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固收·信用】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简评
中金研究
11月25日,央企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行一支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文件披露两家公司分别拟发行2000亿元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用于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从央企总体财务情况来看,近年来呈现出财务杠杆小幅下降、融资成本选择下债券占比提升的特点,目前财务杠杆健康仍有加杠杆空间。展望未来,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融资余地有一定缩减,央企替代城投信用扩张的时代可能来临,央企债券供给有望增加。
风险
超预期债券发行推进,债券收益率超预期调整。
Text
正文
事件
11月25日,央企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诚通”)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新”)在交易商协会网站上披露分别拟发行一支5年期中票,债券简称分别是24诚通控股MTN014(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24国新控股MTN003(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金额分别为200亿元和300亿元。发行文件中披露,两家公司分别拟发行2000亿元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用于重点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主要包括重大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投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投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助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点评
诚通和国新作为国务院直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职责是管理和运营国有资本,通过股权运作、基金投资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本次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符合两家公司的定位和主业。历史上,两家公司均曾发起设立基金,诚通发起设立国调基金、国调基金二期、国调二期协同和混改基金4只国家级基金,国新主要管理国风投基金、国同基金、央企运营基金、国改科技基金等国新系基金。从上述基金的投资方向看,均符合“两重”、“两新”项目投资的重点支持方向。
国新2022年曾发行过能源保供特别债。2022年8月24日,国务院部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中央发电企业发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别债,其中国新发行特别债募集资金总额1000亿元,至2022年11月15日分五期完成1000亿元特别债发行工作,期限全部是五年,募集资金计划全部用于国务院批准的保障国家能源电力供应安全相关用途。
从财务指标看,本次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全部发行后,两家公司资产负债率均未超过重点监管线,债券占比和母公司融资占比均将提升,综合融资成本有望降低。诚通、国新近年已持续加杠杆,2024年9月末债务资本比(调整永续债)分别为55.1%和62.5%,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和58.9%。若假设净资产不变,考虑本次分别发行2000亿元和3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后,债务资本比(调整永续债)将分别达66.5%和71.8%,资产负债率将分别达68.2%和68.9%,虽均超过国资委对央企资产负债率65%的预警线,但均未达到70%的重点监管线。从融资结构看,诚通、国新旗下都有多个债券融资主体,不过母公司都是集团主要债务融资主体,考虑首期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分别发行200亿元和300亿元后,集团合并范围内境内债券余额分别为1795亿元和2302亿元,其中母公司境内债券余额分别为1766亿元和1812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后债券占比和母公司融资占比都将进一步提升。从融资成本看,国家部署的重点融资受到银行等主流配置型投资者支持,融资成本相对低廉,以国新发行的五支5年期能源保供特别债为例,票面利率在2.65%~2.85%,相比国新同期发行的5年期普通公司债3.3%的票面利率明显具备成本优势;本次诚通和国新首期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5年期票面利率均为2.14%,对比国新今年7月末发行的5年期、票面2.18%普通公司债,考虑曲线整体变动后也有一定成本优势。我们认为,特别债的发行有助于降低两家公司的综合融资成本。
从央企总体财务情况来看,近年来呈现出财务杠杆小幅下降、融资成本选择下债券占比提升的特点,目前财务杠杆健康仍有加杠杆空间。以发债央企为样本测算,加权平均债务资本比(考虑永续)从2019年一季度末的52.3%震荡下降至2024年半年末的49.3%,加权平均资产负债率从65.8%震荡下降至63.9%。发债央企内部看,债务资本比同比上升的央企占比从2022年一季末的60%波动下降至2024年半年末的46%,资产负债率同比上升的央企占比则稍早从2021年末的55%波动下降至2024年半年末的41%,近年更多央企选择中止加杠杆。央企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有充分的基于融资成本、便利性角度出发的融资方式、债务期限管理和融资时点主动选择权,历史上2012年、2016年、2023年底债券收益率下行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央企债券发行和净增量明显上升、期限拉长的特征。从今年的绝对数额来看,2024年截至目前央企信用债净增量7118亿元,为2013年以来净增量最高;分期限来看,2024年央企1年以内、1-3年、3-5年、5-10年和10年及以上净增量分别为2345亿元、94亿元、272亿元、1407亿元和3000亿元,10年及以上贡献最大,为2008年以来最大净增量。
图表1:2023年末诚通发起设立的国家级基金概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023年末国新基金投资中符合“两重”、“两新”领域的基金概况
资料来源:东方金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诚通(左)、国新(右)集团关键财务指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近年发债央企财务杠杆
注:数据截至2024年半年末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近年加杠杆的发债央企家数占比
注:数据截至2024年半年末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央企债券发行净增统计
注:截至2024年11月25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长期限信用债收益率
注:截至2024年11月27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长期限信用债期限利差
注:截至2024年11月27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央企分期限发行及净增统计
注:截至2024年11月25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央企、地方国企、城投资产负债率变化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1月29日已经发布的《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发行简评》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一般声明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