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只喝“一茅五”,这究竟是个什么梗?
“一茅五”,这个词在今年的酒圈中犹如一股狂风,席卷了每一个角落。初次听闻,首先联想到的是那微不足道的一毛五分钱,未曾想到它竟能摇身一变,成为高档白酒的代名词。
说到“一茅五”,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下“茅五剑”。“茅五剑”就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这个名词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茅五+”这种说法的第一次组合,对整个白酒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想到新的名词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一茅五”这个梗,是源于山西省纪委监委和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专题片《护航》。片中披露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晋能控股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金刚的贪腐行径。
其中,他喝酒只喝“一茅五”(国窖1573、茅台、五粮液)、爱吃不带皮的银鳕鱼等“三厌两好11道菜”,等等的情节,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茅五”现象的出现,正是白酒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一种体现。它不仅仅是对茅台、五粮液等高档白酒的指代,更是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品味的体现。这种追求背后,反映了一种对物质享受和身份认同的渴望。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一茅五”现象所体现出的白酒文化并非完全健康、积极的。它过于强调奢华和身份,容易让人迷失在物质的追求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成长。
当我们谈论“一茅五”或其他品牌的酒时,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酒,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酒没错,错的是那些将酒作为权力、地位或腐败工具的人,不该让酒背负了不应有的罪名。
“一茅五”,这个新词不论它能否代表白酒文化中的新符号,却是一个深刻的反腐警示。它提醒我们,无论财富如何增长,我们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财富在进步,时代不能退步,反腐,不能止步。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