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黑科技的百年巨头,美国发展史的缩影——杜邦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7:28:11 浏览量:0

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

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杜邦,一直在人类的衣食住行中做出贡献,已经有220年历史,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

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第144名,全球拥有40多个研发及客户服务中心,在11个国家成立35个独立实验室,并发明:杜邦油漆、杜邦尼龙、杜邦莱卡纤维、杜邦制冷剂等上千种专利发明,涉足于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

小编|南墨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有这么一家企业,从欧洲漂洋过海来到美洲扎根,从火药工业做到化工,以至于医药、生物,无微不至。

这就是如今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杜邦。

是什么让杜邦横跨整个大西洋,从一片新大陆白手起家,杜邦的崛起又见证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历史时刻?

-1 -

凭借火药让家族“火”起来

一个家族就像一粒种子。随着某个人在一个地方播下,像大树一样开始慢慢生根发芽,无限蔓延。

1800年元旦的清晨,一个名叫皮埃尔·杜邦的人,带领全家13口人,搭乘帆船“美国鹰”号,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他的子孙后代薪火相传,不断积累财富,长期跻身《福布斯》美国富豪家族榜。高达3500名的富豪成员数量让这个家族显得格外亮眼。自公司建立后,杜邦家族诞生了超50个超级富豪。

杜邦家族以军火起家,后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到化工、塑料、燃料等行业,现在几乎已经蔓延到美国经济的各个领域,杜邦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之一。虽然他们的产品俯拾皆是,上面却很少有“杜邦”二字,因而也被称为“隐形帝国”。

目前杜邦家族有250多人为持股公司和信托公司的控制人,而在这些人中有约50人构成整个家族中独揽大权的核心。他们控制了150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每年的GDP还多。

杜邦家族200多年前在法国已经赫赫有名。18世纪60年代,杜邦公司创始人皮埃尔·杜邦的父亲在法国政治舞台颇有名气,他的重农主义著作甚至影响了《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

然而,皮埃尔对政治并没有兴趣,却十分喜欢化学。他14岁就写了一篇火药制法的文章,并得到父亲帮助,进入法国中央火药局,得以追随现代化学奠基人之一拉瓦锡,学习高级爆炸品制作技术。

在皮埃尔28岁时,杜邦家族所有成员被放逐到美国。到达美国后,一次打猎中,他发现美国产的火药质量奇差,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美国火药的生产工艺太落后,于是他决定开办火药厂。

1802年杜邦家族在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白兰地酒河畔创建了杜邦公司,公司总投资36000美元,发起股计18股,杜邦家族占其中12股,占有绝对的支配权。与美国历史几乎同步的杜邦公司,开始了200年的光荣之旅。

到了1820年,杜邦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最大的火药供货商。随着一战、二战、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杜邦家族挣得盆满钵满。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家族总资产超过了1500亿美元,大概是当时世界首富的7倍。

初期的杜邦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一直采用直线型集权式管理模式,家族成员独揽大权,到了皮埃尔的儿子亨利·杜邦接手公司时,家族集权达到顶峰。

亨利将杜邦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因为亨利毕业于西点军校,他把公司变成军事化、集权管理,这几乎将公司毁掉,最终引发了内部危机。

在一次家族会议上,有家族成员表示抗议:“我们应该划分股份,明确职责。杜邦公司日渐庞大,再实行家族式伙伴制,搞财产公有,显然违背时代潮流。”于是,杜邦家族不得不开始组织变革。

集权模式在杜邦家族第四代,以“杜邦中兴三巨头”著称的艾尔弗雷德三兄弟时期彻底遭到抛弃。弗雷德三兄弟打破杜邦公司家族的、封闭的、集权的组织架构模式。

在家族股权与职业经理人的结合下,探索出集团经营的管理体制,实行了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去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20世纪40年代,杜邦公司执行委员会位处高层的杜邦老人全部退出,一批精通专业、经验丰富的非家族职业精英进入管理层。

