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2023年A股十大市值缩水公司与十大暴涨公司
2023年对A股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段艰难的时光,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明星基金经理也难以幸免于市场的动荡。这一年,A股市场表现欠佳,经历了多轮“3000点保卫战”后最终失守,上证指数全年累计下跌超过5.5%,而创业板更是暴跌逾20%。尽管年内有超过300家企业成功上市,但A股总市值却出现了缩水。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5日,A股5330家公司的总市值约为81.67万亿元,相比2022年底的84.88万亿元有所减少。
在这一背景下,市场极度分化,北交所的北证50指数在年末意外崛起,涨幅达到14.92%。与此同时,过去几年相对沉寂的通信、传媒、TMT等板块异军突起,AIGC、华为概念等热点轮番成为市场焦点。年度涨幅前十名的牛股大多来自这些行业或概念,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不少股票并非真正的绩优股,而是概念炒作的结果。
与此同时,一些大市值的权重股也遭遇重挫。根据雷达财经的数据,2023年A股市值蒸发最多的十大公司包括中国中免、宁德时代、中国人寿、招商银行、比亚迪、五粮液、海天味业、隆基绿能、中国平安和亿纬锂能,这十家公司合计蒸发的市值约为1.86万亿元。
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这些大波动的公司都属于曾经或现阶段被过度热捧的股票,在经历了市场对其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后,其股价开始大幅下滑。这些公司的市值缩水最为严重,形成了股市周期性的波动规律。当股票价格过高时,它必然会下跌;而当股票价格过低时,它又会上涨。这种现象或许正是钟摆定律所揭示的人们心态变化的真实写照。
在众多机构看来,尽管短期内市场可能面临挑战,但A股的长期前景依然光明。例如,中信证券指出,随着市场调整接近极值区域,岁末年初市场信心有望迎来拐点。申万宏源发布的2024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预测,2024年市场的主基调仍将是震荡市、结构牛。中金公司也表示,随着基本面周期的逆转,配置方面的机会有望增多,预计2024年的市场表现将好于2023年。
中国中免荣登“蒸发王”
中国中免,被誉为A股的“免税一哥”,凭借其稀缺的免税牌照,一直享有持牌经营的独家优势。然而,尽管这一优势在过去曾带来可观的收益,但近年来却未能有效支撑其股价。自年初以来,中国中免的A股累计跌幅达到62.89%,市值蒸发超过2700亿元。
分析指出,这种业绩改善实际上是基于去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增长,而并非真正的强劲复苏。事实上,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的免税消费并未出现明显的恢复迹象。
尽管其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占据8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但随着海南推进全岛封关运作准备,零关税优惠政策或将对公司市场份额造成进一步蚕食。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中免在免税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地位,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也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构成了压力。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及市场动态,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宁王”存隐忧
新能源赛道自去年大热以来,今年出现显著调整,行业内部分化严重。乘用车成为唯一上涨的细分行业,而光伏设备、能源金属、电池、风电设备等则大幅下跌。新能源板块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近期股价大跌,市值蒸发居首,但其全球竞争力依然强劲,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然而,宁德时代面临产能利用率下滑和车企“去宁德时代化”的挑战,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同时,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激烈竞争,且在智能化方面表现不佳。另一巨头隆基绿能所在的光伏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整体来看,新能源赛道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大金融板块回调
2023年,大金融品种如中国人寿、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等股价均出现显著下跌,年内累计跌幅超过10%。其中,保险板块受保费增速放缓和明年分红预期下降影响,东财保险指数已连续4个月下跌。同时,内地寿险保费增长放缓,1-11月5家上市寿险公司合计保费同比仅增4.9%。
此外,中国平安作为A股保险市值老大,其投资性房地产高达1436.96亿元,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压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银行业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背景下,净息差收窄趋势短期难改。招商银行1-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5%。该行管理层表示财务层面短期之内还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净息差同比下降22个基点。在多种因素作用之下,银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所下滑。
五粮液、海天味业上榜
五粮液作为白酒行业的第二巨头,近期在股市表现疲软,市值蒸发超过1600亿元。白酒股整体表现不佳,受到消费市场疲软的影响。五粮液在高端白酒市场的地位仅次于茅台,但在资本市场上,贵州茅台的股价更为保值。五粮液的业绩增速不及贵州茅台,且在终端市场上与茅台的价格差距较大。
展望2024年,白酒行业预计将延续弱复苏趋势,竞争格局有望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
海天味业作为“酱油一哥”,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下滑,年内股价接近“腰斩”。公司面临餐饮恢复尚需时间、行业内竞争激烈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经营环境问题。此外,去年9月份的“双标”风波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部分消费者可能转向使用0添加酱油。
进入2024年,还有高位股隐藏着巨大风险,投资者需要十分警惕高位接盘的风险。以下是2023年A股十大暴涨公司。
鸿博股份,“傍上”英伟达
鸿博股份因与英伟达合作成立AI创新中心并涉足算力服务器租赁业务而在2023年股价飙升,年内涨幅高达318.05%。然而,尽管与业界巨头英伟达的合作带来了关注,鸿博股份的主营业务依然是票据和彩票印刷,与AI领域并无关联。公司业绩低迷,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为负,且因会计处理失误等问题多次收到监管函。随着市场对AI热潮的冷静,鸿博股份股价已自高点下跌近40%,同时公司仍面临诸多质疑和内控问题。
