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光伏驱动需求增长 国产化进程提速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8:10:14 浏览量:0

卓创资讯EVA/POE高级市场分析师滕晓芳

关键词:1 POE 2 光伏 3 新产能

导语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和α-烯烃实现原位聚合的热塑性弹性体,然介于鉴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知识产权壁垒,以及原材料制约等问题,目前国内所用的POE被国外厂商垄断情况。近年来在光伏需求加持之下,POE需求缺口逐年放大,价格不断攀高。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纷纷发力,我国POE产品自主研发进程提速,部分企业已经攻克了POE的生产技术,2024年有望实现工业化量产落地。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的乙烯和α-烯烃实现原位聚合的热塑性弹性体,从结构上看,POE 具有较短的支链分布, 使其拥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等优异的物理性能;同时由茂金属催化剂作用聚合得到的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窄,使得材料在注塑和挤出过程中不易产生挠曲,且水汽透过率低;POE 分子键饱和,使得材料具备优异的耐热老化和抗紫外线性能;橡胶相结构赋予材料良好的弹性,树脂相结构赋予材料良好的加工性能。

光伏注入新动力 POE 需求量逐年增长

POE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可再加工性以及优异的抗冲击性、耐老化和耐化学品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光伏胶膜、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家居用品、玩具、娱乐和运动用品、鞋底、密封件、热熔胶等领域。

我国POE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截至2022年我国POE粒子年需求量达69万吨,近5年平均消费增速21.2%,当前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由于我国暂无POE产能,所需POE粒子全部依赖于进口,因此可将进口量用于测算我国实际需求量。根据海关数据,我国近五年POE粒子进口量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速高达21.2%,2022年全年进口量达69万吨,同比增长8.09%,进口金额高达20.6亿美元。

在光伏领域,POE 主要在光伏组件中用作封装胶膜。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全球光伏行业迎来高速发展。过去五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由106GW,增长至230GW,年度复合增速达21.37%。POE胶膜兼备抗PID性能和水汽阻隔性,是双玻组件的主流封装材料,且在主流的N型电池组件封装中表现优异。随着双玻和N型电池市场占比不断提升,POE粒子的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长。2022光伏用POE继续增加,初步统计在30万吨左右,占POE总消费量44%,是第一大下游消费领域,其余下游占比被动压缩。

光伏是POE下游需求最大领域,亦是推动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2020年后,光伏发展提速,POE进口量增幅扩大,供应偏紧的局面凸显,推动POE进口均价由2020年的1616美金,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2979美金,涨幅高达84%。介于POE下游行业需求表现的差异化,不同品级POE价格差距也较大。截止当前陶氏光伏级POE折合人民币价格在28000-29000元/吨,LG光伏级POE在27000-28000元/吨,与普通改性料23000-24000元/吨的价格水平,相差4000-5000元/吨左右。根据PV InfoLink预测,2023-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组件规模在338/401/478 GW,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2.25%。未来光伏级POE需求占比将进一步扩大,而光伏级POE与其余货源价差或仍将保持偏高水平,在光伏需求驱动下,POE需求量也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国内企业不断突破 技术壁垒逐一攻克

POE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强大的盈利能力令国内企业纷纷瞩目。然POE国产化面临三大“拦路虎”。POE生产难点之一在于催化剂体系的研发壁垒。POE生产难点之二是聚合工艺。POE生产难点之三是高碳α-烯烃的获取。近年来国内企业积极布局,三大难点,逐个攻克。

在α烯烃方面,我国乙烯齐聚法工艺生产α-烯烃已有技术突破,规划产能较多。根据《中国α-烯烃 市场与技术现状》数据,α-烯烃生产工艺技术主要集中于雪佛龙、INEOS、壳牌、日本出光石化等几家公司且技术不对外转让。我国中石油、中石 化等企业对α-烯烃生产工艺进行突破,大庆石化、燕山石化等已有 1-己烯等成熟生产工 艺。我们认为,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及万华化学为代表企业对α-烯烃生产技术工艺进行 持续攻关,其技术壁垒正在逐渐突破。

POE聚合工艺根据溶剂状态不同,主要可分为溶液法聚合、悬浮聚合以及气相聚合工艺。以茂金属为催化剂的高温溶液聚合是制备POE的主流工艺,而我国此前缺少对高温溶液聚合工艺的实践和探索。国内包括万华化学、茂名石化、京博石化、斯尔邦、卫星化学、天津石化、浙江石化等企业或是已经在聚合工艺方面开展多年工作并取得突破,或是依托中石化等在相关领域的传统积累,陆续完成了小试,并进入到中试阶段。

在茂金属催化剂方面,万华化学、 京博石化、中国石化等企业与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均拥有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专利。 国内企业通过自研催化剂或与高效企业合作研发等进行技术突破。万华化学于 2020 年申请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烯烃聚合催化剂组合物及制备聚烯烃的方法》,于2022 年 7 月授予公开。京博石化、卫星化学与中国石化对α-烯烃或 POE 催化剂体系进行研发。根据《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 800 吨/年 POE 中试装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东方盛 虹通过外购催化剂基础原材料纯茂锆催化剂、助催化剂,并利用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自研 的催化剂进行 POE 的生产试验。

POE国产化加速推进 2024年有望实现量产落地

表 拟在建POE产能规划及进程

生产企业地点产能进度/投产时间万华化学山东20+20中试完成,计划24年投产京博石化山东5中试完成,计划24年投产卫星石化江苏10中试完成,计划24年投产天津石化天津10中试完成,计划25年投产茂名石化广东5中试完成,计划25年投产惠生工程广东10中试完成盛虹集团江苏20+30中试完成浙石化浙江20+20规划中南京诚志江苏20规划中鼎际得辽宁20+20规划中兰州石化甘肃10规划中湛江中捷广东10规划中中能高端新材广东10规划中

国内石化企业纷纷布局POE 产能,预计 2024 年底POE 国产产能实现释放。而布局POE产能的企业亦是各有千秋。中石化、中石油研发及能化行业的经验自是不用多说,新晋炼化一体化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拓展POE产业。

万华化学中试已运行超1年,开发布局较早。2021年9月万华化学完成中试POE装置建设,2022年3月公司在投资者问答平台宣布产出合格中试产品,目前在下游各领域进行应用开发。从万华化学在茂金属、α-烯烃齐聚、烯烃高温溶液聚合等相关领域的专利布局来看,目前持有或处于审查状态专利有32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

鼎际得在聚烯烃催化剂积淀深厚,突破了茂金属催化剂技术门槛。公司2004年从事聚烯烃催化剂领域,目前已形成齐格勒纳塔第四代催化剂为核心的产品序列,同时对茂金属催化剂做了研发布局。

卫星化学利用技术优势开拓新材料,有望实现POE国产化。公司拥有完整的乙烯产业链优势,公司自主研发POE核心原料,采用先进连续溶液聚合法α烯烃生产技术,解决原料限制。连云港石化年产1,000吨α-烯烃工业试验装置项目已建成,即将试生产。

除此以外,盛虹、浙石化等等亦是行业佼佼者。据统计,目前已知的POE产能规划在260万吨,目前多家企业已公示完成中试,其中第一梯队的万华、京博等企业有望2024年实现国产化量产突破。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