到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时,公司总经理、财务委员会议长以及董事长等要职,都由非家族成员担任,从而形成“三头马车式”的组织形态。公司从外部引进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打破其家族式封闭管理,充分激发了公司发展的活力。

杜邦家族用了170年的时间,到第五代孙时,1971年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经不断稀释,家族目前仍是杜邦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只是少数几个人列席董事会而已。

以化学起家的杜邦家族一直非常注重产品研发,并不局限于火药制造。“杜邦中兴三巨头”时期就建立了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鼓励对新兴领域的研究,积极拓宽公司的产品线。其中有代表性的不得不提及改变世人审美的产品—尼龙袜。

19世纪20年代,杜邦公司从哈佛大学聘来华莱士博士做研发实验室的负责人,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合成橡胶。

两年后,又有了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华莱士博士的助手发现,一种缩聚反应的产物熔融后能够抽成丝,即使是冷却后依然保持着拉伸性,这就是尼龙的前身。随后,杜邦向世界宣布,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诞生了。

此后,杜邦公司尼龙制成的袜子不但在女性顾客中销售一空,供不应求。

-2 -

走上巅峰

此后,杜邦一直走在化工领域的前沿,发明了杜邦特富龙、Bautacite PVB中间膜、丙烯酸类树脂杜邦Lucite等创新材料,不断突破着新材料的边界。

杜邦早已脱离了初创时火药企业的专项限制,拓展经营领域,真正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综合性国际大企业。

在此期间,杜邦还开始了一个巨大的收购计划。

他们收购了雷伯诺化学公司和东方火药公司,在庞大的火药市场上,已经拥有75%的占有率,杜邦甚至占据了全部黄色火药市场。

面对一战中受挫的通用汽车公司,杜邦明智地买进了2500万美元股票,握有公司23%的股票,成为公司董事长。

在内部,杜邦也进行了深度的革新,重新划分四大部门,增设了新的研究部门。通过内部深度改革和外部的强势并购,杜邦的核心实力也在不断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中立国也赚足了战争财。

杜邦也是如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方面使用的火药,将近一半是由杜邦公司供应的。随着战火的蔓延,杜邦一下子赚进了4500万美元的暴利。

至此,庞大的杜邦帝国已经成形了。

然而,就在杜邦蒸蒸日上的时候,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签署了关于杜邦公司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的契约:杜邦公司负责全部计划所需工程的设计、建造、安全转运,并享有关于研究与制造原子弹的所有技术。

杜邦公司为了这项工程,将全体职工六万人,向西搬迁了四千多公里,原子弹的整个研发制造过程,都是在杜邦公司的汉福德核工厂内完成的,而整个工程报酬,杜邦仅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美元。

经过高度保密的研发,“小男孩”和“胖子”两枚原子弹成功交付使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杜邦在二战中的卓越贡献,既为世界和平带来了曙光,也让公司自身收获高端技术与无尽荣耀,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邦家族渗透到了美国政界。

朝鲜战争时期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艾奇逊原就是杜邦的法律顾问;当时的司法部长克拉克,是杜邦的心腹;国防部长詹森也是杜邦的人;就连中央情报局长达列也曾在杜邦直属的联合水果公司任董事长。

而在公司方面,相对和平的环境让杜邦在化工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952年,纺织纤维部成立,杜邦MYLAR聚酯薄膜、杜邦Dacron和杜邦Orlon丙烯酸纤维等新兴材料被研发出来,并更多地被投入日常生活使用。

1959年,杜邦推出了莱卡牌弹性纤维。

1967年,新的绝缘产品杜邦特卫强牌防护材料和杜邦Nomex牌纤维开始投产。

1969年,杜邦开发出可丽耐面材。

这些丰富的材料科学成就如今都成为了杜邦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为杜邦的发展拓展更多可能性。

