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兴资源600193:跌宕起伏的资本风云路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4:39:49 浏览量:0

上市初期:烤鳗到地产的跨界转型

1999 年 5 月 27 日,创兴资源以 “厦门大洋” 之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钟声 ,彼时公司主营业务围绕烤鳗加工、水产养殖和速冻蔬菜加工出口,是一家典型的农业食品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等海外市场。公司烤鳗业务单纯依赖日本市场,90% 以上的烤鳗均销往日本。

然而,上市后的厦门大洋很快面临市场的严峻挑战。2000 年左右,日本经济陷入低迷,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不振,对烤鳗的需求大幅减少。同时,中国国内烤鳗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暴跌,日元贬值也使得出口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下,烤鳗业务获利空间大幅萎缩,厦门大洋的业绩受到重创,公司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厦门大洋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行业。2000 年,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收购了多家房地产公司的股权,逐步将业务重心向房地产领域转移。这一转型决策很快取得了成效,2000 年公司净利润实现 2574 万元,同比增长 28%,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对利润的贡献达到 71%,而烤鳗加工业务的利润占比则缩减至 29% 。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成功,坚定了公司转型的决心。2001 年,公司将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科技领域,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 “创兴科技”,尽管在这一时期,公司在科技领域的实质性业务进展并不显著,但其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意图已十分明显。

在 2001 上半年,创兴科技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投资设立华美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主营科技投资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收购上海厦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收购厦门阳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收购厦门大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向房地产转型的决心可见一斑。但在当年上半年,烤鳗业务仍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 48%,所贡献的主营业务利润只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 15%。烤鳗业务成了公司发展的 “心头之患”。通过与陈文华女士签订三年期承包合约,公司暂时甩掉了烤鳗业务的包袱,可以一心一意发展房地产业。公司称这次合约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确保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公司资料查询,陈文华女士为创兴科技的董事。

从 2001 - 2006 年,尽管公司名称中带有 “科技”,但房地产开发始终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通过不断的收购和资产置换,创兴科技控制了多家房地产公司,其中包括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榕生旗下的企业。2004 年,公司成功拿下上海振龙房地产开发公司 39.93% 的股权,进一步巩固了在房地产领域的布局。然而,创兴科技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其年营业收入长期停留在千万元量级,净利润也在盈利与亏损之间频繁波动。2003 年,由于主业转型的短期阵痛,公司亏损 818 万元;2004 年,受益于上海振龙房地产公司旗下项目,公司恢复盈利,净利润达到 983 万元;但到了 2005 年,公司净利又重回亏损,且亏损额扩大至 1596 万元 。业绩的不稳定,反映出公司在房地产市场中面临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地产沉浮:在波动中寻找方向

2006 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重大转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旨在抑制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这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增幅大幅回落,创 2000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这一轮调控中,创兴科技也未能幸免,公司的房地产项目销售面临巨大压力,业绩再次受到冲击。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创兴科技开始重新审视其业务布局,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2006 年,公司迎来了另一个重大决策,从陈榕生控制的上海祖龙景观开发有限公司手中竞购了祁东神龙矿业有限公司 48% 的股权,正式涉足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这一战略转型在当时看似有些出人意料,毕竟房地产市场虽遇调控,但仍有发展空间,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但创兴科技似乎看到了矿业未来的潜力,希望通过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房地产市场的依赖。

在房地产市场的起伏中,创兴科技的业绩如同过山车一般。201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8 亿元,同比增长 131%;净利润更是达到 1.04 亿元,同比增长 135% 。这一辉煌业绩主要得益于上海振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旗下 “绿洲康城 - 亲水湾” 项目的顺利交付和结转收入。然而,这样的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调整,公司后续项目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业绩也再次陷入低谷。

2012 年,房地产市场再次升温,但创兴科技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公司以土地储备不足和避免与大股东同业竞争为由,出售了上海振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5.23% 的股权,受让方是陈冠全控制的上海百汇兴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一操作在当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毕竟在房地产市场回暖之际,出售优质资产似乎并非明智之举。但从公司的战略角度来看,或许是为了更加聚焦于矿产资源开发业务,亦或是出于其他深层次的考虑。

在这一时期,公司还进行了一系列其他业务的探索和尝试。2015 年,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岳衡增加了房屋建设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建设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等业务范围,并与上海振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合同预算金额总计为 1.09 亿元的商品购销和施工合同 。这一系列操作表明,创兴科技试图在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上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然而,这些尝试在短期内并未给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提升,公司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矿业征途:铁矿石的兴衰与挑战

