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长城人的故事|追逐石油梦,新丝路征程上显担当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8:17:10 浏览量:1

三十年来

GWDC品牌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虽然爬坡过坎 一路艰辛

但执着的长城钻探人

敢打敢拼 敢为天下先

担当了钻探企业走向国际的“探路者”

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

他们有能力“走出去”

有实力“走进去”

更有能力成为国际钻探市场的竞争主力

本期海外长城人主人公简介:

贺永奎,2004年赴海外工作,先后在苏丹、乍得等项目工作,海龄15年。

从挽着沙漠和红海共舞的古老苏丹,到用石油和地毯铺就的璀璨中东,再到地貌奇幻的“撒哈拉之心”乍得,这些旁人眼中的诗和远方,却是我们这些海外石油建设者们用磨破了的脚掌丈量出来的理想和信仰。从小就把李四光当成偶像的我,怀揣着石油勘探的梦想从中国地质大学踏上了建设新丝路的筑梦之旅。回顾这20年的变迁和成长,我满怀感恩—是长城钻探海外大家庭成就了我的梦想,让它落地生根,向着更远处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激情和梦想落地生根的地方—苏丹

2004年我和6名钻井队成员,作为长城钻探早期走出国门谱写国际能源合作新篇章的队伍,走进了战火纷飞的非洲石油宝库—苏丹。在走下飞机的那一瞬间,首都喀土穆机场简陋的建筑设施和地表50℃的高温,让队友们禁不住露出错愕和沮丧的表情。抵达驻地后,井队周边不时传来的枪炮声,让两名工程师的情绪彻底绷不住了。我连忙把大家叫到一起:“咱们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壮年应该用生命守护着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的今天和未来。”我至今还记得,我带着大家坚定地喊出“无奋斗、不青春,要用一腔热血为祖国海外石油事业增光添彩”的誓言。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带领GW29队用坚韧、智慧和强大的心脏践行了当年的誓言。

进入工作状态后,我从自身做起,带动着越来越多的队友孜孜以求地学习,勤勤恳恳地付出。多少个休息间隙,大家一边分析讨论地质工程资料,一边交流学习英文钻井术语;多少次接到急难险重任务时,我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争分夺秒地拆卸设备、分析故障、解决问题;又有多少回进入热带雨林执行长达3、4个月的野外作业,自己动手在井场周围挖壕沟、架铁丝网,夜晚在钻台上就能看到井场外行走的猛兽。也正是在这个被称为“海外石油人才的黄埔军校”里,我收获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品质。

很多年后,跟曾经一起奋斗在苏丹的同事们聚会时,他们说,“老贺,你知道吗!当年就是你坚持战斗的信心和决心,像一束光一样,在黑暗中为队伍引路。你就是咱们队最大的底气。”这话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GW29队曾创下连续三年进尺最多、钻井速度最快的傲人业绩,也是苏丹3/7区第一个完成百口井钻井任务的队伍,为中国石油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和赞誉。

以梦为马,奔赴下一场山海—中东

2008年底,集团公司重新划分海外市场,长城钻探开始进军中东这个高端市场,并且打算以此为契机开创新局面。因此,亟需一支技术精湛、管理过硬的钻井队伍站稳新阵地。组织上出于对我的信任,把这个重大使命交付到我手中。

高端的市场对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作业区块地质结构复杂、地层压力过高,需要作业队伍具备极强的安全井控能力。当时,同事和家人们都劝我要慎重接“战书”,一旦不能圆满完成组织上的重托,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好口碑也会大打折扣。然而,在我的石油梦想里,不止有热爱,还有不断探寻和成就更多未知数的勇气。正是凭着这股闯劲,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诸多难题,首战告捷,成功完成了两口探井的施工任务,获得了甲方的充分认可。

我的综合能力和出色表现也引起了项目部的高度重视,两年后,再次被委以重任—组建现场基地。面对当时人手不足、协调困难、支持有限等种种困境,我依然无惧无畏,抱着必胜的信念,主持完成了机构设置、雇员招聘、部门SOP编制等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完善的跨越,为长城钻探在中东业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也在2014年获得了“长城钻探功勋员工”的荣誉称号。

给梦想一个停靠的港湾—回国“充电”

2019年,中国石油勇担国家能源保供“顶梁柱”的使命,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中取得重大进展。学石油地质与工程出身的我,第一时间申请回国支援公司川渝页岩气项目开发建设。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我成为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主力军中的一员,在威远自营区块创下了钻井周期、完井周期、水平段长、水平位移等多项施工纪录。在泸州深层页岩气区块创下最短钻井周期和“造斜段+水平段一趟钻”最长进尺等多项施工纪录。同时,我所在的长城钻探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创新推广地质工程一体化、油基钻井液等技术,使长城钻探拥有了深层页岩气钻井、长水平段钻井和一趟钻优快钻井的“必杀技”,为公司站稳川渝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梦想插上翅膀,再出发—乍得

长城钻探公司开疆拓土的步伐不停歇,长城人就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斗志和热爱,时刻准备着向更荒远偏僻之处、向更大的艰难险阻进发。

2022年6月,我重返撒哈拉沙漠腹地,首先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梳理现有规章制度,以科学、实用、可操作为原则,修订完善出台管理办法、制度机制,使各路工作有法可循、有据可依,保障项目部规范有序运行。同时,以提升效率效能为抓手,有的放矢地稳步推进机构调整,合理化人力资源配置并实时动态化管理,归类归口细化工作职责、优化业务流程,逐步建立起高效精干的组织运行模式。钻井队平均搬迁周期缩短15%,修井队平均搬迁周期缩短12.5%。

在梳理阻碍项目部高质量稳健发展的问题清单时,我发现,鼓舞队伍士气、激发战斗力、提升凝聚力迫在眉睫。于是,我扎实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井场、深入员工、深入实际,分别就QHSE管理、修旧利废、提质增效等方面,与基地、作业队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座谈交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落实工作,赢得了中方员工、外籍雇员和甲方管理层的一致好评。在队伍建设方面,我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聚焦先进选树和典型经验推广,激励员工创新观念、坚定信心,争当创业先锋、敬业模范、攻坚标杆。我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是正确的事儿,你们就尽管大胆往前冲,我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重塑品牌、扭亏解困的关键在市场。我紧紧抓住外围勘探区块启动的契机,精心谋划、周密部署4部钻机、2部修井机及钻井液、固井、定向等配套服务。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搬迁路途、后勤物资供给困难、安全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提前顺利复工复产,全年安全高效地完钻探井14口,试油92层、射孔1356米,擦亮了长城钻探能源保供“压舱石”的鲜明底色,为进一步拓宽市场赢得了主动权。2023年,针对当地投资环境日趋紧张的形势,从以钻修井“搭台”、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唱戏”的传统思维转变为“发挥地质工程一体化优势”的战略思维。坚持以“成就甲方就是成就自己”的理念指导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公司一体化技术服务优势,首次完成了AICD控水技术两口井的先导性试验,迈出了从传统建井服务向生产服务转型的关键一步。

悠悠二十载,山一程、水一程,初心不改、逐梦前行。而今,站在向下一个十年进发的新起点,我锚定新目标、立定大志向,借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继续在非洲广袤无垠的天空中放飞勘探石油的梦想,为长城钻探公司发展国际再筑辉煌,为丰富“一带一路”非洲建设成果,赓续中非友谊贡献力量!

总编:高重阳

主编:陈泽升

编辑:王菲菲 王 丽

作者:贺永奎

监制: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