当年,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穿着25层夹层制成的太空服,其中23层是杜邦材料。杜邦以其战后的化工成就,为人民的生活以及全人类的探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战后的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也为杜邦的国际化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战争结束了,杜邦确立了新目标:为美国消费者服务。因为美国进入了消费者时代,杜邦要跟上转变了的美国,自己就必须转变。

又一次地,杜邦把自己和美国的变化紧紧捆在了一起。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找到了寻找乐趣的新方式,杜邦为此推出了所有参与新兴休闲活动所需的配件用品,帮助美国人更好地享受生活。

杜邦为海滩娱乐制造了橡胶浸渍的沙滩鞋、沙滩球以及橡皮筏,为体育馆制造了巨大的橡胶顶棚,为看台制造特种人造革座椅。杜邦还用人造革生产茶杯垫、留声机箱、高尔夫球杆、冰激凌容器、旅行睡袋……甚至杜邦还建议考古学家用杜邦水泥粘接古代的化石和艺术品。

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伊安·麦克米兰赞扬道:“杜邦提高了我们这个星球上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就在美国向一个新的方向拐弯的时候,杜邦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几乎是立刻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和美国同步,不动声色地从化学爆炸品转向了化学消费品市场。

当《好主妇》之类女性杂志成为杜邦的代言人,当室内装修师阿格尼丝·福斯特·赖特向主妇们推荐杜邦的油漆,当礼仪专家埃米莉·波斯特主持关于杜邦玻璃纸的节目时,谁会把杜邦和那个火药商联系在一起呢?

是的,美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杜邦,杜邦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杜邦。在以后的美国历史中,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战后的全球竞争,杜邦不断地重复的就是这个简单逻辑。

正如历史学家、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历史协会高级历史研究员阿德里安·金南博士所言:“当我们审视美国的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杜邦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工业革命的发端、从东海岸向西海岸的拓展、到20世纪60年代的自我反省,直至当代汹涌蓬勃的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浪潮。”

-3-

出走海外

在公司的内部架构上,战后的杜邦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1981年,杜邦收购了大陆石油公司,创造了当时美国收购历史记录,使公司的资产和收入增加了一倍。1990年,杜邦同美国默克成立医药合资企业。

1997年,杜邦收购了世界领先的种子生产公司先锋种子国际公司的部分股份,贯彻落实公司的生物农业战略。

1998年,杜邦收购了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并首次推出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治疗艾滋病的新药Sustiva。

1999年,杜邦收购了赫斯特集团的涂料公司赫伯兹公司。战后的数十年内,杜邦从化工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域,医药、生物、农业的战略拓展,使得杜邦具有更加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杜邦在新的时代中展现了更加敏锐的发展潜力。2005年,首个生物基材料生产设施在田纳西州投产。

同年,位于上海的杜邦中国研发中心也投入使用。

2015年,陶氏化学和杜邦美国宣布合并新公司将成为全球仅次于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业。

如今,杜邦作为一个复合企业大集团,就像一株巨大的根深叶茂的树。

杜邦集团下属的企业,从化工、军事、铁路、石油、飞机制造,到银行、保险、食品、电视、电脑,几乎渗透到全美和全世界国民经济的每个领域。

杜邦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贯穿了美国的历史,成为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读史明智,而杜邦公司的故事也能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预言】微信究竟会不会被取代 ?【TA】进两次监狱,两次名校被拒收,被诬陷杀人,与天“斗”却赢了半颗棋子 【TA】负债48亿,追债人办公室随地大小便,从决定自杀到起死回生的八年 【思】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 【思】人对了企业就对了“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而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惊】商界“暴君”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悟】25岁成联想接班人,27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草莽英雄终成房地产大佬!

【悟】“死于25岁,葬于75岁”,你的人生也会是这样的吗?

【新】比海底捞的服务更“毒”,可以毫无理由退货,这家超市被星巴克称为“价格警察”

【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思】市值1万亿!他18岁被迫创业,曾多次破产、遭背叛,如今收入是BAT总和,缔造世界神话!

【醒】从卖血度日到身家650亿,红牛之父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