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调研 | 网络购物与“钞能力”的博弈
当2024年11月12日零点钟声悠扬响起
标志着史上最长“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圆满落幕
从以往的“百米冲刺”到如今的“马拉松长跑”
今年“双十一”购物热潮据官方统计再次刷新成交额记录
更成为新消费趋势的集中展示窗口
政策的推动、平台策略的变化
又再一次激发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针对今年“双十一”的新变化
团委调研部对作为消费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专项调研
在移通“四位一体”特色商科教育背景下
从学生消费观念及理财意识实际情况入手
挖掘我校特色商科教育的育人成效并建言献策
下面通过调研采访视频
来看看同学们的调研参与情况吧
以下视频来源于
移通团团
本次调研共回收3730份问卷,其中大一参与1024人,大二参与824人,大三参与1770人,大四参与112人,调研覆盖人数同去年“双十一”调研人数增加5.4倍。
其中大三学生人数占比调研总人数近50%,显而易见大三的同学们经过在移通两年多的沉浸式学习,通过《数字营销背景下的消费心理》、《财富小筑:大学储蓄与理财初体验》等各类特色商科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效促使大部分同学潜移默化中自主形成了个人消费观念与一定的理财意识。再次开展“双十一”调研采访时,大三学生参与人数相比低年级时期参与人数明显增加,更能理性科学地看待学校的调研活动,也更认真地愿意参与其中交流分享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看法,进一步了解同龄人的消费管理情况。
根据问卷数据,参与调研的男女比例为1:2,反映出女同学们更热衷于“双十一”购物活动,更愿意关注与参加“双十一”的相关话题、热点及活动,符合当下女性消费力“她经济”的快速崛起趋势。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4“她经济”洞察报告》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女性用户在理财、消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在线上消费也非常活跃,同时在各行各业的领域,受“她经济”影响,各类“她综艺”、“她游戏”等与“她”相关的题材成了经久不衰的流量密码。
建议学校新商科教学部可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和最新趋势,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企业家等来校开展如围绕《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贡献与启示:“她”的经济力量》的沙龙讲座、企业实践等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商科思维与培养洞察经济发展的眼光,保证我校特色商科教育教学一线紧跟时代经济发展前沿。
通过平时是否经常购物该问题的数据可知,66.7%的同学们表示经常购物,热衷消费。整体而言大部分学生每月都有一笔来自父母稳定支持的可支配费用,因此在面对个人喜欢的商品或是社交需要,会经常消费,享受购物带来的愉悦感。33.3%的同学们表示不经常购物,相对来说有一定控制消费和理财的意识,但从整体数据上看,大部分同学们普遍还需加强消费自我管理与理财。
你是属于那种类型的消费者呢?
大多数同学属于普通消费者,仍有少部分是“尾款人”、“吃圭人”。当然消费带给来的愉悦感确实让人上头,双十一购物节创立16年,刚开始人人蹲点零点付尾款、刷机刷到系统崩溃,有优惠时疯狂购物,结果后面月底大多数人过上了吃“土”生活,因此同学们的“钞能力”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估算当下购买是否合理,不要冲动超前消费。
双十一消费预算及平时购物
消费支出占当月生活费的比例?
据数据可知,77.91%的同学们的消费预算大多在500元以下,购物消费支出占当月生活费低于10%的同学,占比42.79%。大部分同学没有让购物消费占据自己平时过多的生活费,绝大多数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商品,不会在购物上出现超前消费,有规划的、合理的安排自己日常购物。可见大多数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合理分配个人财务的意识,说明我校的商科教育在经济理财方面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有一定成效。
学校开设的哪些课程
可以在购物时有所帮助?
据数据可得,58.98%的同学选择《消费者行为学》,42.6%的同学选择《品牌营销》,这两门课程分别从消费者与商家营销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商家的营销手段,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层次理解在消费过程的行为逻辑规律与营销刺激消费心理,从而促进同学们可以更科学、合理的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提高消费自我管理意识,做出更明智的购物决策。大部分同学能明确举例说出学校商科教育哪些课程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消费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同学们对学校商科教育的学习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应用到日常。因此建议学校还可以多增设商科教育其他相关课程,例如:供应链管理、金融学、投资学等等。
双十一期间购买了什么类型的商品?
