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云南肉牛产业,鹏都农牧即将退市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7:56:23 浏览量:0

作者:罗正东

2024年6月5日,鹏都农牧因上市以来股票面值首次低于1元发布了风险提示报告。

7月2日,尽管其控股股东进行了增持,但股价依然连续20日位于1元下方,触发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2.6条的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鹏都农牧股票上市交易。

百亿营收难盈利

鹏都农牧的前身为1997年创立的怀化外贸畜禽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及销售。该公司于2002年整体改制为大康国际农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2014年,鹏欣系通过50亿元定增成为大康农业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收购大康农业后,鹏欣系掌门人姜照柏以251亿元财富位列2014年胡润百富榜第43位,并成为江苏南通首富。

鹏欣集团入主后,大康农业新增了子公司纽仕兰,接手了母公司资产鹏欣雪龙,开始进行乳制品贸易,并将业务重心由畜牧业转向贸易业。由于贸易业门槛低、利润少,大康农业的转型之路并未带来可观回报。

2015年,由于贸易业务毛利率不及预期,大康农业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倍至38.7亿元的同时,净利润同比下跌73%,仅剩300万元。

2016年,其通过收购巴西HDPF及子公司加码粮食贸易及农产品销售业务,销售模式为“以物易物”,即播种季节向农户赊销种子、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并按照约定价格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大豆、玉米、小麦等谷物在收获季节向农户进行回收,其再向大型粮食贸易商或巴西国内消费者出售收获的谷物。通过对该公司及子公司的收购并表,大康农业同年净利润扭亏为盈。

2017年,大康农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123.8亿元,相较业务转型前实现了20倍的增长,但由于收购公司并表及费用的不断攀升,净利润出现3600万元亏损。2018年,大康农业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尽管营业收入达到历史新高的134亿元,但净利润亏损却同比扩大16倍至-6.16亿元,主要原因是收购的HDPF产生大额亏损。

鹏都农牧的大型屠宰项目

2017年,云南在国家支持下于边境地区开展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以进一步规范肉牛进口市场秩序,斩断在我国西南边境长期存在的肉牛走私链条。嗅到商机的大康农业,随即与云南展开合作。

同年,大康农业和云南城投集团(现云南康旅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瑞丽鹏和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勐腊诚康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景洪诚康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分别在瑞丽、景洪、勐腊三地建设年进口规模均为50万头的隔离场和屠宰场,实现3个区域肉牛每年进口屠宰量总计不低于150万头的目标。

2018年,大康农业、云南城投集团分别与勐腊政府及景洪政府签订跨境肉牛合作协议。11月,大康农业撤出对勐腊诚康、景洪诚康的投资,二者成为云南城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两年后,由云南城投集团更名而来的云南康旅集团撤出瑞丽鹏和,鹏和公司成为鹏都农牧的全资子公司和肉牛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大康农业投资建设瑞丽肉牛产业基地。2019年,项目所含两项工程屠宰场和隔离厂建设及运行调试顺利完成,初步具备肉牛屠宰、分割和精加工等生产能力。

2020年,该公司更名为鹏都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并通过16亿元定增加码肉牛项目。除了继续建设位于中方一侧的瑞丽屠宰加工基地,还计划在缅甸境内建设5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

2021-2022年,新冠疫情叠加口蹄疫禁令限制,缅甸活牛进口通关持续受阻甚至完全停止,鹏都农牧瑞丽屠宰加工基地一度长时间处于停产停工状态。

2023年7月,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解除缅甸掸邦北部贵概镇部分区域口蹄疫禁令,瑞丽鹏和全面复工复产,但是全年营收仅有1.57亿元,仅占整个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0.91%。

2019-2023年,鹏都农牧肉牛业务营业收入共计12.7亿元,其中直接材料超过9亿元,考虑到其在云南总投资规模已经超过40亿元,肉牛业务可谓劳而无功。

多方合作成果不佳

在某老乡的关照下,姜照柏和他的鹏欣集团开始对云南肉牛产业下重注。除了上市公司,其还通过非上市公司云南鹏欣富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布局肉牛项目。

2018年底,省农业厅发布的《云南肉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精心策划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肉牛加工养殖加工招商引资大项目,制定年度精准招商计划,以上海鹏欣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业内龙头企业为招商重点,深化推介、洽谈、协商、落实项目,把云南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有机肉牛生产基地。

2020年6月,鹏欣集团与保山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5年时间内投资100多亿元,在5个县市区建立大型肉牛养殖场,把保山市打造成云南重要绿色优质肉牛加工生产基地。8月,鹏欣富盛分别与临沧市下辖的凤庆、云县、耿马、永德等地签订了肉牛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建设多个肉牛养殖牧场。12月,鹏欣富盛与昆明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昆明投资乳肉兼用肉牛产业项目,具体位于寻甸、禄劝、东川、富民等地区。

2021年1月,鹏欣集团与德宏州下辖的陇川县、盈江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肉牛养殖场,达到10万头肉牛养殖规模。3月,鹏欣富盛与普洱市下辖的江城县签订了肉牛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在当地投资20亿元建设规模化肉牛养殖示范项目,力争在5年内实现肉牛年存栏量达10万头以上。5月,上海鹏欣集团就肉牛产业的发展与云南农垦集团、云南农信社等签订肉牛合作框架协议,在肉牛产业研发、饲草供应、下游食品等方面开展全方面合作。

雄心勃勃的鹏欣集团曾提出过一个宏大目标:通过至少242亿元的投资和5年左右的时间,从海外引进120万头优质能繁母牛,进行本地化育种、扩繁,在云南形成230万头的存栏规模以及200万头/年的出栏规模。

但截至2023年底,鹏欣集团已投入运营的牧场仅有昆明市寻甸、临沧市云县幸福牧场、临沧市耿马勐撒牧场、临沧市耿马四排山牧场等11个牧场,存栏肉牛仅11万头,在建牧场也仅有7个,距离曾经的远大目标仍有较大距离。

已投产的牧场可能也不够理想。2021年,鹏都农牧与种牛进口商北京雄特牧业有限公司达成在半年内采购进口肉种牛约20万头的框架协议,合同总金额近34亿元。在雄特牧业履行到9.17万头时,鹏都农牧以云南政府承建的部分牧场进度落后于预期为由,将已运抵隔离场的4.94万头进口牛“退货”。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双方仍有1.53亿元购牛预付款待处理。

2022年,鹏欣集团与云南金控集团共同设立了云南肉牛产业基金,并在当年完成了对腾冲子公司鹏腾农业的增资。该基金认缴规模20亿元,预计在2021-2026年实现支持龙头企业从国外引进优质能繁母牛100万头,并通过本地长期繁育、饲养,新增200万头优质肉牛存栏规模,养殖产值不低于500亿元。

但截至目前,该基金仅投资了腾冲1个项目。根据管理人最新报送信息,截至2024年一季度,该基金实缴比例低于认缴规模的20%。

2022年6月,为加强双方战略合作,上海鹏欣农业投资(集团)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鹏都农牧约4.9亿股股份(股比7.7%)作价13.55亿元转让给昆明产投旗下的昆明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不过,昆明市属国企也遇到了资金困难,昆明产投持股刚刚半年便开始减持。2023年1至5月,昆明产投通过大宗交易合计减持鹏都农牧1.5亿股,减持价格普遍在2.74元/股的成本价附近。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昆明产投仍持有鹏都农牧5.3%的股权,鉴于鹏都农牧即将退市,且当前股价仅剩0.36元/股,昆明产投剩下近10亿元资金恐怕是要打水漂了。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