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年的雷曼兄弟、市值800亿美元的安然“毁于一旦”,究竟为什么?
曾有人问过很多管理者:一家企业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什么?
回答最多的是:活下去。它是前提,也是结果。
谁还记得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以及巅峰市值800亿美元的安然?
他们都曾叱咤风云,但最终都匆忙覆灭,只剩一片狼藉。
01 雷曼兄弟
这是一家成立于1850年的全球性投资银行。
1844年,亨利·雷曼移民到美国。
彼时美国南部以农业种植为主,他和两个兄弟抓住商机,进行棉花交易。
兄弟几人在1850年成立雷曼兄弟公司。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棉花的需求量增加,雷曼兄弟扩大棉花的业务范围。
在进行棉花交易的同时,雷曼公司还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农业以外。
1870年,雷曼兄弟在纽约成立棉花交易所,这是他们对商品期货的首次尝试。
20世纪初,雷曼公司正式从贸易商品转型成证券发行公司。
此后20年,雷曼兄弟协助上百家新公司上市,前者进入辉煌期。
20世纪末,雷曼进入成熟期,全球业务开展。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2008年9月,雷曼宣布破产,债务6130亿美元。
现在它留给我们的大多是在金融上的启发,但从巅峰到破产再到被遗忘,不免让人感叹:
企业只有活着才有意义和成就可言,否则被记住的,大多是遗憾。
02 安然能源
遗憾的还有安然,它是一家能源公司。
2001年之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公司,有着2.1万雇员和千亿美元的营业额。
但安然知名的并不是这些成就,而是财务造假的丑闻。
2001年,人们对安然的财务疑问越来越多;10月,证券交易所开始对安然进行调查;11月,后者被迫承认虚报盈利近6亿美元。
2001年12月第二天,安然正式申请破产。
后来有人分析安然的覆灭,不仅仅是因为假账,更是其背后的急功近利。
03 小生命,更耐活
无论是安然还是雷曼兄弟,都破灭于它们对速度的追求。对企业来说,这其实很危险。
再说一个更贴近你我的例子。
一家中小企业,2020年确定了年度增长目标是4000W,最终完成了4300W。
老总非常激动,一时间“得意忘形”,给自己定了“1个亿”的年度目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总宣布开发3种新品。
第二年年初,公司加大投入60%来开发新品,招揽人才,组建团队。
一顿投入猛如虎,却忘了调整最重要的一点:执行。
没有相应的策略调整,照搬以往步骤,最终只能“断臂求生”,利润还不到去年的一半。
这家企业,其实有着和上面两大巨头类似的问题,目标不合理,或者说是太着急。
后来赵阳老师提醒他,如今的环境变了,当年的那套逻辑不能照搬。
04 因浓雾而失败的女士
我们都知道目标很重要。
在浓雾中游泳的查德威克女士,挑战游向加州海岸。
她身后有两艘负责护送的船只,母亲和教练就在船上。
她已经游了15个小时,又冷又累,她实在坚持不住,最终选择让人拉她上船。
尽管母亲和教练都鼓励她说很快就到海岸了,她还是上了船。
实际上,海岸的确就在眼前,只是浓雾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地。
查德威克女士告诉我们目标很重要,这样的故事很多;
但能告诉我们如何恰当地将目标转化为成果的故事却很少。
05 “异想天开”的名校梦
目标制定多简单啊。
就像高中时,老师让在黑板报上写下自己的目标院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比比皆是。
它们没有清华北大那么难实现,像是努力一把就有可能成真,这些目标被看作是合理的。
但最终大多数人还是与这些学校无缘,是他们没有努力吗?并不是。早读、午休、晚读,他们都不曾“放过”。
很多时候,目标完不成,或者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危机,可能不是因为目标太大不合理,而是存在执行的问题。
像雷曼兄弟、安然的毁于一旦,像那位老总的得意忘形,其实都是执行过程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总是被目标困扰,年年都定目标,年年都完不成,或许你可以听听赵阳老师怎么说。
拥有17年营销管理经验的他,深知目标对个人、对企业的重要性;
而上百家企业顾问经验,也让他更能明白,如何将大目标拆分,制定怎样的执行细节。
他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在《企业年度目标制定》中,希望帮助到被目标打击的你。
结合内外环境、结合自身优劣,找出优化方向和增长空间,先定目标,再将其量化、拆解,然后落地执行。
不要急、不要跑,脚踏实地才能稳扎稳打。
我们帮你快速成长,不是让你跳跃,而是帮你提高效率,这才靠谱,不是吗?
(更多详情,尽在评论区~)
下一篇:百度何时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