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化腾想要300万把腾讯卖掉的时候,都有谁拒绝了他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11-07 14:00:32 浏览量:0

1998 年6 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6万户。此时,中国创业投资的环境开始改善,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路径逐步明确。这一切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发展热潮即将到来。

1999 年2 月,马化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令OICQ 上线。谁也不会想到,仅9 个月的时间,OICQ 的用户数就突破百万;不到1 年,用户数暴增至500万。伴随不断增加的庞大用户群,OICQ 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支撑,但此时腾讯公司账面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了。怎么办?在开源无望的情况下,此时的马化腾只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增资减薪,二是把腾讯卖掉。

股东们一致同意把股本从50 万元增加到100 万元,于是“腾讯五虎”(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不仅咬牙将薪水减半,还增加了个人的资金投入。可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尚不足1 岁的OICQ 仍然面临夭折的危险。相比增资减薪,把公司卖掉也许是一个更痛快的办法。当时马化腾的开价是300 万元,他与曾李青开始四处寻找愿意出钱的人。据悉,起码有6 家公司拒绝购买腾讯公司的股份,其中有腾讯公司的房东——深圳赛格集团。时任赛格电子副总经理的靳海涛回忆说:“马化腾找了我们好几次,华渊资讯网的联合创始人后来成为创业投资业内声名显赫的投资人,他就是后来带领DCM 中国在10 年间投出11 家美股上市公司的DCM 董事合伙人林欣禾。自创立华渊资讯网起,林欣禾在新浪前前后后工作了10 年。

但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投。没有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玩意儿看不明白。当年如果投了,起码增值几千倍。”还有曾李青的老东家广东电信,最终洽谈收购也是无疾而终。除了深圳当地的企业外,马化腾等人还分别跑到北京和广州,先后找了4 家公司谈判出售腾讯。对公司的估值,收购方最多出到60万元,这连马化腾等人预计的底线都未达到。

在出售公司不得其法之后,曾李青向马化腾提议,换一批人谈谈。他说:“现在要去找一些更疯狂的人,他们要的不是一家现在就赚钱的公司,而是未来能赚大钱的公司;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中获取利益,而是通过上市或再出售,在资本市场上套利。他们管这个叫VC,Venture Capital,创业投资。”这是马化腾团队第一次听到“创业投资”这个名词。

曾李青找到了刘晓松,刘晓松曾经给腾讯投过钱。鉴于此次腾讯要融的资金比较多,他就将IDGVC 的熊晓鸽推荐给了腾讯(熊晓鸽和刘晓松同出自湖南大学)。之后,熊晓鸽让IDGVC 深圳的总经理王树负责此事。尽管还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但曾李青还是拿着数易其稿的商业计划书,拉着马化腾一同与王树会面。这次会面最终让IDGVC 冒险决定投资腾讯。其中有两个缘由:一是1999 年3 月,AOL 斥资2.87 亿美元收购ICQ,而作为ICQ 的中国模仿者,OICQ 或许值得投资;二是虽然还没有找到靠谱的商业模式和清晰的盈利前景,但OICQ 确实已拥有庞大并不断暴增的用户群。

除了IDGVC 之外,曾李青还通过中间人找到了盈科数码。虽然一度犹豫,但盈科数码也认可了腾讯的实力和前景,其在IDGVC 最终拍板之后也同意投资。最终,IDGVC、盈科数码联合投资220 万美元,各占20% 的股份。这是腾讯公司得以继续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笔创业投资。2000 年初,投资协议最终签订(赶在了3 月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这笔创业投资得之不易,完美的时机说明腾讯运气上佳、如有神助,从容而波澜不惊地渡过了这场互联网业始料不及的空前劫难。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往期推荐

强推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丛书》百科全书 权威读本

太敏感,太自卑,太内向?你可能低估了自己!

尊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Copyright © 转乾企业管理-加盟网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1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