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5:27:44 浏览量:0
山东寰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系综合类大型文化传媒企业,公司旗下共拥有寰视书社、寰视传媒、寰视文创三块产业。欢迎您关注寰视书社,寰视书社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授权官方网店。

寰视宇内,唯有书香。

国学立社,经典悠扬。

https://shop73239665.taobao.com请复制此官网网址至浏览器打开

《管子·乘马》中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这句话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系统阐述了谋事创业的诀窍,告诉我们做成一件事,往往产生于周密考虑,成功于实践探索,失败于骄傲自满。

《管子》一书被认为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汇集了道、法、儒、名、兵等百家之学,内容庞杂,思想丰富。书中的这句话正是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提出来,但其揭示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却不只局限于一域。

“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在古人看来,凡事都应反复考虑、三思而行,才能够事半功倍。《大学》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在告诉我们周密考虑是干事创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庸》提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是说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思虑周全、做足准备。

不仅如此,“古之立大事者”还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对后辈阐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的道理;孙子告诫征战沙场的将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王安石勉励后世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干事创业,要做周全考虑、谋划全局、通盘思考,如此才能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害,才能把事做好。

当然,做成一件事的关键不仅在于谋划决策,还需要有执行力和行动力,否则必将陷入“过缓则无及”的困局。因此,便有了“成于务”这第二点诀窍。这里的“务”指的是努力和实践。古代的鸿儒学士喜欢把道理寄托于生活的细微处,借此启发后人躬行实践。“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脍炙人口的名言最能体现“务”的意义。《论衡》中也提出:“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者,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这便是以建房和配药来进行类比,说明做事不能局限于“观望”,而应身体力行。还有,鲁迅以喝“酸辣汤”作比,指出“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更是让人醍醐灌顶、耳目一新。

古人云:“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因此,要真正做成一件事,还需时刻警惕“傲”这一顽疾,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五千多年来,“谦逊”的基因早已融入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一点在古籍善本之中多有体现。魏徵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句话的意思是:想到自己的地位高,就要谦虚谨慎自我约束;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一想江海在百川之下。朱熹说:“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这是把德行不足的人同古之君子对比,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夜郎自大、骄傲卖弄。张廷玉说:“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这是将骄傲自满和谦虚进行对比,同“满招损,谦受益”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老舍先生也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由此可见,“失于傲”的道理从古至今都没有过时。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想有所成,既要高瞻远瞩,更要脚踏实地,还要不骄不躁,凭着对“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的笃定坚守,定能圆满实现预定目标。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谢毅

图片源于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