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万、卡夫亨氏、丘比、安琪、山西老陈醋、六必居、Giusti企业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4:50:07 浏览量:0

调味品行业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传统的行业,一直在围绕“风味”小步前进着。

预制菜行业则是在2023年体会了一把“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消费者一边骂一边买。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春年菜消费市场报告》显示,84.8%的消费者在2023年有购买预制年菜的经历。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预制菜并没有太多的问题。后来“预制”二字与不新鲜、添加剂、防腐剂等名词挂钩,加上预制菜进校园等新闻让预制菜站在了风口浪尖,也误伤了不少食品公司。2024年3月18日,国家六部委推出预制菜新规,明确规范了预制菜的定义范围与添加情况,让整个预制菜行业厘清了发展的方向,能够更加规范地参与竞争。

6月25日-6月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FBIF2024调味品与预制菜论坛共分为两天举办。第一天调味品专场邀请了来自龟甲万、卡夫亨氏、安琪、中粮番茄、山西老陈醋、新希望味业、六必居、Giusti(玖司蒂)、Acid League等知名企业的嘉宾,将从“酱油出海” “全国化路径” “风味突破” “基调高端化”等角度出发,一同探讨围绕调味品行业方方面面的增长经验。

第二天预制菜专场邀请了来自丘比、利乐、荷仙集团、港昌食品、日日煮、叮叮懒人菜、王家渡食品、利和味道、老饭骨、不等食品、董到家等知名企业的嘉宾,从“大单品经验” “大师味道” “介护食品” “常温赛道革命” “预制菜出海”等方面切入,讲好预制菜的“新生”!

尽管面临增速放缓的现状,调味品和预制菜行业依旧在“好味道”的赛道上不断地革新自我,想要创新出更多“新的好味道”。向国内胜利的“卷王们”取经,向国外的新锐和老牌企业们学习,汲取海内外灵感,不容错过以下精彩内容:

一、DAY1

01巨头们的智慧

推荐话题:区域品牌如何走向全国

分享嘉宾:徐征浩,中酱餐饮市场负责人,卡夫亨氏

从“食在广州”一词可见粤菜强大的饮食文化影响力。根据《2023年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显示,粤菜位居川菜、湘菜之后,连锁化率位居第三,且连续三年增长。[1]《2023年度中国地方菜发展报告》显示,在我国地方菜菜系中,川菜门店数最多,其次是粤菜。[2]

卡夫亨氏1984年正式进入中国,踏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广东广州。2010年,亨氏收购了广东地方品牌“味事达”和“广合”两大品牌,其产品包括酱油、蚝油和腐乳等。至此,卡夫亨氏中式酱料业务开始加速。

卡夫亨氏自带的地域风味基因优势,注定在粤式风味的研究上得天独厚。随着粤式风味与其他菜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卡夫亨氏看到了粤式风味走出广东地区、走向全国的可能性。卡夫亨氏亚洲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福瑞德(Fred Freire) 在采访中表示:卡夫亨氏在中国60%的业务来自中式酱料,其中2B的餐饮服务增长迅速。[3]助力地方风味调味品拓展到全国,餐饮业务是重点。借助餐饮口味影响消费者,推动餐饮和零售之间的协同效益,是卡夫亨氏的品牌智慧。

图源:卡夫亨氏中国官网

推荐话题:【出海】非一日之功——日本饮食如何走进印度?

