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重保险时讯:详解新“国十条”3.0,保险也不刚兑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5:12:34 浏览量:1

9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一份极具分量的文件,名称为《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十条”释放出很多重要信息,网上也有很多解读,比如保险是不是要打破刚兑了?保险行业迎来哪些变化?

1

新旧“国十条”有何区别?

实际上,这是继2006年、2014年后,我国第3次发表的保险行业纲领性文件,即“国十条”3.0版,也可以看做是我国保险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路线。

回溯历史,“国十条”1.0以及2.0侧重点都落在发展上,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保险被赋予了经济“增长引擎”与社会“稳定基石”的双重角色。

而步入2024年,随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保险的经济功能被重新定义为“经济减震器”

但其在社会层面的“稳定器”作用依旧不变。这一转变深刻映射了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的当下,保险行业作为风险抵御的最后防线,其稳健运营与安全保障的核心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一方面,保险作为市场经济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要保证长期稳健运行。

另一方面,保险是我国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在全球经济环境下,保险作为兜底工具,稳健性和安全性被放在了首位,不能出现哪怕一丁点问题。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国十条3.0版会强调监管与防范风险,并推动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那保险行业接下来会出现哪些变化,会打破刚性兑付吗?对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2

保险会打破刚性兑付?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年初有一则“保险要打破刚兑”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也被很多人解读为,保险要打破刚兑了。

后来证实了是某知名媒体的观点,并非基于官方的确凿通知。

“国十条”3.0版文件中的第2条与第5条政策尤为关键,其中提到的“研究完善与风险挂钩的保单兑付机制”,并不等于“保险要打破刚兑”,而是要完善保险的兜底机制。

翻阅了文件,虽然并没有明确的结论,比如要怎么实施、什么时候实施。但很明显,这里传达出的一个信号:要重点防范潜在的长期兑付风险!

简而言之,这些条款预示着未来新保险公司的设立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审批门槛,实力不足者将难以涉足;而对于已运营的保险公司,若经营不善,则可能面临保险牌照被撤销、以有序方式退出市场的命运。

近几年,行业一直在积极防范利差损问题,但拉长时间周期来说,未来如果遭遇行业性的重大危机,让保险保障基金无限兜底也不现实。

参考有过上百年保险发展史的国家,保险最后肯定会回归市场化。

既然“国十条”提到这点,那么对“未来保险要打破刚兑”得有一定心理预期。

而对于已经卖出去的保单,是刚性兑付还是调整产品利益进行兑付,需要继续观望政策导向,大可不必现在就担心。

而在新产品的设计上,目前已经做了一些调整。

例如储蓄险市场,主力产品已调整为提供保证收益和分红收益的分红险,在提供一定保证收益的基础上,通过红利分配的方式,让投保人和保司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

这其实也是一种事前风险防范机制,分红险的保证收益并不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比较容易兑现的;分红收益则和投资风险挂钩,保险公司赚得多就多分,赚得少就少分,赚不到就不分。

从源头上避免未来要面临是否刚兑的问题。

总的来说,打破刚兑大家要理性看待,不管保险未来是否刚兑,在国内都是安全级别最高的的金融产品,要保持充足信心。

3

分红险将占据市场

文件第八条提到,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未来储蓄险市场销售主力,将从传统固收类产品向分红险/万能险等浮动收益型保险转型。

这一转型趋势的核心在于“低保底+高分红”的模式将成为市场的新常态,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灵活且具有潜力的增值选择。

为实现这一转变,近几年,监管部门做了不少铺垫工作。

对保险公司的演示利率加以限制,杜绝夸大收益的行为;要求保司每年公布分红实现率,提升分红险的透明度。

本次预定利率下调,还给分红险额外预留一个月的窗口期,让大家能更好地接受分红险。

4

大力发展商业年金险

文件中还提出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

这一举措恰逢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之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养老金体系的持续压力,逐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男性63岁、女性58岁已成为缓解这一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即鼓励个人通过商业保险等渠道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储备更多养老金,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为此,相关的保险产品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升级与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养老金产品,为民众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养老规划方案,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能够享有更加稳定、体面的生活。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