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2023年度报告摘要
1.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保证本年度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公司独立董事刘红忠先生、刘运宏先生、尹海涛先生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本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童学卫,执行董事、总裁赵海慧(分管财务),预算财务部总经理张悦迎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公司概况
2.1公司简介
■
2.2公司组织结构
■
3.公司治理结构
3.1股东
3.1.1报告期内,公司股东总数2家,出资比例及股东情况如下:
表3.1.1
■
注:★表示实际控制人。
报告期内,本公司股东未质押公司股权,不存在以股权及其受(收)益权设立信托等金融产品的情况。
3.1.2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股东总数为2家。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情况如下:
表3.1.2
■
3.2董事
表3.2
■
注:2024年3月,本公司股东会第一次会议(临时会议)选举张雅芳、胡晓晖担任本公司非执行董事,陈洪、周毅、苏海明不再担任本公司非执行董事职务。张雅芳、胡晓晖董事任职资格尚在报监管核准过程中。
3.3监事
表3.3
■
3.4高级管理人员
表3.4
■
3.5薪酬制度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情况
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股东单位及本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考核分配办法确定,公司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办法,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实行综合考核,并根据绩效达成情况实施差异化分配。报告期内,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含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获得的税前薪酬合计910.31万元,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对相关人员绩效薪酬实行延期支付,分三年兑现。董事卢军、陈洪、周毅、苏海明及监事长颇颖、监事李琳不在本公司领取薪酬。
3.6公司员工
报告期末,员工总数为245人,平均年龄38.41岁,学历分布比率为:博士0.4%;硕士64.5%;本科34.3%;专科0.4%;其他0.4%。
4.经营管理
4.1经营目标、方针、战略规划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立足内外部形势变化,发挥信托制度和母行资源两个优势,聚焦“受托服务、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私募股权”四大支柱业务,切实履行受托人职责,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优质信托金融服务,持续打造“最值得信赖的一流信托公司”。
4.2所经营业务的主要内容
信托业务:(1)受托服务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证券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等。(2)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权益类信托计划、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信托计划、混合类信托计划,公司产品线涵盖现金管理、固收、固收+、TOF、资产配置类信托(TOT)、永续信托、Pre-REITs、受托境外理财(QDII)等。(3)财富管理类业务:包括高端信托理财、对公专户信托理财、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4)私募股权业务。
自营业务:公司按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合理协调原则管理运用自有资金,适量投资理财产品、合理发放贷款和投资债券,适度进行股票专户和基金投资,开展股权投资,发展创新业务,兼顾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充分考虑资产流动性、期限和收益之间的合理平衡,确保上述各类资产配置比例都在合理范围内。
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表
表4.2.1单位:人民币万元
■
自营资产运用与分布表
表4.2.2单位:人民币万元
■
4.3市场分析
4.3.1有利因素
一是经济回升向好下的业务机遇增多。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系统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扩大有效需求一揽子政策加速落地,国家积极鼓励发展“银发经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这些都将为信托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二是监管引导下的转型路径更加清晰。信托业务新分类进一步厘清了信托边界和服务内涵,并把资产服务信托摆在三分类之首,体现了金融功能性第一位、兼顾营利性的政策导向,有利于信托的“社会化”“普惠化”发展,信托公司在财产监管、社会治理、风险处置、代际传承等领域将会发挥更大作用,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4.3.2不利因素
一是从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这些都对信托业的展业带来较大挑战。
二是从监管政策看,资管行业的监管标准没有完全统一,信托公司直面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其他资管机构的激烈竞争;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托公司的发展。
三是从风险形势看,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出清,地方债务风险有所加大,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管控压力依然较大,转型业务领域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也面临新的挑战。
4.4内部控制情况
4.4.1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文化
公司按照“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要求,着力营造依法合规、运转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一,持续改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第二,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促进内部控制稳健运行。第三,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确保业务运行的各环节均有章可循。第四,按照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部门和岗位。
