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分账是怎么样的?如何分?
?
随着近年来影视文化的迅速发展,电影投资也出现了大众的视野。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电影投资中大家最关心的分账问题。
电影是由出品公司把钱投入电影,然后通过售卖电影票来获得收益。
其中票房的5%是国家电影专项基金,3.3%是税款。把这两样去掉后,就是净票房,而净票房里面57%分给影院和院线。
43%会分给电影制作方和宣发部门,57%里面的7%发给了院线,43%里面5%到15%给了发行方,能回到制片方手里的就是28%~30%。
在总票房里,大概是26%~35%。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总票房是投资额的3倍,那么这部电影就能够回本。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可分账票房划分
在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中影数字提留0-3%的发行代理费。
剩余的40-43%才是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净票房分账收入“。
净票房分账收入划分
发行方:收取净票房分账收入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但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最终,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
1*(1-3.3%-5%)*43%*(1-0.1)=33%。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也就是说,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但是目前国家出手帮助电影产业共渡难关 :5月14日,财政部和国家电影局发布免征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电影放映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公告。具体公告: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
所以目前在已得到的可分账票房上再加8.3%,那么每部影片的可分账票房就达到了33%+8.3%=41.3%,所以按以上所算最后的票房回款为4130万左右!(只限于2020年12月20日之前),当然这只是预算,具体需要以猫眼的分账票房为准。
名词解释
特别营业税:就是向国税、地税缴纳的各种税费。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影院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上缴的费用。
中影数字:是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收取的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总票房是投资额的三倍,那么这部电影就能够回本。所以在投资电影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能在电影上映之前,预判这个电影的票房能够有多少关注度!
关注我影视投资不迷路,每天分享电影投资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