在 2006 年成功竞购祁东神龙矿业有限公司 48% 股权后,创兴科技正式开启了在矿业领域的征程,这也标志着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2009 年,公司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全资拥有了祁东神龙矿业,从而获得了铁矿石资源,迈出了向矿产资源开发领域转型的关键一步。

祁东神龙矿业有限公司在当地具有重要地位,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最大的工矿企业,拥有老龙塘矿段 (22 - 31W 线) 的开采权 。公司对神龙矿业寄予厚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和开发。2010 年,神龙铁矿一期采选工程顺利投入运营,这是公司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选矿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矿山单月产能开始稳步攀升,单月铁精粉产能实现突破 1.6 万吨 ,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铁矿石业务在初期给公司带来了业绩增长的希望。2011 年,尽管铁矿业务仍未完全达产,但铁精粉销售的毛利率从之前的 - 69%提升至 11% ,显示出业务逐步改善的迹象。随着铁矿石市场的回暖,长协矿价格从 85 美元 / 吨涨到了近 160 美元 ,公司的矿业业务似乎前景一片光明。

市场的变化总是难以预测。2011 年下半年,铁矿石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这对创兴资源的矿业业务造成了沉重打击。由于价格下跌,神龙矿业的铁矿石售价与成本出现倒挂的情况,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2013 年、2014 年,神龙矿业的亏损额分别达到 4293.92 万元、3.97 亿元 ,亏损幅度不断扩大。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4 年 7 月底,鉴于铁矿石价格持续低迷以及生产设备检修的需要,湖南神龙矿业有限公司开始停产检修,希望通过停产来减少亏损,并等待铁矿石价格回暖后再择机恢复生产 。但这一停产决定,也使得公司在矿业领域的发展陷入了停滞,业绩受到了严重影响。在 2014 年,创兴资源实现营业收入 5123.80 万元,同比降低 27.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 4481.32 万元,同比下降 149.80% ,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挑战。

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创兴资源在矿业领域的投资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公司在矿业领域的转型虽然有着良好的开端,但却遭遇了市场的严峻考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创兴资源不得不重新审视其矿业战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突破点。

违规风波:信息披露引发的监管风暴

在创兴资源的发展历程中,2012 年的稀土收购事件成为了公司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引发了一场严重的违规风波。

2012 年 5 月,创兴资源公告将以 1.04 亿元收购金冠矿业 70% 股权,而金冠矿业的主要资产是其持有的崇左稀土 27% 股权,崇左稀土拥有广西崇左市六汤稀土矿稀土采矿权,这是广西唯一的稀土采矿许可证 。此次收购一经公告,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质疑。

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稀土采矿权评估值暴增 182.24 倍,以及创兴资源实际控制人关联企业之前受让崇左稀土股权的价格和结算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等问题上。此外,金冠矿业的控制权在被创兴资源实际控制人关联企业收购之后,曾几易其手,先后经历了桑日金冠、桑日创华(均为实际控制人的关联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参股子公司振龙房地产,然后才转给创兴资源。这种复杂的股权交易过程,让市场怀疑创兴资源实际控制人通过连环收购营造假象,试图避免高溢价收购的怀疑 。

2014 年 3 月 27 日,创兴资源公告称,因公司涉嫌违法,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稽查。尽管公司并未说明遭立案稽查的具体原因,但市场人士纷纷猜测,这可能与 2012 年的稀土收购一事有关。在质疑声中,创兴资源的股价一度暴跌接近 15% 。为了应对舆论压力,创兴资源先后发布了多份澄清公告,试图澄清稀土资产收购中的种种疑点。然而,这些公告不仅没有达到澄清的目的,反而暴露出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新问题。

有律师指出,创兴资源的澄清公告间接承认了崇左稀土 27% 股权是委托大股东去购买的,这指向了其应该信息披露的时间点,而之前公司的公告显示,股民对此并不知情,这种信息披露的不公平,给炒作股价的人留下了操作空间 。

