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富金石:成长-价值的短期“暂时性”切换始于“避险需求”或“估值泡沫”
2022年8月中下旬A股风格表现再次出现明显分化,其中“新半军”为代表的成长风格领跌,而煤炭、石油石化、交通运输等价值风格表现则逐步占优。这引发了市场对于成长-价值切换的讨论:(1)历史上成长何时会向价值做出“趋势性切换”?逻辑几何?(2)又是否存在成长-价值的“暂时性切换”,而终归于成长趋势呢?
2005~2021年期间成长-价值相互切换共计5次,其中成长切换为价值的行情有2次,分别是:2010/12和2015/06。
2010/12-2012/12:避险需求导致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切换,金融相对占优。具体来看:(1)国内经济转弱,PMI开启趋势性下行,企业中长期贷款亦呈现下行态势;(2)MI明显回落,且短融迅速抬升,导致市场剩余流动性收缩;(3)成长风格的估值分位数已升至较高水平,而成长/沪深300的估值比亦达到后金融危机的高点;(4)ERP趋于上升,市场风险偏好回落。
2015/06~2018/12:成长切换价值,且价值风格长时间持续占优。具备包括以下三个阶段:(一)2015/06-2016/03:避险需求开启成长切换价值,消费相对占优。(二)2016/03~2018/01:金融、消费均为“绝对占优”,而成长则仍受到剩余流动性边际放缓及高估值约束,最终使得价值风格占优得以延续。(三)2018/02~2018/12:避险需求再次上升,包括:宏观经济下行、市场剩余流动性加速下行及ERP快速抬升,导致价值风格占优进一步延续。
综上,成长-价值风格的趋势性切换均始于“避险需求”,且满足以下条件:(1)经济下行;(2)市场剩余流动性收紧;(3)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ERP上升);(4)或估值约束。
成长-价值切换多发生在估值的高点
那么,是否存在成长风格主导行情中,暂时性的风格切换呢?事实上,在前文所述成长风格绝对占优的两轮行情中,均出现了“成长短暂切换价值”的情况,分别是:2014/10-2015/01和2020/08-2021/03。
暂时性切换一(2014/10-2015/01):避险导致成长风格短暂切换至价值(金融),主要由于:(1)宏观经济进入“通缩”,PMI加速下滑,且PPI降幅扩大;(2)M1趋于下降逐步筑底、短融快速回升,市场剩余流动性收窄;(3)成长风格相对估值处于较高水平;(4)ERP在切换之前持续处于较高水平,避险需求阶段性上升。
暂时性切换二(2020/08-2021/03):“估值泡沫”导致成长风格短暂切换至价值(消费),主要由于:(1)成长风格估值已升至90%分位数以上;(2)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速冲高,贴现率明显抬升;(3)中长期信贷亦有放缓迹象,亦将降低成长未来盈利预期,加快“估值泡沫”形成;(4)ERP筑底回升,风险偏好掉头回落。
综上,成长-价值的短期“暂时性”切换始于“避险需求”或“估值泡沫”。情形一,宏观经济下行:(1)市场剩余流动性收紧;(2)ERP持续高企或趋于上行;结束切换重回成长风格的核心是“加大宏观流动性释放”,即宽货币、宽财政,将令:(1)市场剩余流动性转向扩张;(2)ERP拐头回升;(3)经济预期回升。情形二,宏观经济“过热”:(1)成长估值过高(估值分位数>80%);(2)10年期国债收益率(贴现率)明显抬升;(3)ERP趋势上升;结束切换重回成长风格的核心是“宏观流动性收紧压力缓和”,或令:(1)10年期国债收益率(贴现率)高位回落;(2)经济驱动力再次增强,复苏韧性较好;(3)届时,成长估值亦需回归至合理水平。
我们判断:成长风格或贯穿2022全年主线。主要基于:(一)成长-价值“趋势性”切换的概率较低。(二)尚未触及成长-价值“暂时性”切换的条件,即,尚未触及该报告中设立的经济风险下限“M1增速”明显回落,经济下行风险或增大;更看不到“情形二”中宏观经济“过热”所导致的切换价值的逻辑。(三)即便M1增速回落,国内经济步入下行,基于前文“情形一”中的核心结论,“暂时性”切换价值仅需静待宽货币、宽财政力度加码,宏观流动性明显释放,A股市场风格亦将有望重回成长。
配置建议:(一)精选“新半军”成长风格中的优质赛道:电力设备(储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能源金属)>半导体>军工。(二)券商布局正当时:“赔率”受益于流动性扩张周期,“胜率”静待基本面“反转”;(三)把握船舶大周期重启的重大机遇:既得益于全球经济后周期的“红利”,又将享受造船自身大规模“新旧迭代”周期的开启;(四)重视黄金上升趋势:美国“滞胀”在即,货币属性需求将“先行”;倘若美国经济“衰退”,货币属性将叠加商品属性呈现需求“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