分享嘉宾:小里博栄FRSA,印度代表兼董事,龟甲万;创始人,La Ditta Singapore;日本料理亲善大使

酱油出海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龟甲万。龟甲万酱油已在100多个国家/地区得到普及,早在1957年就开始全面出口北美,1972年在北美实现了本地生产酱油,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公司。酱油发源于中国,由“酱”演变而来。但中国酱油品牌大多处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出口海外的酱油也仅仅是作为“soy sauce”存在,品牌概念几乎没有。并且,在海外消费中国酱油产品的消费者多数不是当地居民,而是华人和中餐馆。

图片来源:Kikkoman India

那么龟甲万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出口北美的案例。龟甲万先是在美国成立销售公司,并与当地有影响力的日本食品经纪人合作,在当地超市和电视广告上大力宣传推广酱油。

2020年龟甲万进军印度市场,开拓模式同早期进军美国的模式相似度很高,通过同当地美食的结合来推广酱油。北美作为一个文化大熔炉,对各种文化及其饮食都十分包容,但当龟甲万想要走进具有强烈饮食特色和文化信仰的香料大国——印度,还需要一位关键人物。

这位关键人物就是——小里博栄(Harry)。Harry与龟甲万的故事开始之前,已经在印度传播日本饮食文化长达14年之久。他不仅对印度饮食文化了如指掌,也了解如何将日本饮食文化更好地融入印度市场。

在开始推广龟甲万酱油之后,Harry充分洞察印度市场的饮食特点和趋势,在印度中餐等亚洲餐厅发现了酱油出海印度的突破口。目前,龟甲万在印度市场发展如火如荼,已经专门推出了为印度中餐和泛亚洲饮食研发了四年之久的“Dark Soy Sauce”。篇幅有限,细节不足,于是我们今年把Harry请到了现场,希望能为中国调味品行业出海带来更丰富的视角和启发。

图源:Kikkoman India

推荐话题:不用选择:“更少的盐”与“更多的鲜”,都要!

分享嘉宾:孙合群,YE应用技术高级工程师,安琪酵母

不单是调味品行业,几乎整个食品行业都默认了“减盐”的趋势。“减盐”虽说是一个共识,但优质的解决方案依旧很稀缺。绝大多数的酱油产品配料表上都有一个“酵母抽提物”的标识,很多消费者还在误会这是一种添加剂。其实,这是一种神奇的食品。没错,酵母抽提物是食品。

图源:安琪酵母官网

很多减盐酱油买回家,盐分少了,但是咸味和鲜味也随之有所减弱,导致一道菜要想呈现该有的滋味需要添加更多的量,实际摄入的盐分并没有减少,甚至由于消费者意识中认为是低盐产品而无形之中使用过量。

用更少的盐去感知到相同的咸度,就需要靠酵母抽提物来实现。在低盐水平下放大舌头对咸味的感知强度,需要各种呈味肽参与,而降低了咸味,鲜味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减盐不减鲜,酵母抽提物是如何做到的呢?并且结合哪些鲜味成分能够为不同的调味应用提供健康与美味“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我想,这些问题需要你来到现场听安琪酵母的解答。

02 老牌醋企的坚持与创新

推荐话题:以“高端”为支点,656岁“老”陈醋如何撬动“新”增长?

分享嘉宾:余香香,CEO, 山西老陈醋集团

推荐话题:醋中爱马仕:意大利Giusti是如何炼成的?

分享嘉宾:Tommaso Battaglia, 亚太出口总经理,玖司蒂

推荐话题:【中意切磋】烟火气之外的“黑色黄金”——把醋卖向更多样的人与场

对话嘉宾:Tommaso Battaglia, 亚太出口总经理,玖司蒂

余香香,CEO, 山西老陈醋集团

醋行业集中度并不高,还留有很多发展机会点,也是创新迸发的大赛道。在去年对醋休闲化创新的交流基础之上,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被“小看”的醋与“高端”挂钩?

