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广路与老菜百
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菜百:菜市口百货商场的简称。这是北京一家著名的老牌儿商场,在全国范围内应该也有相当的知名度;尤以黄金珠宝而闻名于世,而且是商务部第一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话说老字号不一定都是解放前成立的百年老店)。实际菜市口百货也只能算是“前身”,现在的全称叫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而且位置也已经“名不副实”了。现在的菜百在广安门内大街306号,也就是白广路北口儿路东,距离它得名的地方有一千多米的距离。
当然了,这里并非商场原址,如果一开始就建在这儿、那应该叫白广路商场才对(人家白广路也确实有商场)。老菜百1956年开业于骡马市大街255号,这地址听上去好像也跟菜市口没关系,难道不该叫骡马市商场吗?其实不然,商场坐落于菜市口路口儿东北角,这里“正经”就是原来的菜市,明朝所称菜市街即从这里开始、向东到达果子巷北口一带,再往东才是骡马市;清朝改称菜市口儿,这块儿算 “核心地带”,犯人杀头的地点其实就是商场后身儿、铁门胡同南口附近。所以商场设在这里,叫菜市口百货一点儿问题没有。
而骡马市大街255号一定的1965年以后标的地址,因为1965年整顿地名的时候、将菜市口并入骡马市大街,此后仅剩这个路口附近、泛称菜市口。后来因为扩宽道路、将菜百拆了,然后才搬到了白广路。说起来白广路,其实“岁数”还不如老菜百大,起码儿名字不如;因为现名儿也是确定于1965年(比老菜百小了九岁)。明朝时这块儿叫老军地,疑与城外驻兵老军有关,或为去世老兵埋葬之地;也有人说明朝时管年迈的太监称为老君或老军,此地为埋葬太监的墓地。
具体情况因年代久远无从考证,但早先这里确实也写作老君地,而且从明清直至民国都是比较荒芜的,住户少、坟地多。当年白广路北端路西的德源胡同叫南王子坟,往南多为义地和菜园,比如贵州义地、山西义地、山东枣强义地、江苏义地、卢凤义地等。解放前在菜地西边儿有条土路,没名字。1954年政府迁走坟墓、修正土地、筑路盖楼,一条崭新的大马路出现在刚刚成立两年的宣武区,成为纵贯该区中央的交通干线。刚建成时叫崇效寺街,因路西原有古刹崇效寺而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的时候,因为此路连接白纸坊西街与广安门内大街,于是在两端地名中各取一字,改称白广路。
路北段两侧均为国家机关和家属宿舍,中段为商业区,百货、副食、餐饮、服务、影院等各类设施集中于此,南段则建有农贸市场、居民楼、学校等。由于路两旁有总面积达到6000平米的“白广路绿地”,种植了各种树木和花卉,因此还被命名为“北京市环境优美街”。尤其白广路百货商场、副食商场与广安门电影院,呈“三足鼎力”之势,形成了一个小型商业娱乐中心。
说回老菜百,成立之初是隶属于宣武区百货公司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当时并不以黄金而闻名,而是一家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和供应国家机关团体,并负责国家专控商品供应的综合性大型百货商场。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针织纺品、绸缎呢绒、服装鞋帽、五金电器、钢木家具、烟酒糖果、还有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等老年间的“三转一响”;当然也有金银饰品和旅游工艺品。
从开业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菜百的名气可以说不断攀升,因品种齐全、质量过关、信誉良好而生意兴隆,八十年代末的年销货额就达到五千多万。1985年,为顺应国家放开内销黄金饰品零售的政策,菜百开始进入黄金珠宝行业。1994年依据北京相关政策推进公司化改制,成立菜市口百货有限公司。以黄金为主打以后的菜百名声更隆,1997 年被授予“京城黄金第一家”的称号。
2000年,为配合两广路升级改造,老楼被拆,向西迁移1.3公里。位于白广路的新店,营业面积是原来的近三倍,新装修加上自动滚梯、中央空调等新设备的加入,让环境大大改善。据说搬家那天菜百员工抬着“京城黄金第一家”的牌匾迁往新址,并敲锣打鼓,不知道的以为过节呢!如今经过两次改制的菜百,是西城国资委重要参股子企业、黄金珠宝专业经营公司,并开了多家分店。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我,京城历史、文化、轶事与君共赏
下一篇:查询牛栏奶粉防伪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