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业绩逆势飙升但股价承压
为了不错过我们的推文,大家可以将我们「 星标置顶」,
这样你看到我们推送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哦~
在全球奢侈品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集团于3月4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2024财年成绩单。然而,这份看似“无可挑剔”的财报却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其股价在次日盘中一度暴跌近8%,最终收跌5.49%至64.45港元。这一反常现象背后,既折射出奢侈品行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的深层矛盾,也暴露出Prada自身战略转型的隐忧。
业绩高增长:Miu Miu成最大功臣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Prada集团实现净销售额54.32亿欧元(约合408.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9%(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7.0%),连续四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净利润达8.39亿欧元(约合63.12亿人民币),同比大涨25%。其中,副线品牌Miu Miu的表现尤为抢眼:其零售销售净额同比飙升93.2%,达到12.28亿欧元(约合92.40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并为集团贡献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业绩增量。
Miu Miu的爆发式增长被业界视为奢侈品年轻化战略的成功样本。该品牌以“富家千金风”和颠覆性美学精准捕捉了Z世代消费者,其标志性的Balletcore(芭蕾美学)风格更引领了近年时尚潮流。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Miu Miu的崛起“踩中了奢侈品牌年轻化的趋势”,尽管其二手市场保值率不及爱马仕等头部品牌,但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区域分化:日本市场独秀难掩亚太隐忧
从区域表现看,Prada集团呈现显著的市场分化:
• 日本市场受益于日元贬值及旅游消费复苏,零售销售净额暴涨45.8%至6.56亿欧元(约合49.36亿人民币);
• 中东和欧洲分别增长26%和17.5%;
• 亚太区(除日本)虽实现13.1%增长,达16.04亿欧元(约合120.69亿人民币),但受中国消费信心波动影响,增速落后于其他主要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亚太区第四季度销售有所改善,但该地区仍面临多重挑战:中国疫后复苏步伐放缓、消费者转向更谨慎的奢侈品消费模式,以及本土品牌竞争加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本凭借入境游客奢侈品采购热潮,成为集团增长最快的单一市场。
股价暴跌:业绩光环下的市场疑虑
资本市场对Prada的业绩反应冷淡。3月5日财报发布后,其港股股价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7%,最终收跌3.73%;次日继续下探,累计跌幅超过5%。分析认为,这一反常现象背后存在三重压力:
1. 收购Versace传闻引发品牌整合担忧
据彭博社报道,Prada或于3月底前以15亿欧元收购Versace及Jimmy Choo品牌。尽管此次收购被视作“抄底”机会(Versace估值约126-158亿人民币),但市场担忧Prada缺乏多品牌管理经验——其90年代收购的Helmut Lang、Jil Sander均以失败告终,现存品牌Church's仍局限在少数市场。Versace奢华张扬的风格与Prada的极简主义存在根本性冲突,整合难度远超市场预期。
2. 奢侈品行业周期性风险加剧
全球高净值客户消费收缩、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奢侈品板块估值承压。Bernstein分析师指出,投资者正从“增长叙事”转向“盈利安全性”,而Prada高达23.6%的EBIT率虽创历史新高,但仍低于LVMH等多元化巨头。
3. Miu Miu可持续性存疑
尽管Miu Miu当前增长势头强劲,但分析师警告其热度可能受限于小众定位。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该品牌超90%的增长依赖爆款单品驱动,且客单价显著低于主品牌Prada。
未来挑战:在年轻化与品牌协同间寻找平衡
面对市场疑虑,Prada亟需证明其战略的前瞻性:一方面需维持Miu Miu的创新动能,避免重蹈“昙花一现”的覆辙;另一方面,若完成Versace收购,如何协调三大品牌(Prada、Miu Miu、Versace)的差异化定位将成为关键。集团CEO在财报会议上强调,将坚持“选择性扩张”策略,通过数字化升级和门店体验优化巩固核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