醋,无论中外,都源远流长。一般来说,东方国家以谷物酿造为主,西方国家以水果和葡萄酒酿造而成。在中国有四大名醋,其中山西老陈醋位列四大名醋之首当之无愧,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醋历史文化。在西方国家中,欧洲酿醋历史比较悠久,其中久负盛名的便是意大利摩德纳黑醋。摩德纳香醋起源于11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宋朝)。绝大部分时间,摩德纳黑醋一直作为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被誉为“盘子里的滴滴黑金”,价值不菲。

在中国,醋一直作为厨房平价的基础调味品存在,多用于烹饪、佐餐和蘸食,价格大多在几块到十几块不等。近年来,国内很多醋企已经开始寻找食醋的更多可能性。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醋业积极求变,不断创新的精神,不过把醋往“高端”定位上靠近的品牌还是少数。

成立于1368年的美和居,打破了醋的传统调味品概念,喊出“美和居,是酸味,不只是调味”的口号,打造“高端轻食养”的定位。美和居一瓶十年陈酿醋可以卖上千元,即使是一瓶基础的有机老醋也比其他有机醋贵上好几倍。除此之外,美和居还研发出小醋梨膏、醋泡四宝、小醋杯姜膏等醋的“周边”,与“食养”概念紧紧捆绑在一起。

图源:美和居老醋坊官方微

图源:美和居老醋坊官方微博

在意大利,也有一家400多年的摩德纳黑醋品牌做着与美和居一样的事情。Giusti成立于1605年,1929年成为意大利皇家特供,被国际畅销书大师Alexsandro Palomboy列为“101样死前必买的东西”。Giusti的陈酿系列,价格最高的一瓶能卖上50000元。同时,CEO Claudio Giusti也意识到今天只坚持生产传统香醋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诞生了各种水果口味的果醋、黑醋巧克力、基于分子美食概念的香醋珍珠等产品。

图源:Giusti 官网

同处于酿醋历史悠久的国度,同是百年品牌,都走“高端”的路线,并且都在新时代拥抱创新,创造出更多符合年轻人的高端醋产品。打造高端醋,两个品牌成功的细节不尽相同,文化与饮食差异的碰撞能带来更多的惊喜。美和居对话Giusti, 中国醋遇上意大利醋,有多少精彩的火花和灵感将流淌在现场?实话实说,期待值已经拉满了,绝对是中国食醋行业一场稀缺性的分享!

03 新锐出击,打破框架

推荐话题:千万美元营收:北美做醋有点“奇怪”但好卖

分享嘉宾:Cole Pearsall,联合创始人,Acid League

百年品牌们做醋,有自己的调性,那么年轻人做醋呢?北美的调味品创新一直都是世界的风向标,这里有全世界最天马行空的一批创业者,对任何品类都全然不顾“成规”,为这个赛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Acid League是一家以“实验+创意”为核心的公司,成立于2019年,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近8000万融资,年营收也突破了千万美元。

当年出道时,Acid League甚至在没有包装、网站和logo的时代就已经在全美的Whole Foods推出产品。他们几乎可以把任何东西发酵成醋,并且添加咖啡、威士忌、哈密瓜汁、藏红花和洋甘菊等原料。这些东西听起来与食醋毫无联系,但是他们能将其结合起来,并添加益生元等功效成分,收获了消费者热烈的反响。除了经典的醋系列,还有添加发酵醋的辣酱、酱油等其他丰富的品类。

从左上到右下依次:Medjool 枣香醋、味增凯撒益生元酱汁、藏红花番茄酱、芒果墨西哥辣椒香菜油醋汁

在渠道方面,他们也做出了石破天惊的举动。今年1月31日,Acid League宣布关闭自己官网的在线商店。线下曾是DTC食品品牌所回避和薄弱的领域,而现如今,是时候走入线下了,那才是品牌规模化的保障。

削减SKU,重点投入线下渠道和实验室研发,将是Acid League新的探索。经历成功与迷茫,才是创业本色,Acid League的产品开发思路和品牌故事都值得仔细聊聊。

04 风味交流,机会点在这儿

推荐话题:【小组讨论】如何突破桎梏,让番茄没有极限?

