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落户”太和?他们给出“高”评价...
今年6月份刚签约落地,眼下已实现1700万投资,厂区道路硬化、大门主体、1#生产车间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均已完成……新项目落户太和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康信制药负责人王志标倍感喜悦。
王志标是太和医药领域的“老企业家”。7年前,他投资2.16亿元在太和县城关镇上马了保健食品生产项目;7年后,在原有生产基础上,他再次牵手太和,在太和经开区投资35亿元,新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产品、固体制剂及医疗产品研发生产线建设项目。
“看重太和、认可太和,才会继续留在太和。”在王志标看来,太和医药产业有着独特优势: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集散地,太和有着“华东药都”之称。从“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之城,到“由商转工”的医药高地,眼下已有越来越多和自己一样的制药企业落户太和,“市场前景好、产业链完善,投资太和我们有信心。”
王志标的发展底气,在四环科宝项目中同样得以体现。去年11月,总投资3亿余元的四环科宝年产16.3吨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在太和保兴产业园正式开工。经过近11个月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土建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完工。
“一期主要建设综合楼、研发质检楼、中央控制室等,新增6000千克/年比拉斯汀和3千克/年甲硫酸新斯的明原料药的生产能力。”现场负责人孙蓬勃告诉记者,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具备盐酸兰地洛尔、盐酸贝尼地平、阿维巴坦纳等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能力。
从医用保健品到化学原料药
不断拉长的
现代医药产业链
让太和医药名片更为闪耀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太和共有医药规上企业61家,获评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荣誉称号,并形成了以制剂和化学原料药为主体,以现代中药、药用辅料包材、医用保健品、医药物流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唱好招商引资“重头戏”,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带来招引工作的显著成效。1-8月份,全县共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313.02亿元。其中,现代医药产业占据重头:共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54.28亿元。
高质量的招引,不仅在于投资规模,更在于完善产业链。
在太和县,围绕做大做强医药产业,招商部门紧盯上游原材料、中游医药研发与制造、下游衍生、流通及终端等产业全链条,坚持以特色化学原料药和高端制剂为核心,以现代中药、医用保健品等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链图谱。仅今年以来,已招引了乾泰轻质高强度医用GPO、医用EPO及医用改性PP材料生产基地,鑫易泰生年产7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等上下游产业项目。
“聚势‘链’动赢未来。”
太和县招商投资中心负责同志介绍
围绕医药产业现有优势
太和县不仅建立了
县级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还出台了
《太和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明确细节支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3月份组建了驻北京、上海、温州、苏州、合肥、深圳6支招商小组,目前已走访医药类企业85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企业10家。此外,还积极推进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等,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更多的努力在进行。记者从太和县了解到,为了更好促进医药产业发展,该县还专门成立了总规模为20亿元的专项产业引导基金,主导建立了科研孵化平台,并投资10亿元建设了占地10万平米的医药共享制造平台,为入驻药企技术转化提供轻资产的运营机会,吸引了一批优质医药企业到太和集聚。
“广阔市场空间、良好发展环境,我们自愿成为太和医药宣传者和代言人。”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董事长张建强直言,作为一名太和企业家,自己也在积极为产业集聚作贡献。目前已帮助招引了桦冠生物、京宇瑞祥等一批医药企业。
“现代医药产业是太和县的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带动效应”市招商投资中心负责同志表示,将有效发挥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作用,推动优质的产业项目和要素资源加速汇聚偶合,持续放大投资效应,优存量、扩增量、引变量,做大产业发展“基本盘”,促进我市以现代医药产业为重点的生命健康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发展、加快发展。
记者:张凯培 通讯员:储云朋 李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