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罕见招聘“电催人才”,释放什么信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消息,多家银行招兵买马,招揽催收人才。
从光大银行到三湘银行,甚至微众银行,都在大力招募经验丰富的催收人员。过去,银行这块业务主要靠委外。
招聘要求也不低,不仅需要相关学历,还要具备多年催收经验和法律、金融背景。这波招聘小浪潮,显然不是偶然现象。
光大银行的招聘信息显示,该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需要3名电话催收专员,要求应聘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5岁以下,且具备优良的催收技巧。岗位职责包括管理贷后账户、电话告知违约客户、登记客户信息、分析账户数据等。
类似地,湖南省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也准备在全国引入7个岗位的高级人才,招聘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
压力大,亲自下场
银行密集布局催收业务,直接原因是不良贷款问题的日益严重。
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4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1414亿元。如此庞大的不良贷款规模,迫使银行不得不重视催收业务。
据光大银行财务报告,截至2024年一季度,该行不良贷款余额 486.80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2.04 亿元;不良贷款率 1.25%,与上年末持平。
2023年,三湘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13.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催收不仅能帮助银行回收逾期款项,减少坏账损失,从而显著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优化资产质量,提高净利润成为银行经营的迫切需求。
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银行为加大不良信贷回收,势必要发展自己的“法治化”催收团队。他认为,这一招聘潮传递出银行自己建设催收团队的信号。
行业信号释放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自营催收的趋势,反映了对催收业务专业性和合规性的更高要求。
过去,委外催收机构由于管理不善,频繁出现暴力催收、骚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银行的声誉。现在金融市场日益规范,过去的一些违规催收行为已经得到遏制,催收趋向专业化规范化。
在这波银行招聘潮之前,政策也已给出了明确指示。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指出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银行亲自上阵,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催收队伍,通过严格培训和管理,确保催收工作合法合规,可以有效提升催收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智能化、精准化趋势
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为银行自营催收提供了机遇。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催收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银行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催收流程,实现数智化处理,而不是高风险外包。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逾期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精准的催收方案,不仅提高了催收效率,也降低了客户投诉率。自营催收和科技手段的结合,很可能成为银行处置不良的重要手段和趋势。
另外,银行在催收过程中,不仅要回收资金,还要维护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这对银行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金融科技、金融纠纷司法技术服务供应商的参与,很可能成为银行成功转型的关键。因为智能的案件管理、调解、催收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调解和催收策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催收行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正义先铎综合报道,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义先铎法律科技
创新的金融纠纷法律科技供应商
致力“互联网+司法”信息化建设
为法院提供智慧调解、智慧审判、数字法庭的建设
为信贷不良资产业务提供批量调解、批量诉讼等服务
案件管理系统 | 批量调解系统 | 智慧审判系统
批量调解方案 | 批量诉讼方案 | 调诉一体化方案
https://www.zhengyixianduo.com
400-889-1211、(0571)82340982
杭州市萧山区平澜路奥体万科中心A座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