中际旭创,光模块王者
中际旭创是2023年十大牛股中唯一的纯正“高科技绩优股”,以出色的业绩和增长势头脱颖而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2.96亿元,同比增长52.01%,创下历史最佳三季报。其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呈现环比持续提升的趋势,主要得益于在光模块领域的领先地位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2022年,中际旭创与Coherent并列全球光模块出货量第一,且海外收入占比高达87%,是谷歌、亚马逊、微软、Facebook、思科等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巨头的核心供应商。随着AI硬件基础设施的兴起,下游客户大量投资,作为全球领先的光模块厂商,中际旭创的800G和400G高速率光模块销量激增。公司未受芯片禁售令影响,反而因AI大客户需求旺盛而加速交付800G产品。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中际旭创凭借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成功实现了戴维斯双击,成为真正的科技股领头羊。
新诺威,转型创新医药平台
新诺威公司,原是一家专注于咖啡因生产的企业,成功实现了向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的转型,其股价因此飙升,全年涨幅超过3.2倍。这一成长历程堪比资本重组教科书,得益于其背后的“好父亲”——石药集团的持续支持。自上市以来,新诺威通过不断收购实控人旗下资产,逐步扩展至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并成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红牛等知名品牌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新诺威进一步宣布对大股东旗下的巨石生物增资,获得其控制权,正式进军创新医药领域。此次被收购的巨石生物是国内领先的mRNA平台,其单抗/ADC产品即将迎来丰收期,主要涉及抗肿瘤和罕见病等关键领域。新诺威的转型之旅从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延伸至创新医药,为其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航电测,军工改革黄金年代
中航电测计划以174.42亿元收购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成为年内最受关注的重大重组案。此次交易规模巨大,因为中航电测在重组前的市值仅为60多亿元,年营收19.05亿元,净利润约2亿元。相比之下,成飞2022年的营收高达672.91亿元,归母净利润13.13亿元,预计2023年利润将达到29-30亿元。成飞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明星资产,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以及歼5、歼7、枭龙、歼10等系列军机。在民机领域,成飞还参与了大型客机C919的研发。此次重组将使成飞实现整体上市,而中航电测也将因此彻底改头换面。
华密新材,被爆炒的PEEK概念股
华密新材在2023年的股价飙升了341.5%,成为北交所的两大牛股之一。这家专注于橡塑材料的“小巨人”企业,其客户群涵盖了中国中车、长城汽车等行业巨头。华密新材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功于PEEK特种工程塑料的应用,特别是在与比亚迪的合作中,这种材料被用于车身和底盘的关键部件。随着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2发布,以及优必选在港上市,PEEK概念股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关注。PEEK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被视为有望替代钢铁,成为多个行业关键结构组件的核心材料。这些热门概念的结合,加上北交所指数的强劲表现,共同推动了华密新材的股价飙升。
高新发展,“吃下”华为合作伙伴
高新发展,原为传统建筑业企业,近期宣布计划收购华鲲振宇70%股权。华鲲振宇是一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但在华为算力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西南算力王”。该公司在2023年前九个月的营业收入已超过39亿元,是全国唯一获得“鲲鹏+昇腾”双领先级认证的华为伙伴企业,并在生态服务器出货量和能力评估方面均居全国第一。华鲲振宇还主导建设了多个重大项目,包括“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样板工程以及西南最大的AI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此次重组消息发布后,高新发展的股价连续11天涨停,年内涨幅达到345.76%。
捷荣技术,华为“老伙伴”狂飙
华为Mate60系列手机的火爆销售带动了整个华为手机产业链的发展,使得相关公司在2023年重新获得了市场的关注。其中,捷荣技术的股价在短短时间内实现了惊人的涨幅,尽管该公司的基本面并不乐观,连续两年亏损且在2023年前三季度依然亏损严重。捷荣技术与华为的合作方式是通过下游客户代工厂(ODM)向华为提供精密结构件,且收入占比并不高。因此,捷荣技术股价的暴涨主要是由于散户游资借助华为手机的热度进行的炒作,与公司的实际业绩和基本面没有太大的关联。
圣龙股份,坐上华为汽车的风口
圣龙股份因赛力斯问界新M7的发布而股价飙升,成为市场焦点。尽管公司宣称其为赛力斯供应油泵产品,但实际上从赛力斯获得的收入占比极小,并未显著改善其财务状况。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扣非后更是亏损。当前股价虽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动态市盈率高达近200倍,显示出市场对该股的过度炒作和估值高估。
联特科技,CPO“新”玩家
联特科技,曾被誉为“CPO第一股”,在2023年AI浪潮中备受瞩目。然而,其业绩却难以支撑高科技概念,净利率下滑至历史低位。尽管股价已大幅回落,但动态市盈率仍超过420倍,风险极高。投资者需审慎投资、理性判断。
凯华材料,“AI算存力材料之王”?
2023年十大牛股榜首凯华材料在北交所上市,全年涨幅超5.7倍,成为唯一涨幅超5倍的股票。其股价飙升主要得益于北证50指数上涨和市场对国产AI芯片封装材料及技术的追捧。凯华材料主营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包括环氧粉末包封料和环氧塑封料,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封装。随着大算力AI芯片需求激增,特殊颗粒状环氧塑封料(GMC)封装备受关注。然而,凯华材料是否涉及GMC仍是个谜。全球仅有少数企业能大规模量产GMC,A股市场只有少量公司涉足。凯华材料称不了解颗粒状环氧塑封料,投资者应参考公司招股说明书。因此,市场赋予的“AI算存力材料之王”称号并非其实际实力。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AI趋势》《ChatGPT》
数字应用:《区块链》《元宇宙》《大数据》
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慧建筑》《智慧交通》
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转》《零售业数转》《中小企业创新》
产业数字化:《烟草数转》《银行金融科技》《电力能源互联网》
宏观与趋势:《数字经济》《2024宏观》《双碳》
思维与技能:《数字化思维》《组织变革》
创新与创业:《创业导师》《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