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扒一下,“皮带哥”的资本游戏
今天 点到即止,浅扒一下我们的皮带哥。
开始之前还是叠个甲。 文章所有内容都是来自于公开信息,那些坊间的道听途说这里一概不提。
另外这篇文章没有花边新闻,也没有歌舞团的故事。主要是想讲一下,皮带哥当年那些资本操作,以及如何转移资产的。
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一、
1997年,皮带哥用一招儿 “空手套白狼”,开始了自己的资本操作。
当时皮带哥虽然不是一穷二白,但跟富豪也不太搭边。不过皮带哥的脑子很灵活,知道如何“借力打力”。
第一步,他去找政府拿地,然后跟政府说,这钱我分期付给你。
政府答应之后,他利用政府的信用背书再去找银行贷款,然后回头把政府分期的首付给付了,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他跟供应商谈判,兄弟这钱我先给你一半,剩下的等楼盘开卖之后,我一次性给你结清。
然后房子还没盖上一半,他就开始卖期房,从消费者手里回笼资金。
就这样,皮带哥几乎是分币没花,就攒起了一个盘子。
当然这是最理想化、也是最简化的版本。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没有我说的这么简单。不过大家也不是做研究,知道他搞钱的套路就行。
至于为啥他能这么干,你也别问,问了就是一句“点到即止,浅扒一下”。
这套公式的风险虽然极大,但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当年皮带哥曾靠单个楼盘就回笼了8000多万资金,是拿地成本的16倍,相当于加了一个超级杠杆。
这个模式放在平时肯定是行不通的,可当时(2000年年初)正是房地产蠢蠢欲动的前夜,后来又经过了黄金十年。
那段略显疯狂的岁月,想赚大钱基本上就是看谁的胆子大。
谁的胆子大,谁的票子就多。而在胆子大这一点上,皮带哥向来是傲视群雄的。
2009年,皮带(公司)在港股上市,皮带哥也顺势成为了中国首富,身价四百多亿。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四百多亿的身家中很多都是借来的,可在那个疯狂的特殊时期,无数人都坚信中国房地产还会攀上更高的山峰。再加上皮带哥一直都不是墨守成规的主,有钱之后他玩得就更疯了。
那些年,皮带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张。像足球、女排、矿泉水、新能源,皮带哥都略有涉猎。不过这些项目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收益,反而让他的资金链一度紧张起来。
这时候,皮带哥想的不是如何挣钱,而是开始拆东墙补西墙。
那些年,他每年都要见上千个海内外的投资机构。很多人都被他画的大饼说服,上了皮带这艘大船。
2016年,皮带公司负债就已经超过了1万亿,但相比这个负债,更值得关注的是另一个数据:
皮带公司的现金覆盖率,始终都小于1。
意思就是,每年皮带公司赚的钱都不够还当年的债务。
只要出现一点点危机,皮带集团就会分崩离析。
那么如何能让公司再上一层楼呢?皮带哥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
再上一次市。
二、
2009年,皮带集团在港股上市。这一次,他们把目标放在了A股上。
由于直接上市难度很大,于是皮带哥打算借壳上市,而他们选择的壳就是深深房。
为了成功借壳上市,2016年皮带哥引入了三批战略投资者。其中包括中信、苏宁等等,总共谈下了1300亿的资金。
当时皮带哥十分自信,跟对方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大概意思就是说,老铁,你们相信我许皮带。只要成功上市,我们一起吃香喝辣。如果上市不成功,我把本金和利息一起还给你们,保证你们一分不赔,放心投我吧。
不过后来发生的剧情,跟皮带哥想的不太一样。
就在上市前的关键时期, 也就是2016年年末,国家宣布“房住不炒”,并且陆续发布了多种限购政策,给飞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踩了一脚刹车。
这脚刹车之后,国内很多公司开始做出调整。万达开始逐步去地产化,万科也开始奉行“现金为王”的策略。
但皮带哥就偏不信邪,还想搞波大的。估计他是看了巴菲特语录,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皮带集团继续过去的策略,一边借借借一边盖盖盖,像是房地产行业里的孤勇者。但这次上帝并没有站在皮带集团这一边。