2014 年 4 月,创兴资源发布了一份堪称 “史上最激愤公告”。公告中言辞激烈,使用了 12 个叹号,并引用了 “背后操纵”“小人”“躲在暗处”“阴险狡猾” 等大量情绪 “饱满” 的词汇,为因内幕交易而遭判刑的公司前任董事长及创始人陈榕生 “叫屈鸣冤”,甚至扬言要单挑 “姓黄的” 。这份公告最终被认定为滥用上市公司法定信息披露渠道,也让创兴资源陷入了更严重的舆论危机。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2015 年 6 月 18 日,创兴资源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在相关资产收购项目使用过时的评估报告,存在资产收购定价不公允等问题,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证监会拟对公司予以 30 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证监会认定,创兴资源在收购过程中,并未就本次交易专项委托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而是使用了以往受他人委托为其他特定目的所作的资产评估报告,且未完整披露相关信息,导致所披露的内容不准确、不完整 。

此次违规事件对创兴资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司不仅面临着监管部门的处罚,还引发了股民的维权行动。那些在 2012 年 5 月 12 日至 2015 年 6 月 19 日期间买入且在 2015 年 6 月 19 日持有至少一股的投资者认为,公司的违规行为导致了他们的投资损失,他们拥有索赔权利 。这一事件也让创兴资源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公司在市场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后续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业务新篇:建筑装饰与新领域的探索

面对矿业业务的持续亏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创兴资源开始了新一轮的业务调整。2015 年 11 月 16 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决定终止收购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事项 。与此同时,公司拟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神龙矿业 100% 股权。这一举措标志着创兴资源正式剥离严重亏损的铁矿石采选业务,试图通过业务聚焦来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

出售神龙矿业后,创兴资源将业务重心转向了建材贸易和建筑装修领域。公司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逐步在建筑装饰行业站稳脚跟。在经营模式上,公司不从事建筑及装饰材料、智能家居及家电的研发和生产,而是通过商业谈判与客户签订合同,根据客户工程进度进行相关产品的采购和销售 。

在建筑装饰业务方面,公司一般通过招投标模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主动承揽模式来承接项目。项目合同签订后,工程管理中心会选拔项目经理并组建项目团队,具体施工过程中,也会与具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公司合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施工所需材料则通过集中采购、甲方指定品牌采购或甲方提供材料等模式获取。对于完工的工程项目,公司依据相关资料组织竣工验收,并根据完工进度和合同约定分阶段结算工程款。

凭借着不断的努力和市场机遇的把握,创兴资源在建筑装饰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30 亿元 ,其中建筑装饰收入 1.22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93.46% 。尽管在市场竞争中,公司规模与行业大型领先企业相比仍有差距,但其在业务资质、品牌、项目经验、人才储备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以及建筑装饰设计专项甲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 ,是行业内同时具备上述资质的少数企业之一。

除了建筑装饰业务,创兴资源也在积极探索新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机遇。在新一届管理层的领导下,公司设立了系列全资子公司及孙公司,拟向数字经济产业转型 。这一转型决策,旨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虽然目前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业务尚未大规模展开,但公司已经在积极布局,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实控人变动:余增云入局与 “失联” 风波

2023 年 1 月,对于创兴资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公司控股股东发生了重大变更。厦门百汇兴投资有限公司和一致行动人漳州大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博纳科技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创兴资源 23.9% 股份转让给浙江华侨实业有限公司,转让价款合计为 5.45 亿元,每股转让价格为 5.36 元 。此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余增云通过华侨实业间接持有创兴资源 1.02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3.90%,正式成为创兴资源的实际控制人。

余增云在资本市场并非无名之辈,其投资版图广泛,涵盖房地产、酒水、传媒、投资等多个领域 。他试图通过入主创兴资源,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方向。在入主后,余增云积极推动创兴资源向数字经济产业进行战略转型。公司设立了系列全资子公司及孙公司,如交替(杭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试图在移动信息服务和算力服务等领域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

天有不测风云。2024 年 9 月 9 日,创兴资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浙江华侨实业有限公司无法与实际控制人余增云取得联系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在公告发布后的 6 个交易日里,创兴资源股价遭遇重创,吃了 4 个跌停板,截至 9 月 19 日收盘,公司股价累计跌幅接近 37% ,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更糟糕的是,9 月 19 日晚间,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以协助资产冻结通知为由,将余增云控制的浙江华侨实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创兴资源全部股权予以司法冻结 。华侨实业持有创兴资源 1.02 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23.9%,且此前已质押其 6700 万股,占持有总股本的 65.9% 。此次股权冻结使得创兴资源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可能面临控制权动荡的风险。