主要购物的线上广告媒介是?
在双十一期间,同学们的购买偏好最多的TOP3商品类别为生活日用品、服装配饰和食品零食,分别占78.34%、51.34%和39.95%。其中同学们集中在视频平台与直播平台进行网购的较多,由此可见视频与直播相比传统图文促销更能刺激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但从同学们购买的商品类别可以看出大家的消费观念还是相对理性,更倾向于购买日常所需的商品,对商品的实用性有一定的重视考虑,也表明“悦己消费”、消费分层等需求趋势凸显。
在购买商品时,哪些是你主要考虑因素?
在购买商品时,同学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功能和效果。这些因素比例表明,同学们在购买时更注重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性价比。品牌知名度和商品品牌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说明大家在选择商品时不再盲目注重品牌影响力,追求名牌。在此提醒大家,双十一期间的购物决策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超前消费,不仅要考虑价格,更要考虑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长期效益。
大学生对网购利弊的看法是?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网购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利弊相等”这一选项上,占比超过53%,这表明大多数同学们认为网购既有利也有弊,能合理看待这一现象。相比之下,认为“弊大于利”的选项仅有9.25%,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对网购相对比较依赖。建议学校可以开展校内购物集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模拟商家经营,学习如何控制成本、定制产品价格、开展营销活动及实现盈利额度,鼓励同学们走出宿舍尝试模拟实体经营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商业思维与探索创业兴趣,适当减少对网络购物的依赖。
在校期间,你觉得自己的
消费兴趣和消费取向在发生变化吗?
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的消费兴趣和消费取向在校期间有所变化。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态度与认知是动态变化的,结合在校学习的相关金融理财等商科知识,其个人的消费需求和偏好也在不断调整适应新的经济认知。为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调研,以了解学生群体的消费趋势和偏好变化,以便后期更合理的设置和增加商科课程。
如果我校开展关于双十一的活动
你希望是怎样的形式?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开展“跳蚤市场”和“购物分享会”,通过以上形式同学们可交换自己的商品,分享购物经验与理财妙招,发现校园生活中的“经济买手”。建议学校在开展商科教育这类课程的时候,可以依托多种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合体现,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学习与提升。
对双十一购物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同学A:不要盲目的只看到促销,品牌就买,要切身考虑自己的需求,只买对自己需要的。
同学B:希望价格便宜,物品好用质量好,售后服务好。
同学C:合理正确的看待购物,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购物,购物的东西尽量是自己需求很大的,具有实用性,没必要为了双十一便宜而去大量的囤货。
同学D:它提供了大量商品的折扣优惠,能让消费者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物品,像很多品牌的服装、电子产品等都会有较大幅度降价。而且商品种类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一站式购物。
同学E:理性购物,冷静消费,看是否有较大的需求,正确看待双十一折扣。
总结
以我校大学生为例,目前大学生的整体消费观念比较理性,盲目消费或跟风情况较少,更多是根据个人需求买实用适合自己的东西,同时大部分同学有一定的理财意识,懂得分配自己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并通过此次调研可具象化地显示出的我校特色商科教育的育人成效有一定结果。
建议学校后续可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和最新趋势,邀请相关专家、教授、企业家等来校开设一些理财公开课或者讲座比赛,扩大参与财经类名师课堂的报名机会和渠道,讲学生实用、爱听的生活中的经济学,引导大家树立良好的理财意识。多增设商科教育其他相关课程或活动,例如:供应链管理、金融学、投资学等课程,开展校内集市模拟经营等活动培养学生商科经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识,扩大同学们的跨专业知识面与生活实际运用。
移通晓英才
| 不扫晓英才 何以晓移通 |
微信订阅号:移通晓英才(cqxiaoyingcai)
稿件来源:团委调研部
责任编辑:朱兴隆 罗美雅 王莹
审阅:肖哲 陈星月 屈畅 黎劢 丁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