讨论嘉宾:王铁军,总裁,新希望味业

郭顺杰,总经理助理,中粮糖业,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中粮番茄

近两年,番茄从产业链上下游都开始加速发展,番茄可能已经不是一个“备胎”,而要逐渐成为另一个激发创新产品的赛道了。首先,番茄制品的应用场景丰富。番茄口味局限性较少,老少咸宜。“番茄+”的属性使番茄能与火锅、西式简餐、预制菜、饮料等领域融合。据2022中国火锅大数据报告,番茄锅底的点单率,常排锅底前三。其次,番茄健康属性高,美味之余,健康也将是番茄赛道分化品类的宣传卖点之一。

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的番茄加工企业中粮屯河番茄近年在番茄产品创新上有不少成果。中粮番茄在番茄汁饮料、番茄丁、番茄沙司等产品上坚持零添加和清洁配方,推出不少番茄子品牌。

图源:中粮屯河番茄官网

新希望味业则在同质化严重的番茄火锅汤料市场杀出一条路。新希望味业旗下的调味品品牌有言有味在新推出的一款番茄火锅底料上下足了功夫,在原料选择上就开始创新,另辟蹊径选择了云南高原树番茄。此外,制作工艺和研发模式也独具特色,区别于市面上常见的番茄底料。

图源:有言有味公众号

推荐话题:【小组讨论】川调拥挤,寻找口味新标地

讨论嘉宾:凡文险,创始人兼CEO,美鑫食品

俞江富,总经理,六必居

2023年第三届中国川调大会的关键词是“超越同质化”,可见川调赛道的拥挤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喘息机会,什么火做什么,瞄准竞品做产品。淄博烧烤和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更小但更多的地域特色还没有被发掘。跳出来,中国地大物博,汲取地域风味灵感,也许能找到下一个国民味道。

从餐饮端寻找口味趋势是一个方式。创立美鑫之前,凡文险是一个餐饮老炮儿。美鑫食品嗅到酸汤味型的潜力,推出贵州木姜子酸汤、云南酸汤、新疆沙瓤番茄酸汤、海南糟粕醋等酸味底料,将天南地北的区域口味巧妙转化为餐饮产品。

麻酱作为北方经典调味品之一,已经将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和各品类。六必居老北京二八酱与魔芋毛肚的跨品类结合,打造出新中式零食。这还只是六必居一系列创新举措当中的一小部分。如何把产品所持有的地域风味基因与其他品类碰撞出既创新又叫卖的产品,六必居实在是太有发言权了!

图源:六必居官方微博

二、Day2

01 讲烂的“大单品战略” 在别处,这里都是新思路

推荐话题:10亿经验包:一条鱼的持续进阶

分享嘉宾:唐万里,创始人兼CEO,叮叮懒人菜

从来都是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预制菜大单品容不得一丝懈怠。大多数案例分享,都是言简意赅的一条条标准,告诉大家怎么找到一个“潜力单品”,但后续进阶迭代的思路和故事,说的人就少了。作为以大单品来占领市场份额的公司,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实,不允许投机取巧。

在叮叮酸菜鱼火出圈之后,模仿者不少,但叮叮懒人菜漂亮地抗住了竞对的冲击,2023年销售额突破10亿大关。叮叮懒人菜对做一条好吃的酸菜鱼的细节思考:什么时候该调整口味、什么时候该革新保鲜技术、什么时候该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画像优化产品卖点、什么时间节点建立供应链等······是任何想要做一个长盛不衰大单品的品牌不容错过的经验包。

图源:叮叮懒人菜公众号

推荐话题:一路破亿,一只烤鸭的红火生意

分享嘉宾:三川,首席执行官,董到家

把烤鸭做成预制烤鸭,首创者就是董到家。董到家属于大董餐饮旗下新零售品牌,自带餐饮基因。预制菜与餐饮紧密相连,将餐饮赛道上的热门菜品通过标准化手段送到消费者餐桌,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产品开发思路。烤鸭几乎是一个不用做消费者教育的菜品,一个享誉海内外的美食名片。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此次,董到家将会为行业分享两大重点方向:一是如何从餐饮走向家庭餐桌,餐饮大单品标准化研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维度;二是如何开拓烤鸭更广阔的市场,不论是“烤鸭+”的场景拓展,还是出海的市场拓展,都将为更多餐饮大单品的C端预制单品化带来启发。

