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石化7部门300岗招聘,这里是世界“超级工厂”!
浙石化成绩单
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达产,全年共加工 原油2310万吨,创产值 748亿元,占舟山2020年工业总产值的近50%。
截至目前,一期项目成品油总收率35%,预计二期投产后将降低至29%,远低于传统炼厂60%水平,真正做到了把原油“吃干榨净”。
在正式投产第一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喜上加喜的是,2020年12月31日,浙石化从市场监管部门拿到了《首批产品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生产的苯、PX、苯乙烯、乙苯、丁烯-1等10个产品取得了生产许可条件,当年达产,当年达标,打通进入流通领域第一步,浙石化落户的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经过合理优化,我们常减压装置全年保持稳定的高负荷运行,一期原油加工超过2200万吨/年的设计量,再次印证了我们设计建设的优质、管理的高效。”浙石化副总裁郭和宽自豪地说,“等二期投产,我们将成为国内规模、体量最大的现代石化企业,形成一个集炼油、芳烃、化工、高端新材料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以世界级炼化水平为目标,浙石化始终贯穿安全的红线、质量的底线、进度的主线,实现“十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建设目标,在东海之滨,掀起石化产业一江春潮。
记者 沈磊 摄
01
怀抱梦想 绿色石化基地屹立
201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曾经的垄断行业向全社会打开了大门。 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应运而生。
自2015年6月鱼山岛上传来第一声开山炮响,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直书写着“愚公移山”“浙江速度”传奇:2016年9月,鱼山南防波堤合拢;2017年12月,全球最大的乙烯裂解装置的丙烯塔吊装成功;2019年底,一期工程投产……
对鱼山的日新月异,浙石化副总裁、安全总监张建国感慨万千。至今,他仍保留着每天为鱼山拍张照片留念的习惯:“当时我们光开山就8700多万方,用掉了24000多吨炸药。”1月14日,记者和张建国在办公室碰面时,他拿出手机翻看照片:鱼山岛从一无所有到“超级工厂”,而画面里的他也渐渐鬓染霜华。
鱼山大桥
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世界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也是迄今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大幅降低国内相关石化产业的价格,缓解进口依赖,为中下游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凭借舟山港口区位优势,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能更有力地赋能长三角乃至长三角腹地。
2019年5月以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期工程陆续投产,2020年加工原油2306万吨。
02
年底二期将全部建设完成
2020年4月13日上午,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合同签约仪式在舟山项目现场隆重举行,标志着二期项目正式启动。
“二期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速度比一期更快。”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个区域,我们还谋划了2.5期,再上两套乙烯裂解装置”。 目前,巨大的项目二期厂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预计到2021年底,二期项目将全部建设完成。
今年1月2日,基地二期项目渣油加氢装置反应器框架经过6个多月的加紧施工,终于完成最后一块模块的吊装,顺利封顶。据了解, 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产值将超2500亿元,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6000亿元。项目建设期可直接提供超7万个工作岗位,运行期可直接提供超1万个工作岗位。
03
注重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精耕中下游产业链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目前已完成总投资近1300亿元,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86亿元。按照既定规划,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将重点围绕三期开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 不仅做精做强石化中下游产业链,更是要把舟山精细化工和宁波新材料联合起来,推动甬舟石化产业一体化。
“原先这里叫石化大道,现在改名新时代大道,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一起奔跑在鱼山新时代大道上,回头一路有故事,低头坚定有脚步,抬头有清晰远方。”指着地图中一期、二期项目中间的道路,张建国豪情满怀。
就像他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创作的诗歌那样“新时代春风,绿色石化,群英云集,同心共创;自由贸易港区,石化航母璀璨光芒;产业报国铁肩扛,看未来浙石化美景,繁荣永昌。”
时代的春风,催动创业发展的春潮滚滚。
视频来源:仙岛岱山
浙石化招聘岗位
请在工作时间拨打联系电话!
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30
转自:聚烯烃人
我们发布文章的素材,广泛取自于互联网、朋友圈,能核实的,都会尽量注明来源。 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知悉以后的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同时,转载本公众号的文章,请您务必要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