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产业链布局,京博石化加速高端绿色化工企业转型
这是“流程工业”发布的第 8760 篇文章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减油增化”的大背景下,从校办工厂发展而来的京博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京博”)已发展成为稳居中国500强、山东民企10强的现代企业集团,以创新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强化炼油化工基础资源的支撑能力,实施炼化一体化系统工程和百千万产品工程,推进实现“由油品向高端化工品和高性能材料转型,由基础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的目标。
在2023年4月28日于海南举办的2022年度京博科技奖颁奖典礼暨第五届产教融创发展论坛上,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博石化”)董事长、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栾波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文/本刊记者 胡静
按照“一期传统炼化产业优化升级、二期产业延伸释放新动能形成高端绿色化工、三期产业协同打造高性能新材料产业”的战略部署,京博石化不断 加快产业转型,实现公司业务结构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的转变。
聚焦高特新材,提速高端化工产业布局
“目前,京博 一期传统炼化产业优化升级已完成,并已初见成效, 高效能燃料占比由70%以上调整到40%以内,高端化工品从过去不足10%增加到20%以上,高性能材料已在橡胶和聚烯烃领域有了显著突破。” 栾波表示,京博石化旨在转型成为产业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活力充沛的高端石化产业和高性能新材料产业协同的现代工业企业,为其他炼化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一个可复制、可参考的优秀方案典范。
谈及公司产业规划,栾波介绍, 京博石化将聚焦“油品、沥青、化工品、聚烯烃和碳材料”五大业务主线,加快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做强沥青基高碳材料、做精高端化工品、做优高性能咸能烯烃聚合新材料及特种材料等业务发展策略;实施重劣质油一体化价值布局,构建国际原油调和能力,依托全价值链要素进行业务深化;围绕产品质量升级、行业瓶颈解决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抢占等维度规划布局,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工程转化,做强产品价值;深化项目协同运营、生产准备和生产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产业转型,推进一体化项目建设。
京博石化以沥青基新材料和乙烯下游产品为发展方向,依托海南洋浦区位优势和京博集团现有产业资源,规划打造以高端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为主的产业智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金融运营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
京博石化 ★
目前,京博石化正在海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200万吨/年沥青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一期项目,可生产沥青200万吨/年,包括高等级道路沥青、建材防水沥青等,该项目将填补海南省内沥青基新材料产业空白,从根本上解决海南省沥青材料长期依赖岛外进口现状,大幅降低道路建设成本,并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协同发展,实现石化功能区内企业物料互供。
2022年度京博科技奖颁奖典礼
暨第五届产教融创发展论坛现场
“未来,公司以沥青基新材料和乙烯下游产品为发展方向,依托海南洋浦区位优势和京博集团现有产业资源,规划打造以高端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为主的产业智造基地、科技研发中心、金融运营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栾波介绍。
提质增效,推动现代化绿色低碳企业转型
一直以来,京博在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和 CCUS 项目的转化等方面不断探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和 CCUS 项目的转化等措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栾波介绍,通过源头能源清洁低碳、生产过程降碳、末端碳资源化等多模式分阶段布局,促进产业向低碳化转型。能源清洁低碳方面,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号召,布局太阳能光伏,评价风力发电的可行性,积极响应国家氢能规划布局,布局工业用氢和燃料用氢两大方向,逐步转变传统能源消费结构。
京博石化 ★
生产过程降碳方面,围绕着装置能效提升,联融科研院校、国内外技术公司等资源,以装置电力、蒸汽、燃气为重点,围绕生产方案、工艺技术、设备维度,通过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实现装置节能降耗。碳资源化方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布局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二氧化碳资源化科技攻关项目,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已重点布局了二氧化碳制烯烃项目、碳矿化材料新型功能复合板材项目。平台建设方面,完善数字化平台,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溯源、分析和预测。
同时通过计划、调度、生产、RTO、APC 一体化运营,对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持续提升能源利用率。
联融共创,不断攀升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京博起源于校办工厂,早在1995年便提出了“校企一家”的理念,始终把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双引擎,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其首倡建设的“京博N1N模式”,让产业平台成为N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促进社会N个产业共融、共创、共享、共赢。在2022年度京博科技奖颁奖典礼现场,“山东省京博产教融创院”宣布成立,该机构是一个联融整合资源的平台,将 携手政府、院校及社会各界,构筑人才供应、科研转化、社会服务三条“生态链”,达到一种共生循环、螺旋上升的合作融创模式,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
山东省京博产教融创院揭牌
“‘改善今天、创新明天、研究后天、准备未来’是京博始终坚持的研发理念。”栾波介绍,目前,京博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主要涉及现代生态农业、高端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多个领域,在人才联合培养、专家顾问聘用、合作研发平台搭建、装置节能系统集成、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应用、装置侧线试验等方面展开了紧密的合作。
栾波强调,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上游、侧游、下游的相关方资源努力搭建产业生态,京博由成本型竞争向价值型竞争转型,由大宗品生产商向供应链集成服务者、产业链生态组织者转型。 同时,随着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高端产品技术越来越难以引进,要突破核心技术受控局面的关键,根本上还是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创新技术的培育。“未来京博还将全面搭建国际创新平台,依托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开发实力、留学专家教授等人力资源,实现前沿科学技术的谋划布局,逐步由技术引进者向技术开发者转变。”栾波说。
流程工业
本文系“流程工业”首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小编授权(id:msprocess)。本文作者 胡静,责任编辑胡静,责任校对何发。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流程工业。 。欢迎您关注“流程工业”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石油、化工、水处理、新材料、新能源最新市场动态,以及技术进展和项目信息。
点击原文,免费阅读流程工业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