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丝今日闭店:经营14年,粉丝88.5万,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6:36:51 浏览量:0

写在前面:

近一年来,有多家日妆品牌宣布停止运营品牌或关闭店铺,而这些品牌、店铺所属企业,日妆四巨头(资生堂、高丝、花王、POLA)中的三家均有涉及。

4月19日,日本美妆巨头高丝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天猫旗舰店结束运营。

高丝天猫旗舰店作为其在中国的线上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已经运营超过14年,粉丝数近88.5万。涵盖护肤和彩妆两大品类。然而,从店铺运营情况来看,其表现似乎并不理想,销量最高的产品售出仅1万+件,其余产品销量更是惨淡。对于关闭天猫旗舰店,高丝方面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重点。

01

黯然退场:关停经营14年天猫大店

高丝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期,高丝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曾一度繁荣,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和全资子公司,覆盖生产和销售两大环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高丝的产品策略逐渐暴露出混乱。旗下多个品牌如高丝莱菲、兰皙欧和雪肌精等,在定位和渠道上缺乏清晰区分,导致消费者认知模糊,品牌多而不精、渠道覆盖广而不专等问题开始显现。代理商对高丝的评价也多为负面,认为其供货折扣和终端投入不合理,导致渠道混乱、定位不清晰,进而影响了销售业绩。

为了挽回市场颓势,高丝开始尝试提升线下渠道存在感,强化高端化、年轻化策略,并加强线上市场的变革。然而,尽管高丝早早入局电商平台,但并未激起太大浪花。更为严重的是,高丝在面临业绩压力时,曾尝试通过牺牲中高端品牌黛珂的价格来换取销量,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品牌形象,也错失了竞争优势。此外,随着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引发的舆论影响,消费者对“日本制造”标签的信任度下降,进一步影响了高丝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高丝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既有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的问题,也受到国际形势和消费者心理变化的影响。

02

日妆集体在中国遇冷

高丝并不孤独。近两年,知名日妆品牌纷纷宣布闭店、关停或撤店,品牌集体遇冷的现象愈发明显。资生堂、花王等巨头也未能幸免,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资生堂作为日本化妆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中国市场的高端护肤品牌茵芙莎也未能逃脱困境。年初,茵芙莎进行了大面积撤柜,并关闭了仅开出3个月的中国首家定制概念店。资生堂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正在对线下业务进行局部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然而,2023年全年资生堂净销售同比下滑8.8%,经营利润更是暴跌39.6%,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花王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花王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样出现了下滑,化妆品业务收入在亚洲市场减少了17.9%。花王集团指出,一直增长的中国市场由于核污水排海事件的影响导致增速放缓。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花王,也对整个化妆品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业内人士认为,品牌集体遇冷的原因除了核污水排海事件的影响外,还与市场竞争激烈有关。一方面,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本土品牌的崛起也给国际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双重挤压下,品牌的境遇可谓夹缝求生。

此外,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也是品牌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消费降级等情况的出现,消费者正在向趋于理性的消费观念转变。求美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和性价比,而非仅仅追求品牌效应。这也促使许多高端品牌必须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高丝品牌矩阵,图源高丝官网

高丝天猫旗舰店的关闭,或许正是其在中国市场策略调整的重要一环。未来,高丝能否通过一系列变革重振旗鼓,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无论高丝如何调整,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妆产品始终是最重要的。在众多的品牌和产品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才是每个消费者应该关注的焦点。

‍-更多精彩内容-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