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餐:团餐标准化从哪里入手?
近年来,我国团餐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团餐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据数据显示,我国80%以上的团餐企业营收在5亿元以下;企业营收在10亿以上的企业不足10%。
团餐行业整体存在运营主体集中度低、规模化程度低,且分布较为分散,团餐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无论发展方向以及细分领域如何,标准化都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标准化,中小型团餐企业才能具备快速实现规模化的能力,成规模的企业才能够在大规模的发展中形成优势持续发展。
团餐标准化从哪里入手?
SKU标准化
SKU标准化是团餐标准化的先行条件,从供应端的角度看,团餐供应的SKU相对较少、采购量大、需求高度可控,制定企业内标准化SKU,是为后续供应商标准化、菜品标准化建立的前提条件。
供应链标准化
在建立SKU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集中采购商进行源头直采、集采及配送代替多级供应商、经销商、仓储。
通过供应链标准化将食材前处理步骤、形状、规格标准化,可以确保食材初次处理后的出成率保持稳定,很大程度节约成本。
菜品标准化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菜谱,改变传统“凭感觉”的菜品投料模式,形成标准化菜品。
能够保证菜品质量、味道稳定性,确保用户不会流失。与此同时,菜品的标准化也有利于各项目口味一致,方便管理。
除了原料、过程以及出品的标准化,企业的经营过程也应该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团餐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便利性,例如一个稍有规模的单位,人口众多,流程复杂。
如果建立一个食堂、再招一批采购、工作员工管理,往往耗时长、投入大、责任重。
选择团餐,企业不需要采购食材、不用支付人工成本、不需要增添繁琐任务,只需支付一点费用,就能免除多重烦恼。
拼团模式下,企业还能拿到折扣价,相比于自建食堂和订外卖来说都更省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数字经济的范围扩大和模式升级,我国团餐行业也正在迎接重要的数字化转型契机,无论是食堂承包还是团体餐配送,数字化已成为团餐行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