公司积极弘扬全员合规与内控优先的内部控制文化。第一,公司“三会一层”均牢固树立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弘扬合规文化,加强合规教育,促进“专业、勤勉、尽职”良好合规经营文化环境;同时,公司积极学习监管政策,将监管政策内化为日常业务的行动指南。第二,公司上下树立起内控优先的意识,建立公司员工合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并持续开展合规管理、合规宣传和合规培训,积极提升合规文化整体氛围和全员的合规经营意识,进一步夯实内控制度的落实与执行。
4.4.2内部控制措施
公司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理念,持续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细化工作,制定出台多项业务管理和基础管理制度。公司建立健全防火墙制度,实现信托业务与自营业务相分离、不同的信托财产之间相分离、同一信托财产运用与保管相分离等。
对于信托业务,在设立环节,公司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开展信托项目审批,制定规范的信托文件和项目尽职调查标准;在资金运用环节,公司严格履行受托人职责,依法运用信托财产,实现审批、运用和保管分离;在管理环节,公司不断完善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报告体系,前、中、后台紧密配合,形成职责明晰、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在清算终止环节,公司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信托文件制作清算报告,并向受益人进行信息披露,持续完善信托业务档案管理。
对于固有业务,公司建立健全固有业务决策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自有资金配置计划与风险容忍度,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实现固有业务协调发展;通过动态的监控机制、严密的账户管理、严格的资金审批调度、规范的交易操作以及完善的档案管理,公司严格控制固有资金的投资风险,重要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支持。
4.4.3监督评价与纠正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报告和整改工作机制。内审部门持续对公司业务经营活动、风险管理情况和内控合规情况进行审计检查评价,揭示风险,提出建议,跟踪督促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公司内控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保障公司业务经营稳健发展,发挥内审监督风险防控第三道防线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审计监督工作质效。
4.5风险管理
4.5.1风险管理概况
公司经营活动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等。公司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机制。
4.5.1.1信用风险状况
公司严格筛选借款人等交易对手,高度关注影响交易对手履约能力、资信情况的风险因素。同时,公司对抵质押品审慎评估,严格控制抵质押率,并审慎评估保证人的履约能力,确保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公司审慎开展固有业务,严格筛选借款人等交易对手,高度关注影响交易对手履约能力、资信情况的风险因素。
4.5.1.2市场风险状况
截至2023年末,信托资产投资、固有资产投资市场风险情况正常;自有资金证券投资未突破公司确定的风险容忍度限额。
4.5.1.3操作风险状况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部门职责、员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形成了职责分明、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和严格的审核、复核程序。截至2023年末,公司未发现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4.5.1.4其他风险状况
其他风险主要有合规风险、政策风险等。截至2023年末,公司未发生因上述风险造成的损失。
4.5.2风险管理
4.5.2.1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高度重视交易对手的信用情况,加强项目运行前端的风险管控,以尽职调查为重要风控抓手,科学评估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与意愿,筛选现金流充裕且第二还款来源稳固的项目,辅以有效的信用增级措施,如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对抵押品进行评估,对担保物的充足性进行严格把关,审慎评估保证人的履约能力等,切实提高信用风险的保障系数。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公司深入研究影响交易对手履约能力的各种风险因素,持续跟踪抵质押物价值对融资本息的保障系数,加强监测有关还款来源的变化情况,持续加强业务日常监测、换手查访、风险排查、风险预警、风险提示和督导落实的力度,有效落实项目到期兑付资金安排监测机制,持续高效开展项目后续管理,并根据具体问题研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确保项目信用风险的可控、可测、可承受。
4.5.2.2市场风险管理
第一,公司高度重视市场价格风险因素的管理,不断强化对自有资金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与管理,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状况,严控因宏观政策调整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第二,在业务评审环节,公司详细评估项目的市场风险;在资金运用环节,公司密切关注有关风险因子、情景的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第三,公司对市场风险的研究较为充分、投资行为较为审慎。第四,公司加强对宏观经济及金融形势的分析预测,制定年度自有资金配置计划与风险容忍度,并严格执行该配置计划及风险容忍度指标。
4.5.2.3操作风险管理
第一,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部门职责、员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形成了职责分明、相互监督制约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内控考核机制,有效提升了操作风险管理实效;第二,公司持续推进综合业务系统开发上线,不断开发、完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贴合业务实际、满足业务需求的信息系统管理流程;第三,公司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业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发现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4.5.2.4其他风险管理
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开展业务;公司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声誉风险管理。
4.5.3净资本管理
2023年末,公司净资本风险控制指标为:净资本132.32亿元,各项风险资本46.44亿元,净资本与各项业务风险资本之和之比为284.93%,符合监管要求的不低于100%标准;净资本与净资产之比为84.32%,符合监管要求的不低于40%标准。2023年末净资本监管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4.6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