图源:董到家公众号

02 介护食品和预制菜出海——在白纸上就能画出无限可能

推荐话题:介护食品——“嚼得动”的银发蓝海

分享嘉宾:佐藤健治,营业本部健康事业总监,丘比(中国)

介护食品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介护食品(Universal Design Food)是针对具有咀嚼功能障碍或吞咽障碍的老年人,通过调整食品的物理状态,供给高龄者充足营养的一类食品。在中国,普遍称为“易食食品”。

图源:日本介护食品委员会官网

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食品需求越来越突出,介护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可想而知。老龄化走在前面的日本,在介护食品方面的发展经验丰富。介护食品的主要发起方丘比,在1998年推出首款商用介护食品「やさしい献立」(温情菜单)系列,目前已推出了54种产品。

图源:丘比(日本)官网

将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有限的老年食品产品一对比,银发市场还算是一片蓝海,而介护食品更是“一张白纸”。知日鉴中,在可以望见的未来,向日本最顶尖的企业学习经验:关注银发群体的吞咽问题可以具化为哪些细节;该如何为老年人设计食品才能提供全方位的食物营养和食用体验?

推荐话题:反向赛跑——崛起的海外亚洲美味

分享嘉宾:朱嘉盈,日日煮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日日煮

亚洲文化对欧美文化圈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其中亚洲美食风味也掀起一路的热潮。根据雅虎财经最新报道,自2020年起,商超渠道中亚洲风味商品的销售额增长了61.85%,预计到2034年能够有望达到874亿美元。日日煮也看到了这一机会。日日煮成立于2012年,一路从中国的美食自媒体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日日煮与其他预制菜企业最大的不同,是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在海外卖亚洲风味的预制菜。中式预制食品口味研发难度较大,于是日日煮就利用中国成熟的食品工业优势,用高效、发达、成本更低的供应链来孵化面向海外市场的预制菜品牌和开发产品。

日日煮部分品牌,图源:日日煮公众号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品牌对海外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亚洲美食要有真实的了解。最正宗的口味很可能不是卖得好的口味,当地居民觉得好吃的口味才是真正成功的产品。Norma基于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丰富的观察和实践经验,将分享很多结合海外消费者洞察、中国供应链优势和海外渠道的案例,帮助更多想要在海外发展的亚洲风味预制菜品牌少走弯路。

03 常温与冷冻赛道的美味研发思路

推荐话题:【小组讨论】从不同打法中找灵感:餐厅级美味的思路碰撞

讨论嘉宾:李鹏,总经理,王家渡食品

李熹,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老饭骨

于淼,副总经理,利和味道

做好消费者家庭餐桌的一道菜,具备不同优势的企业打法各异。

王家渡食品所属眉州东坡餐饮集团,拥有强大的川菜厨师资源和餐饮积累。厨师对食客口味的把握,餐饮门店日复一日对菜品的钻研改进,都让王家渡在实现中餐标准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心应手。除了地道川味,王家渡还研发出连续三年全国销量第一的低温午餐肉,用做一道菜的品质要求去做一个食材。

图源:王家渡官方微博

老饭骨又是另一套打法。老饭骨在抖音拥有1400万粉丝,全国粉丝数量达到3000万。两位国宴大师教你中华经典美食的视频在互联网上颇受欢迎。大到“鳜鱼狮子头” “国宴三杯鸡”等大菜,小到“葱油饼”等小食,每期视频都有大量粉丝留言询问做菜的细节。当代人对中国传统味型和美味的追求一直都在,只不过因工艺复杂,大多数人以失败收尾。由此,将大师技艺转化为家中美味,成为老饭骨创业的初衷。