经过两三年的折腾,皮带集团的业绩不仅没有起色,反而在行业内的口碑逐渐下降, 最明显的就是皮带集团借款的利息逐渐高涨,几乎是当时万科的两倍之多。
估计这个时候皮带哥也反应过来不对劲,开始准备给自己找后路了。
盘子既然没法做得更大,那么就只能剩下从盘子里捞东西吃了。
于是,皮带哥的资本游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三、
2018年,新加坡交易所见证了一场十分蹊跷的债券发行。
当时皮带集团资金链十分紧张,旗下离岸子公司为了融资,发行了总额价值18亿美元的债券。
缺钱就融资,这倒是没什么问题。可蹊跷的是,债券刚一发行就被一家名叫“ 鑫鑫”的BVI公司(英属维京群岛)几乎包圆。
“维京群岛”与开曼群岛、摩纳哥和巴拿马等地方一样,是全球顶尖的避税天堂。
国内很多公司为了合法避税,都会在这些避税天堂建立子公司。而这家“鑫鑫”公司背后,正是我们的皮带哥。
不过单看皮带哥这个举动,倒是没有什么蹊跷的。
大股东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买公司发行的债券,这无疑是向市场传递信心,证明自己没想跑路。
但蹊跷的是,皮带哥买得实在太多了。
当时债券一共发行了18亿美元,皮带哥一人就买下了10亿美元的份额,而且他不光自己买,还拉着自己香港的朋友“大地会”一起买。
据相关人员统计,皮带哥和他的朋友们,总共买下了3/4的债券。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是真的看好皮带集团的未来吗?
当然不是。
因为当时皮带集团的声誉已经没有那么好了,所以这次发行的债券利率相当之高,平均都在13%左右,远超于同时期的其他债券。
也就是说,皮带哥买下这些债券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高收益的投资,光是吃利息就能赚到不少钱。
至于风险的话,谁能比皮带哥自己更清楚皮带集团的风险呢?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 股权转换债权。
当时皮带集团虽然已经在港股上市,但如果这家公司出现任何问题,那么公司的股票就变成了一堆废纸,没有任何的价值。
不过债权可就不同了。
如果皮带集团破产清算,所得的收益都必须偿还给债权人。
换句话说,皮带哥是把自己没啥用的股权换成了债券,在清偿顺序上获得了优先权。
这些操作算是比较隐秘的, 但核心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转移以及保全自己的财产。
不过除了这些眼花缭乱的招式,皮带哥还有更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转移资产。
那就是分红。
不过这个分红,在皮带哥嘴里却另有一个高大上的说法。
四、
房地产行业一路下滑,皮带集团的口碑也一路下降。 就在投资者信心出现动摇的时候,皮带哥大手一挥开始给股东分红,想要以此来稳定军心。
他这个分红可不是嘴上说说,那是真的分。
2017年到2019年,皮带集团给股东分了大量的红。 皮带哥作为集团最大的股东,三年内套现了将近500亿。
而且这500亿呢都是直接打到皮带哥的离岸公司之内,实现了套现+资产转移的两步走。
就在皮带哥成功转移了大部分资产后,2020年国家颁布了“三条红线”,皮带集团被彻底打回原形。
扛了大年后,皮带集团积攒的大量隐患在2021年集中爆发。
先是供应商爆出,之前的商票逾期无法对付。随后又有人爆出,皮带集团的理财产品也无法对付,接着几笔境外债的违约,彻底压垮了这个昔日的房地产行业龙头。
截止到2021年,皮带集团累计负债就高达1.9万亿。这其中明面上的债是5000多亿,其他债务是4780多亿,还有最大一块就是欠供应商的款项,总计有8600多亿。
不过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帐,还有一些经过层层嵌套,需要抽丝剥茧才能看到的隐性债务。
总而言之,皮带集团的负债要远远高于2万亿。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至于皮带哥的近况和他的结局,万小刀不甚清楚也不多说了。
凡是上面能写出来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合法合规的,起码当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