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朱少平《双循环时代的产业机遇与资产配置》论坛来啦!
导语: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2020-2022年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史上一个特殊节点。2020年以来,从企业家座谈会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国谋划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
如何把握机遇,做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的产业投资机遇与资产配置?
9月28日,我们邀请到著名立法专家、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主任、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朱少平,围绕双循环时代、产业投资机遇、社会保障与资产配置、不同资产配置比例等方面给大家带来精彩报告。
论坛主要内容
1、双循环时代
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双循环如何发展大交易?未来产业投资有哪些新机遇?如何优化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增值?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企业家需做好资产配置。躺着赚大钱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经济的驱动是科技创新,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资产配置的作用就是预防过高单一资产带来的踩雷风险。
2、产业投资机遇
在"双循环"格局下,变化与革新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资本市场面临着新的历史窗口。快速成长的新消费市场、传统产业的迭代升级,将带来新投资机遇。而消费行业和高端制造业将首先迎来利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 。比如:养老与大健康投资、食品安全投资(农业)、高端装备投资、生物制药投资、新基建投资、区块链投资等,目前是投资好时机。
3、社会保障与资产配置
当前新形势下,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内循环为主体的战略调整带来了政策走向、资源配置、产业链重组以及市场趋势等一系列变化,其中蕴藏了很多新的投资机会。当前宏观形势下的资产配置逻辑是:分散地区,分散种类;个人投资者尽量持有基金,避开主动投资个股。
人生需要保障,保障方式如年金保险。家庭资产需配置,实物资产比如黄金、商品、地产;股市比如消费、能源、医药、科技和金融;债券投资短期看波动、长期看通胀和利率。
从个人投资角度来看,应以资负匹配、绝对收益为目标,方能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而资产分配对风险和回报至关重要,是财务规划和资产管理的核心理念。
四、不同资产配置比例
"双循环"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国内产业链的重塑。像粮食、能源、轻工、科技、地产、基建等行业均有望迎来一波产业结构调整,迎来新的投资机会。对于大类资产而言,在"双循环"的模式之下,股债汇均有一定的走强空间,然不同资产需有一定的配置比例。比如:股票与股权投资不超10 %(对企业家专家,一般人宜回避),债券投资不超10 %(钱少可不做),信托与基金投资不超15 %(资产量大可超配),黄金投资5~10 %,房地产因人而异10~20 %(自用除外)等。
论坛时间:9月28日(周三)全天
论坛地点:济南市马鞍山路南郊宾馆
“双循环"格局下,权益投资将会迎来更大发展。在我国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和地产投资占有重要地位,基建和地产项目主要依赖债权融资,包括银行贷款、非标和发债等等,客观上推升了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在"双循环"格局下,消费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基建和地产相比,消费与科技创新属于轻资产行业,其早期融资需求并不适宜通过银行等传统金融体系满足,而是需要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权益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