图源:老饭骨公众号

利和味道旗下的朕宅预制菜是市场上较为少见的非中式预制菜。朕宅选择切入日式、韩式、西式产品。对比中式预制菜,这些菜肴标准化程度更高。但同时,挑战也更大,如何持续研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非中式预制菜,如何提高复购率以及如何做消费者教育,都是品牌长期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源:朕宅公众号

在餐饮与自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公司,中式预制菜打法各有特色。中式预制菜和非中式预制菜在研发、人群和营销上也差异化明显。从不同维度,多样化对比,找到通用逻辑,发掘细节差异,尽在这一场精彩的讨论交流之中!

推荐话题:【小组讨论】常温赛道下,美味究竟有多超乎想象?

讨论嘉宾:林美巧,副总经理,港昌食品

张丽敏总经理,荷仙集团

张岳,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不等食品

如今,随着冷链运输条件的提升,各种冷藏冷冻的预制调理食品占据了商超冰柜,而常温食品似乎没有了什么讨论的声量,“常温即食食品并非朝阳赛道”等观点也屡见不鲜。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常温赛道呢?

一是因为,这个赛道被“误伤”严重;二是常温赛道在生产技术、保存工艺、包装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足以支撑现如今的零防腐、零添加的清洁标签要求;三是常温赛道的产品,不论是调理食品或是即食、速食产品,品类越发丰富起来。在“快”字当道的时代,常温食品带来的即时享受的体验感、丰富化的场景使用可能性,依旧是企业增长的机会。

罐头包装是常温食品的常见形式之一,港昌食品专注于罐头食品长达30年,产品出口至50多个国家。其老品牌Q3系列肉罐产品,是闽南人60年代后每一代人的美味记忆。

图源:港昌食品官网图源:港昌食品官网

荷仙集团则把“藕”做到了极致,从事莲藕加工出口已有20多年,有100多个莲藕加工产品。荷仙首创“生制”高温高压蒸煮工艺开发的系列常温莲藕调理产品,口感香甜软糯。荷仙近期也在往休闲小吃零食方向创新,新品香辣脆卤藕结合卤味+香辣味,并且做到了低脂低卡。

图源:荷仙集团天猫官方旗舰店

不等食品,相较来说就年轻一些,今年是不等食品的第十年。十年来,不等食品稳扎稳打,业务围绕“蟹”不断进阶,主打常温蟹黄面和蟹黄酱,同时衍生了懒人调味料品牌“小野轻煮”。其中,不等食品曾推出了冷冻保存的蟹黄面,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全线大闸蟹产品的常温保存。从冷冻到常温,不等食品技术革新背后对市场有哪些深刻体会和考虑?

图源:不等研究院公众号

三、FBIF2024调味品与预制菜论坛议程

(此议程截至5月17日,最新议程查看官网)

四、关于FBIF2024

以“破卷出新”为主题,FBIF2024食品饮料创新论坛及FBIF食品创新展将于2024年6月25-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论坛将从乳品、饮料、零食、烘焙、酒、调味品与预制菜等不同产品品类,及行业战略、功能性与配料、营销、渠道、包装、创业、科技等不同角度出发,讨论行业趋势及创新案例,并携全新版Wow Food赛事颁奖礼及超过62000平方米的食品创新展,交流行业创新。FBIF2024预计将有200+话题,240+位演讲嘉宾,150+渠道晚宴嘉宾,900+展商,7400+位行业嘉宾参会,吸引47000+专业观众参会观展。

参考来源:

[1]《2023年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2023年年7月,雀巢专业餐饮&美团新餐饮研究院

[2]《2023年度中国地方菜发展报告》,2023年12月08日,第三届中国地方菜发展大会

[3]《成立新团队,敲定新高层,喊出“小目标”!卡夫亨氏火线加码中国餐饮业务》,2024年3月22日,小食代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