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司库的发展历史,一文了解司库管理前世今生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7:30:19 浏览量:0

企业司库管理则是一种广义的资金管理概念,它更加具有战略导向,强调创造价值的理念,其目标是当管理层为实现整体财务目标而采取行动时,企业司库必须能够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信息支持,并能够从财务和运营中识别风险,以更加全局乃至全球的视野管理企业和监控企业现金流。

西方国家司库管理发展历程

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西方国家的司库管理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司库管理已经成为通用、壳牌、英国石油公司、西门子等跨国集团公司专门设置的一个与会计部门平行的企业高级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司库通过建立全球资金池,进行垂直化统一管理,借助银行高效的直联系统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和使用风险。

1947年,美国无线电报公司(简称RCA)为了加速企业现金的回收,更加有效地取得释放现金带来的收益,采用由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和美洲银行联合为其提供“锁箱”服务的方式。该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现金回收的速度,缩短了支票邮程和企业处理支票的时间,使企业更快地完成收入的处理、存储与结算工作。锁箱服务可以说是企业司库管理的萌芽。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西方国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空前繁荣,企业的投资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加大,投资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这些使得对于现金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司库管理得以发展。

20世纪80年代,企业集团内部的现金管理职能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由公司基本现金管理领域迈向综合管理领域。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司库的功能变得日益重要,逐渐成为公司一体化管理的重要部分。这时,企业司库不再隶属于会计部门,成为独立的专业化管理机构。

中国司库管理发展现状

从国内来说,企业集团的司库管理实践起步较晚,资金管理经历了一个由资金归集到集团财务公司、再到财务公司司库化发展的过程。目前,国内对于司库体系搭建尚处于摸索阶段,各种做法也不尽一致,主要是以集团的资金部门或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组成工作组开展司库搭建工作。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这一时期,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例如,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大型跨国国有企业自2000年已经开始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当然,由于中国尚未全面开放金融体系和长期以来以会计为主的财务管理思维定式,集团公司司库管理的理念还没有被中国的政府监管方和大多数的企业集团所接受。

这一时期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往往大多数还是由财会人员兼任,集中化程度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集团资源浪费严重,资金部门信息滞后,管理权限靠后,工作被动,无法做出准确现金预测,资金配比失当。与此同时,国内银行相关的配备服务没有完全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集团司库专业职能的发挥。

第二个阶段是我国企业司库管理的探索期(2005至今)

主要的里程碑事件有:2005年,国家外管局颁布国内促进企业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首个条例——《浦九条》。这时,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委托贷款每天将外币资金合流。

对于真正开始全面建立司库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应该是第一家。中国石油于2009年启动了大司库建设项目,在借鉴BP、Shell、道达尔等跨国公司及国内某些一流公司司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的实际与战略目标,通过理论研究、制度设计、流程建设和在旧有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改造、开发与集成,成功构建了大司库信息化管理系统。

虽然少部分已经走出去的企业集团进行了司库的有益尝试,但是大多数企业集团仍然把资金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存量资金的集中管理上,实现战略层面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司少之又少。而真正的司库体系建设既涉及理念的转变,又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与监管部门政策的突破等问题,建设难度与复杂性极大。

当代司库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代司库管理体现的不仅仅是资金管理的集中化与专业化,而是企业文化,是信仰、期望与企业组织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司库立方作为一家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司库咨询及信息化服务公司,以其深厚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国内外行业沉淀,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框架体系、更流畅的产品应用性能、更安全的数据管理模式,推动司库业务本土化发展,助力企业打造新型司库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司库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