市场普遍猜测,余增云的失联或许与其旗下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有关。股权穿透显示,余增云控制下的华侨控股下设多类投资公司,包括华侨基金、华侨货币、华侨财富等 。其中,华侨控股旗下牦牛信息科技 (杭州) 有限公司推出的侨行天下 APP 涉及理财产品兑付危机 。在 “侨行天下” 与投资者签订的相关合同中,出现了公章被指冒用的情况,中鑫国际融资租赁 (深圳) 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从未开展过黄金买卖或黄金租赁业务,相关合同公章与公司公章明显不同且无防伪编码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余增云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也对创兴资源的声誉和经营产生了负面影响。

尽管创兴资源极力撇清与大股东在经营、资金上的关系,强调余增云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其失联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影响有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实控人的失联和股权冻结事件,已经给公司带来了诸多潜在风险。公司后续的战略规划、业务拓展以及融资等方面都可能受到阻碍,如何应对这一危机,成为了创兴资源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财务困境:业绩亏损与退市风险的阴霾

近年来,创兴资源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业绩持续亏损,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和退市风险。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1 - 2023 年,创兴资源的营业收入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6.90 亿元;到了 2022 年,这一数字降至 2.64 亿元,同比下降 61.8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进一步下滑至 1.30 亿元,同比下降 50.58% 。净利润方面,2021 年公司净利润为 1982.05 万元,但到了 2022 年,净利润降至 622.48 万元,同比下降 68.59%;2023 年,公司更是陷入亏损,净利润为 - 2113.52 万元,同比下降 439.53% 。这种业绩的持续下滑,反映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营状况亟待改善。

2024 年前三季度,创兴资源的业绩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78.84 万元,同比下降 53.79%,营收几近 “腰斩”;净利润亏损 1964.51 万元,同比下降 160.15% 。公司在三季报中解释,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工程量减少所致;净利润下降则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新业务扩展费用增加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的背后,是公司在账款回收上遇到了困难,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也对公司的利润造成了直接的冲击。而新业务扩展费用的增加,虽然从长远来看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但在短期内却加重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公司的资产减值问题也较为突出。2024 年第二季度,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政策规定,对各项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计提了相应的坏账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合计金额达到 693.73 万元 。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 687.73 万元,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 6.53 万元,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0.52 万元 。资产减值的计提,进一步侵蚀了公司的利润,也反映出公司资产质量的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创兴资源面临着退市风险的阴霾。根据公司 2025 年 2 月 25 日发布的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 2024 年度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 1.4 亿元到 - 2.05 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1.45 亿元到 - 2.1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 1.47 亿元到 - 2.12 亿元 。预计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900 万元到 8500 万元,低于 3 亿元 。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3.2 条规定,如果公司 2024 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 3 亿元,公司股票将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一旦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股票简称前将冠以 “*ST” 字样,这将对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增加公司的融资难度和成本。如果公司后续业绩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可能面临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面对如此严峻的财务困境和退市风险,创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业务方面,公司继续深化在建筑装饰领域的布局,积极拓展市场,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努力增加营业收入。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大账款回收力度,降低坏账风险。在新业务拓展上,公司加快向数字经济产业转型的步伐,希望通过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财务方面,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缓解资金压力。但这些措施能否有效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帮助公司摆脱退市风险,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未来展望:困境中寻找曙光

如今,创兴资源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公司业绩的持续亏损、实控人的失联以及可能面临的退市风险,让投资者们忧心忡忡,也让市场对其未来充满了疑虑。但危机之中也往往蕴藏着机遇,创兴资源并非毫无希望。

资产重组或许是创兴资源摆脱困境的一条可行之路。通过资产重组,公司可以优化资产结构,剥离不良资产,引入优质资产,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质量和盈利能力。在过去的市场中,不乏一些公司通过成功的资产重组实现了业绩的逆转和股价的腾飞。比如某 ST 公司,在面临退市风险时,通过资产重组注入了新的业务和资产,不仅成功摘帽,还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创兴资源也可以借鉴类似的经验,寻找合适的重组对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业务转型也是创兴资源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公司目前已经在向数字经济产业转型,但尚未取得显著成效。在未来,公司需要加大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投入和布局,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拓展移动信息服务和算力服务等业务。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创兴资源如果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将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无论选择何种发展方向,创兴资源都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投资者的信心,为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兴资源的未来充满了挑战,但也并非没有希望。我们期待公司能够在困境中找到曙光,实现华丽转身。对于投资者来说,创兴资源目前的情况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蕴含着潜在的投资机会。你认为创兴资源未来会如何发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