提升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
Mini Project主要是为游戏研发/平台研发的同学量身定制,历经7周,学习游戏/平台产品研发的必备技能,之后组队开发产出一款属于团队自已的游戏/产品,并在不断闯关打怪升级中提升对研发的理解和技能点,提高沟通协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满血走出新手村、正式加入项目组打好基础。
是不是有训战结合那味了?有学习,有实战,还有成果输出,而且不像很多培训出个报告就束之高阁,这些Mini Project最后是要拿出来玩的。
整个Mini Project的产出非常严谨,几乎和米哈游正式的业务流程一样:
首先是选题,选题非常关键。因为大家前期学了很多课程案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手实操,但大家对于游戏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热爱,想要选择一个所有组员都认可,具有挑战性,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题目,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初定选题之后,是要参加“开题评审”的,每组派同学上台“路演”,说你为什么要选这个主题,你的核心玩法是什么,系统怎么设计,美术风格如何,需要哪些资源支持等等。这就要求大家在选题过程中不能拍脑袋定方向,必须要对预期效果、可行性等方面有全面的思考。
确定好选题,就正式进入开发环节。其实整个Mini Project考验的不仅仅是同学们学习的成果如何,更关键是校招生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思维和习惯,接触并进入米哈游的开发流程中去,包括跟美术、策划以及各种专业的同学去沟通,看他们是如何看待游戏、如何做游戏、会用哪些技术、哪些视角、哪些思维方式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他们未来个人成长的宝贵土壤。
之后是中期评审,项目进展到一半,会组织中期评审会。这时候所有小组就得拿出游戏Demo了。前面选题的时候只要说的好听,但这个环节必须拿出真材实料,架构搭的怎么样,素材设计进度如何,一看便知,一切空谈都是免谈。所以这个环节拍桌子比较频繁,因为所有游戏几乎都是半成品,要么是进度过于落后,要么是考虑场景不全面,问题会比较多。在提问题这方面,评审员们可以说是毫不客气,因为游戏最后是要上线,要给大家玩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其实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每个Mini Project小组都会安排策划、美术、客户端、服务器等方向的导师。而在中期评审之后,一般就是导师们最最忙碌的时候,所有小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赶进度,都会疯狂请教导师。
最后就是试玩会了,类似于项目路演,产品怎么样,玩了才知道。项目组会组织一场内部试玩会,展架、背景板,以及试玩桌全部安排上。排名机制和奖励肯定是少不了的,对于校招生来说,看到自己爆肝1个多月做出来的游戏得到大家的认可,一定是愉悦且备受激励的。当然,试玩会上兴奋的不只是校招生们,其他跑来试玩的同样兴奋,因为这些作品里说不定就有那个101分的想法。
参加试玩会的大伟哥,米哈游创始人之一刘伟
其实在项目开始前,大家就会被告知,优秀成果是有机会经过二次开发后在正式产品中上线的,这也是大家这么拼的一个原因。
而到了试玩会,也就到了Mini Project的收尾。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所有同学不仅仅是合力完成一个作品,其实也是完成了从游戏爱好者到游戏从业者的蜕变。
开头提到,Mini Project主要是针对游戏研发/平台研发的同学,除此之外,米哈游对市场、运营、国际化方面的校招生也会安排相应的专项培训。
其实米哈游的校招生培养计划,最核心的目的就一个,将他们培养成拯救世界的技术宅。当一个校招生参加完你的新人培训,结束之后能够感受到公司使命的驱动力,那这个校招生培养项目绝对是成功的。
PS:期待米哈游早日完成使命,毕竟我也想住海景大别墅~~
(本文完)
参考资料
1.米哈游官网
2.《关于职场焦虑,米哈游的校招生们这么说》,米哈游招聘
3.《40天做一款游戏?还有定制化专业课程?俺也想来米哈游!》,米哈游招聘
4.《总有一种校招生,让你怀疑TA来自米哈游》,米哈游招聘
5.《当米哈游开始收缩》,游戏葡萄
6.《米哈游员工手册》,B站用户:Violet-紫色闪电
7.《万字深度复盘:腾讯游戏为什么无法复制米哈游的成功?》,于冬琪商业笔记
8.《28分钟,米哈游年会速通新纪录诞生!》,米哈游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