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又一大卖场正式闭店!
6月初,北京网友直呼一代人的青春结束了,开了15年的永旺超市北京市昌平店于6月1日正式关闭了。这家商场的意义对日本永旺来说非同一般,它曾经被视为日本大型零售在中国的发展起点。可近一年来,永旺在全国各地节节撤退。
财报显示,2022年,永旺的全年收益为95.71亿港元,年度亏损2.2亿港元。其中,中国内地业务亏损1.18亿港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度已是永旺连续亏损的第七年,自2016年起,永旺持续亏损,在2021年达到峰值,亏损扩大至5亿元。
与此相似的场景同样于本月在武汉上演。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与中北路交会口的武商量贩岳家嘴店于2023年6月12日正式闭店。6月11日是该超市最后一天营业时间,现场看到超市很多货架已经在促销政策下销售一空。
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疫情的影响外,大卖场业态的衰落与电商带来的冲击有关,电商的便利性分流了人们到店购物的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永旺、武商量贩等作为传统商超的一部分,呈现出市场逐渐萎缩的趋势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也充分验证如果这类大卖场不及时做出转变,在多方的冲击和压力下,注定会成为“时代的眼泪”,仅仅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了。
当然,传统超市关门,并不意味着超市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区门店、MINI 店。
一些超市走进商场,开进大型购物中心、社区底商等,特别是一些大型购物中心的进口超市、精品超市很受消费者青睐。
从超市生态演变来看,从 1.0 的小卖部、小超市时代,到 2.0 的大卖场时代,如今早已进入精品化、新零售 3.0 时代。
与传统超市关店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仓储会员店正在狂飙。首先要说头部玩家沃尔玛,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一边关闭大卖场,一边却在疯狂开山姆会员店。
山姆会员在国内会员数量早在 2021 年 11 月就突破了 400 万,仅浦东店开业前会员卡的办理数量已经达到了 8 万多张,仅会员费每年都会给山姆带来超过 10 亿元的收入。仓储会员店成为一条热门赛道,各大玩家纷纷加速跑马圈地,赛道越来越热。
在 2022 年中国受访消费者去过的仓储会员店超市品牌分布中,有 42.4% 的消费者会选择山姆会员店,占比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盒马 X 会员店。
然而,尽管仓储会员店虽然很火爆,但不是谁都能玩得转。 仓储会员店的品牌优势及品牌效应的背后,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国内及国际的采购能力,市场快速响应能力。
那么, 眼下 传统大卖场超市将如何进行市场转型及升级?
有关专家表示,一方面是不断加强线上营销以弥补线下消费被不断取代和分流对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对自身经营模式、商业业态进行创新与调整,让自身能够不断适应行业变化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例如,可以通过引入新品类、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等多种方式来改善业务。此外,大卖场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和协同,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本文原文来自文汇报,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平台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